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想
以为自己是很难适应无纸化阅读的人。没想到applepencil和smart keyboard到手后不到一周就彻底抛弃纸质书了。
想起高三时候的朋友,他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是纸质书的拥护者,我还在在一旁表示认同。可能只是因为当时的我的生产工具最最多也只是一台初代kindle。apple pencil在 2015年9月十日问世,而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对科技产品一窍不通的高一学生?没有手机,与外界网络唯一的联系就是用电脑上微博,每期去港湾医院门口的杂志小摊买《青年文摘》,顺便关注一下时尚的东西,对科技片领域少有涉猎。
高三毕业,才开始用手机。
大二开始,买了第一台二手初代iPad,然后因为卡顿,转手又卖了。
大二下学期,用姨妈从美国带回来的iPad mini 2?依旧不满足我的需求,虽然只是用来看网课,但是它的表现已经够让我绝望了。在我生产力最旺盛的时候我的生产工具远远和它不匹配,表现为,在用百度云在线播放视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在按播放键,没过5分钟,视频自动跳转到视频的最后,屏幕中出现一个气急败坏却又毫无办法的我。就像我那跌宕起伏的人生。
唯一的办法就是换新的,我低头看了看银行卡的账户,又看了看拒绝我多次的妈。在nt她那我永远得不到任何想要的,记忆f纷至沓来啦,小时候很想要的黑色毛衣,没买成,最后带回家的是我并不喜欢的迷彩羽绒服,我至今都很少穿,广东的冬天,穿这种大衣出门实在太笨重了。初中去买鞋子,我看上的她永远觉得不好,因为是买一送一,所以买鞋的时候叫上我,用她自以为合适的眼光选了一双我并不喜欢的鞋。结果是我不得不穿,因为我没有经济自由,我没有能力对这双鞋说不。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窒息,我太讨厌自以为是的家长。
要是爸爸在的话,我可能就不会过得这么惨了吧。
爸爸从来只会满足我的欲望。绿箭口香糖,地摊上的老夫子漫画,描绘本,在新华书店买蜡笔,兴趣班下课后买饮料,哪怕家离学校只有15分钟的路。要是妈妈在的话只会说,忍着回来喝。小时候的我不敢反抗,不知反抗,可是现在的我分分钟直接和我妈开干。
要是没有福利院,恐怕这种日子还要持续很久。
爸爸去世了。我成了家里的负担,虽然妈从来不会很直白地说,但我知道我是,我真的很悲哀,我很悲剧,如果当年她真的说,很抱歉我养不起你了,我要送你回福利院。我就真的和她们分道扬镳了。我依旧记得奶奶家的亲戚是怎么看我的,我爸住院的时候,我忘了自己做了什么
,姑丈说,
你不听话的就让你妈送你回福利院。
10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当天当时当地发生的事情。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这个人。我努力读书,尽管依旧读得稀巴烂,依旧喜欢逃避讨厌的科目,但是我还是要读上去。为了有自由可以不见不需要见到的恶人。
退一步看,我还是很幸运。不需要为学费操心,生活费也不需要操心,只要不买贵的东西就生活得很好。未来3年可能还可以有自己的小窝,还是象征性交租的那种。一直孤独,一直孤独的我很喜欢这种生活。
我听不进任何人的话,我爱和谁翻脸就和谁翻脸,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我一意孤行,吸引同类,她们就是我的辅助,谁爱来谁来。并不刻意维持。有些人散了就散了。并不感到惋惜,因为并不是一路人。
有时真的很窒息,我的这20年过得无功无过,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就光只是活着。
你还是会怀疑自己,怀疑他人,和你同一个屋檐下的人到底在想什么,我只说我看到的,我哥一天起码有一半的时间躺在床上,他辞职起码两年了,他和妈为这件事吵了很多次,我看不出有什么结果。
但我现在很鄙视他,他吃饭的时候根本不和人交流,这点和我一样,平时就是打游戏,躺床上,就像一个吸食鸦片的人。我发现他越来越像我妈,这一点很让人痛恨。
我的感受是很匪夷所思。
越来越对世间种种无感。
把心血寄托在影视剧里,看很多的美剧,看很多的日剧,开始追韩剧。
我找到让时间变快的方法了。
看两集韩剧,再学习,学习的时间过得不那么慢了。就像高中的时候我发现,周末的时候,花很多时间投入到一件事情,那么周一上课的时候,时间就会嗖的一下过去,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为何总等待着特别事情?因为命运根本喜爱弄人,贱贵没遗漏,最痛爱的一切鲜有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