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思想
1.语言、思想、现实之关系
2.语言反映论的几个比喻:镜子、衣裳、包裹
3.语言的指称论
主张词语的意义就是语词所指的对象。
现实指称论——语言反映现实;
观念指称论——语言表达观念或Image
指称论即主张现实和观念决定了语言。
4.反转指称论:康德式的先天框架
嘉映的比喻很好:认知模式是摘不掉的有色眼镜,摘掉后的景观无法言说。
sub-conscisiness意识之下;sub-language语言之下(前、下,隐喻性)
5.索绪尔的思路
在语言学中,索绪尔完成了系统的、大规模的哥白尼式转变(revolution)。
索绪尔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结构(类似康德的先天结构),我们必须通过语言才能思考世界,世界何如依赖于我们的语言。
“在语言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
但在康德和索绪尔之间依然有一个大的区别,索绪尔认为语言不是上帝赋予我们的能力,而是人自身发展得来,康德的先天结构则不然。康德和索绪尔之间存在一个达尔文,这对索绪尔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语言一方面是发展演化出来的,一方面是现代智人先天的,一方面又具有可塑性(无论个人或是群体)。
6.语言如何“反映”现实?
现实本身没有形塑,没有结构。语言系统在反映现实时塑造、结构化现实。现实必须通过语言系统才可被映照出来。
7.语言的系统性
语言系统有很强的自主性(autonomy),不由或不全由语言之外的东西决定。
8.思想如何在语言中成形?
思想是流动的,思想诉诸语言是一个成形的,而非一个搬运的过程。思想在语言中成形。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前提性设问: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一开始某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即是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在意识中——我们只要一思想,大脑就开始说话,似乎不靠言说,我们就无法进行思考。
那么此处便有出现一个疑问,思想和语言是同一的吗?当我似乎只能以语言来思想时,他们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
如果是,那么视觉艺术,如雕像、绘画,听觉艺术如音乐,它们何以表呈思想,或者何以体现思想性?
如果不是,那么脱离语言的纯粹思想是什么?除了语言外,我们是否可借助其它手段来思想?
“语词破碎处,无物存在。”——海德格尔
指称论或许带来一个根本的误解,类似于真理反映论、艺术反映论的问题。
9.工具和设施:对应、回应而非反映
语言作为工具,对应而不反映它的施工对象,以锯子锯木头为例。
将语言比作“交通设施”更能描述语言的系统性,语言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回应世界的需求。
10.专名与个体
结构性(structural)
将世间万相都归于主谓宾的结构得到陈述——理解世界的方式。如果完全不能跳出语言对于世界的结构化,那么就是语言决定论(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不同)。
萨丕尔—沃尔夫Hypothesis
①语言决定论: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
②语言相对论: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不同。
11.语言如何表达思想?
我们有一个独立的、自主性很强的语言系统,这里的独立自主在于它不以每个人的想法而改变——语言是一个公共系统。
“想”就是意识流,思想归宿到语言里。
费雷格认为思想是客观的,费雷格认为的思想,真理即波普尔的第三世界。
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就是这样的客观系统。
12.如何不通过语言来交流?
语言是用来沟通personal image、idea、thought的媒介系统。包裹的比喻不甚恰当,因为语言说出去就是思想本身,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这思想的来源和背景(语词并不包含)。我们并不需要包装一个意思,我们能说的意思都在话语之中,就是这些话语,就是这些意思,话语即意思。(语言和含义的客观性)
所以海德格尔说:“不是我们在说话,是语言自身在言说。”
13.思想
“想”、“思维”、“思考”
语言和思想是二还是一?(就是我前述的问题)
在索绪尔的讨论里,它们经常是一回事。
发生在脑子里或者意识中的是什么?
思维几乎永远是指没有被诉诸语言的脑子里的活动和事件,思维这个词几乎只有心理学家使用。
思考是思维向语言发过渡的过程。
思想是已经结晶在语言里的思考。
但意识流似的胡思乱想,不期待什么结果。
14.语言
如何体现我们的思考?思考可以被诉诸什么?语言是思想的唯一归宿?
除了语言,思考还可以落实(归宿)在绘画、雕像、音乐、影视、行为和实践中。
画家将自己的思考(广义,)归宿在一种形象式的语言中。
在什么意义上,我们透过语言结构思考世界,还是语言结构更多依赖于非语言的结构或能力来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