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东北——第十二天:黑河
致我家乡的一封情书
黑河最著名的景点其实是五大连池,但是这就离黑河市区远了,我就明天还要从黑河过境去俄罗斯。所以今天就在黑河周边玩。
第一站,锦河大峡谷。

锦河峡谷景区不大,尤其像我家这种没有深入谷底的情况下,基本一两个小时就走完了。怎么评价锦河峡谷这个景区呢?不推荐不是因为它不好,所谓的推不推荐好不好要看你怎么玩——如果像我家这种,整个黑龙江省专挑有名的景点去,锦河峡谷的景色多少有点同质化,而如果作为一个周末郊游的目的地,那它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锦河峡谷并不深,尤其像我家没有深入谷底的情况下,它就是一个小时左右的体量。买票进门之后被摆渡车送到栈道的入口,然后司机给我爸一个电话,让我们走到栈道的出口处时打电话给他。
锦河大峡谷景区从一片树林进去,然后可以选址沿着栈道下入谷底或者在山脊上观光。

侵华日军当年战壕?看来这片树林是后来才涨起来的,要不这密不透风的样子,子弹能打到谁啊!说到密不透风,我不得不在感慨一下树木对风的阻碍作用真的是大,昨天我们还在中国的最北端,但是已经投入大兴安岭的庇护,真的没有在满洲里和阿尔山上那么冷了!
然后就是当年侵华日军真的不高,就算是这些年落叶堆积,也不至于都快把战壕填平了吧!



锦河的大S湾,不少大河都有,比如黄河的乾坤湾,昨天路过黑龙江的这样一个弯,因为昨天的行程比较赶,迫于我妈的淫威,我和我爸都不敢主张去看。
器材和技术都不行,否则这是时候东北的山色真的是非常的美,有一个很好吃的名字——五花肉,内个,我是说五花山……



走过制高点观景台,然后顺着往前走,就完事了……所以说要是有时间,就还是下谷底看看吧,万一能遇到小龙女呢!

在出口也就是回程摆渡车的上车点那里已经有几个人在等了,我们给司机打电话他说一会就来,而他的“一会”真的是好大一会啊!

于是我和我爸就发扬了在哪都能玩,怎么都能玩的精神。



在锦河峡谷门口发现了一组不得了的道具,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是一种消防工具,进口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一个好几十万呢!
然后我们便前往了今天的第二站——瑷珲历史纪念馆。

瑷珲城始建于1683年,在清代,曾一度发展成黑龙江沿岸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不要看当今作为黑河市的一个区的瑷珲区好像处于祖国的边陲,其实早在1642年(清军还没入关)清太宗皇太极便征服了贝加尔湖以东鄂霍次克海以西等地区,所以那会儿瑷珲城真的妥妥的是中心城市!换句话说,那会的中国比现在大多了,黑龙江等现在看来为界江的江都是内河——根据1698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外兴安岭至海以南的土地归中国所有。而短短的两百年以后,中俄再次签订《瑷珲条约》,在瑷珲条约的两年后,再次签订的《北京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土地都成了沙俄的土地,这其中就包括库页岛等我们熟悉的争议国土。

瑷珲历史陈列馆便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同时合适全国十大精品馆之一,中国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最后一个展厅令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个以还原“庚子俄难”为主题的展厅。展厅中结合历史场景,并适当的加以艺术加工,呈现出一派苦难又悲壮的图景。




很多时候,我是不太看好蜡像的,但是瑷珲历史陈列馆的蜡像因为足够用心,便具备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流离失所的百姓,因绝望而木然的母亲,决定殊死一战的铁匠夫妇、打尽最后一颗子弹的官兵,以及最后的那个抱着丈夫排位的老人,我有理由相信那些都是真的,都是历史……


瑷珲历史陈列馆的外面有着五面风墙,五面风墙上悬挂大小不等的1858个风铃,象征着1858年签订的不平等的《瑷珲条约》。
第三站——知青博物馆
带着沉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瑷珲历史陈列馆。无意间邂逅了知青博物馆。

因为缺乏生活,我都差点没进……我妈好像真的没进。



基本上都是这种展现知青生活的情景还原,感觉跟主题公园似的。可能做的不那么用心,因此也缺乏瑷珲历史陈列馆那样震撼或者感动人心的力量的蜡像。

没有那个能想这个老人一样带着饱满的悲怆之情,让不忍卒看,又不忍不看的矛盾魅力。

天下知青三十万有余 黑龙江省独占将近一半。这个伟大的省份怎能不令人敬佩——当国家有困能,即使黑龙江不是第一个冲出去的,但永远是那个承担最多的。它包容,内敛,低调,踏实,无怨无悔。即便在很大程度上,它不幸成为“地图炮”的重灾区,却仍旧隐忍。想起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最后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有个小轶事,一对夫妻,可能是当年在这做过知青,丈夫在买土产的时候顺便还把人盛放土产的篮子给买下来了……当时我就暗暗为这个男人捏了一把汗,要是我爸敢买篮子这种在我妈眼里没用的东西,然后这一路我家就别想消停。结果发生的事生动的证明了什么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那对夫妻中的妻子看见丈夫买了篮子惊喜的说“呀!你买了啊。刚刚我看见篮子的时候还合计让你买下来呢!”
第四站“鹅餐”
转了一大天,是时候犒赏一下疲惫的自己了。前文说了不止一次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爱恨情仇,无论如何,当今当今的东北和俄罗斯的交流还是挺紧密的,而体会异国文化,吃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切入点。况且在哈尔滨我没吃,在满洲里我没吃,在黑河再不吃就没机会了!
于是我说今天我要吃俄餐,我妈望文生义,以为所谓的“鹅餐”是全鹅宴之类的东西呢!


在团购网站上团了一份双人餐,然后又点了一份肉饼,吃不完,三个人吃一份双人餐都不太能吃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瑷珲历史陈列馆门口吃了点炸鱼,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西餐都是高热量的肉食为主,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不太好吃!当个猎奇吃一顿还行,其他就不能再说别的了。一言以蔽之,就是这种中低档的带点网红气质特别适合拍照的西餐厅,我在沈阳能吃的更熨帖。


其实真的吃的相当饱了,但是还是想尝尝餐厅自酿的格瓦斯,一扎不便宜,而且也没觉得比市面上卖的好喝,不喝终究意难平。
第五站 灯光秀
昨天甫一进入黑河就注意到黑河的上空飘荡着彩色的放射光,我爸就猜到这座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科市隔江相望向往的黑河一定在带点斗气性质的上演灯光秀。
果不其然,今天结束后,我爸就劲儿劲儿的跑黑龙江便去看热闹了。


器材和技术不好请见谅,现场远比照片热闹。
我没去,不得不说,他老人家的身体是真好,玩这么一天还有体力出去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