小妈妈
小妈妈
小妈妈是一个坚韧与勤劳的人,小妈妈还是个顽强,能吃苦,隐忍困苦的人。
看小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扎着两编着麻花样式的大粗辫子,长长的耷拉在胸前,露着一颗突出嘴角长长的牙,单眼皮,脸庞清瘦。从照片上来看,小妈妈不在美的行列里。
小妈妈有算帐和记账的习惯,尤其对于钱的花销与进入,会潦草的写到日历牌上,也会把赊账或是发生的大小事件,都堆写到不大一张的月份牌上。这也归功于小妈妈上了四年学的缘故。因为识字会算,一般人想哄骗有点困难,小妈妈内心估计也挺得意吧。也就因为有这一技傍身,小妈妈对只要从自己手中经过的买卖都要仔细认真的再算一算账。其实,小妈妈在十五年以前,是几乎没有花过钱的,充其量就是临时保管员。有要花销的钱就掏,有拿回来的钱就攒。应该也会知道有没有结余,日子也就在这样的精打细算中走下来的。
每次说起来颇为得意的一技时,便会拉回到她的小学时代,班级的优秀三好生,前后左右桌照抄她写的作业。老师中意的目标人。然突发家中变故,小妈妈的妈妈因患疾病没了,刚读四年级的她,不得不辍学回去照看家。后来班级老师几次上门劝说,上学不能丢,照家的同时落的课程会给补上来。小妈妈不乐意,堵气地说要不就上学,要不看家。这样小妈妈就彻底成为了一个解放的孩子了。做饭,洗锅,照看家,干完活后,就同辍学在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现在回想起来她也略感到惋惜吧,只是笑着摇摇头说小孩子那会儿不懂。跟她同班的孩子有些都当了大官的,她说当时学习都没她好。
小妈妈现在又增添了一新习惯,爱逛菜市场,买回来的东西,总要称一称才放心。对于买菜的诀窍,小妈妈比较在行,专门跟乡下农村种地人买,又好又便宜还纯天然。这个功夫也是她婚后多半生的经验累积。小妈妈未出嫁时,说实话,就没干过庄稼地的营生,估计见也是少的。至从婚后从城镇移民到小村里,小妈妈才慢慢见识那些个农事用的稀奇古怪的玩意。慢慢地摸索着也学会了种地,除草,收割,也会辨识各类农物长的什么样的。天长日久,成年累月,以后对于庄家人的那一套本领都不在话下了。
小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细数前半生的光阴都挥洒到农事上了,那也成了她生活的主心。要劳动,要吃饭生活的,对于家务事基本一概而过,孩子们成放养式长大。现在放下农事的她,又把做饭,照看人成了主心事儿。说起这个事儿,小妈妈也颇有些疲惫不堪,以前这都不是个事儿的事儿,放到现在怎么会不由人呢?做饭吧,得思谋着该吃啥,刚吃了上顿,还的思谋着下顿。小妈妈尽量也不去想它了,每天早早的先从菜市场转一圈,不管什么菜只要碰到新鲜便宜的就入手,有些时候也是被动入手的,架不住卖菜的各种由头打帮吆喝。往往提溜着一堆想买的和不想买的回来了,一一摆放到地上观摩,边秤斤数两,边嘴里念叨着那些是好的,那些是不好的,又上当了,短两了,这一轮下来像举行仪式似的,收拾摆放东西各就各位。小妈妈还乐在其中。稍坐歇息后,小妈妈又开始慢悠悠的第二轮菜市场巡视,这次与第一次转的状态和心思不一样,第一次总是会急匆匆地走,要买的欲望明显强烈,她要追赶村夫的晨菜。第二次是慢悠悠的出去,明显带着闲散的心去,也因有了第一次买回来有菜的保证了,再次出去就无所谓买回买不回了。但再次出去的时候,小妈妈总会说出去看看,不买了。事实证明,多数的情况下,小妈妈是不会空着手回来的。
说起来买菜,其实这也是小妈妈正儿八经学会了花钱的过程。小妈妈对于花钱没概念,钱在手里不会也不敢买大物件,从小到大,到现在老年,小妈妈都没有自己买过穿的衣服,估计是不知道怎么买,无从下手了。孩子们小时候穿的也是扯布匹用缝纫机瞎做,长大了就都不用了。移到城里后,小妈妈才渐渐地用零钱买东西,手里拿着百元的大钞,忐忑的有点不敢花,也怕别人找出假零钱,总会到超市兑换成零钱才花。到如今去菜市场上,一转眼好几百花出去了,嘴里念叨着现在钱不经花,不经花,以前的一百元能花好长时间的。
现在小妈妈的大部分的乐趣,就在菜市场上转悠了,至于做饭那跟睡觉一样,到点要吃要做,毫无怨言。只是做的过程中变化快,上一刻还想着说着要做这个饭菜,下一刻立马做出另一个饭菜来。看来当时做的过程也在用脑思谋着,一问起来小妈妈会说这个菜买多了,要不就是那个在手头跟跟前了,再不就是这个菜快坏呀,谁谁不吃这个。也难为她了,做饭,吃饭众口难调一。其实也在于她买的样式太多,满满堆一柜子,有点眼花缭乱了。每次购的菜倒是不多,架不起轮番次数多了就堆积的多了,这还每次打开柜子嘴里念叨着:你看看,空着的,啥也没。小妈妈还有个习惯,饭桌上喜欢讲解这些食物的来源,来至哪里,怎么得到的。然后品尝后,要给菜质予好与不好的评价。肯定的评价了,她估计也挺有成就感的吧。小妈妈不是一个很会和很喜欢做饭的人,但每次吃起来总会觉着饭菜还挺香的,不知是几十年做下来的经验积累的过,还是做的过程用心认真渗透进去的缘由。总之味道就是与众不同。每次同样的菜,次次做出来不一定是同一味道。就像蒸馒头一样失败与成功各占百分之五十吧。
小妈妈是个心急手慢的人,看到别人干活慢腾腾的样儿,她就着急起来了,恨不得一把夺过来自己干,可往往她干起来,看着像快,不出效率,一样的耗费时间 。就做饭来说,有时候会从晨起开始忙乱了,陆续地准备午饭要用的吃的东西,中间过程不停歇的开始做,然后等到一点多钟开饭,这是常有的事。往往心里和嘴上的转速要比手脚快的好几倍。慢慢大家也会习惯了,即使再饿肚子,也慢慢地等吧。
看了小妈妈的一生,你都觉着生活中碰到的苦恼都不算什么事儿,她的妹妹曾经就跟小妈妈说过,遇到生活中的一些难事儿,一想到小妈妈的经历,瞬间觉着,再大的难事儿跟着一比,什么都化解了。都说为母则刚,小妈妈年轻的时候是刚强的,专心专意只为一个家。但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年老的小妈妈反倒牵肠挂肚较多了,牵挂这家的,担忧那家的,恨不能有分身术去这家冒冒,去那家看看,一个家庭组成里,难免生活中琐碎事儿就会多,会让她分散精力与心神。也时常会流露出忧虑的情绪。
小妈妈年轻的时候,是胆子挺大的一个人,农村夜里黑洞洞的天,她也敢走夜路。说起来还曾见过怪异的事儿,某年,因老家中爹生病,回去伺候个把月,不久后便离世了。办完丧事后,着急忙慌就往回自己家中赶,从娘家到自己家少也有七八十里的路程。眼见着天色已晚,还领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心急火燎地赶路,碰巧看到前面有个七八岁的孩子也在赶路。心里还纳闷这么点孩子也敢自己走,转念觉着有个路伴一起走,心里也踏实了许多。这一路前后跟着走,就在快到村口的时候,碰到一同村人迎面相问,随着呱嗒两句,便问一相跟着的孩子也不知谁家的,同村人说没看到有孩子经过。小妈妈心里直犯嘀咕,明明相跟着前后脚的功夫,能碰到她,为啥就没碰到孩子呢?
现在的小妈妈,会为某个人或是某件儿提前开始担忧。时不时把“怕”的念头带出来。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这种潜意识的念头,也不知是以前也有,从来不和他人叨叨说。
都说无知者无畏。或许是年轻的时候不知知,慢慢的越经历越多,懂的知道的也越多。人会变得越来越谨慎胆小吧。
小妈妈生儿女的时候,都是家里自己生产,自己剪脐带,把孩子包裹好。然后躺着修养十多天,照常又下地干活。不然家里一大摊子的活儿,没多余人手给帮忙。拖着虚弱身子也的照干不误。一说起这个,小妈妈也会说以前的人就是皮实,耐磕瘩。现在人不知咋的真脆,碰不得了。搞不懂呀,搞不懂。其实不是她搞不懂,人人也搞不懂。
小妈妈现在还爱睡觉。看会儿电视吧,头能一点一抬,迷糊着了。家里一个人呆着吧,坐着坐着就迷糊想睡觉。有时候中午二点能睡到四点多。晚上照样睡不误,你就看吧。只要没人跟她说话,她又没什么事可干的时候,眼皮就开始掐架了。常听人说道:一个人一生的睡眠是有定数的。 年轻的时候,小妈妈可是起早贪黑,勤劳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