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上海疫情笔记20200225:我的来访者失业了,不做心理咨询了,准备回老家
#上海疫情笔记#上海全面复工后,高架开始拥堵,地铁开始限流。一个信号,大家都开始觉得,不复工是不行的。疫情总是会结束的,但是生活还要继续,直白点说,要赚钱,供房贷、供小孩读书、供各类吃喝花销……
在目前的局势下,换公司已经不太现实,能够保住一份工作也挺不容易。我已经听说,有的公司的项目组,开始“拖延”战术,也就是把两天可以做完的事情,拖延至一周甚至两周才能完成,因为项目没有结束,所以老板也不好叫人走。——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个并不太聪明的做法,因为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接下去的活在哪里,但是短期看,也未尝不是芸芸众生自我拯救的“谋略”。老板看在眼中,也只能视而不见,毕竟他自己也可能焦虑,一旦空下来,接下去怎么办?
当然,也有一些人没有这么好命。有些教育培训机构已经预测,今年度相比去年,将减少至少50%成的收益。因为教育培训行业,主要的大头就是寒暑两假。现在寒假已经没有了,暑假又因为今年开学日不断往后调整,预期很有可能会缩短或者直接cancel。所以损失惨重。开不了工,又要给这么多人发薪水,怎么办?老板能够做的,就是发发最低工资了。而上海2019年的最低工资是2480元,在这个买一套房至少300万起,坐个地铁4-5元,一个月开销2000都是比较寒酸的城市,该怎么过下去呢?如果还背负着房贷、房租……当然,这些行业这几年还有点积蓄,总还能撑过去一阵,苦的是那些完全没有积累的95后,以及其他更脆弱的行业。
昨天晚上还听到一个消息,一个过年之前和我预约咨询的人,告诉我说,要退咨询费用。原因是她所在的企业已经撑不下去,倒闭了,她看了下目前的招工形势,考虑作罢,还是回老家,至少生活成本要低很多,特别是有小孩了,这样更好养一点。我想失业的她,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而不是做心理咨询,虽然她这个状态可能还挺需要咨询的。
不知这样的人,现在到底有多少?
2020年一开年,我做过很多人生计划和目标。现在看来,都已经很难实施,而且现在也没心情实施。对企业、职场人来说,恐怕也是如此。2020年,我们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活下去。疫情期间,我们要活下去,也在疫情之后,继续活下去。
今天开这个微头条,希望记录真实的上海疫情,也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同时,也希望有感而发,或者有自己故事希望被记录进去的你,私信我,告诉我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