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写在前面的内心小九九:之所以会找资料系统学习做导图的方法,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无论是做电子笔记还是纸质笔记,包括在会议上做记录,都不能够形成框架结构,总是写下很多散点但是串不起来。并且对于格式、配色等没有形成固定规矩,所以每次需要分享的时候总是要花很多时间调整,十分耗费精力。思维导图绝对不是简单地抄写目录,而是结构化思维的应用,需要对信息整理重组,同时还结合了审美因素。思维导图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个人层面的知识整理、日程安排、工作反思,还是家庭层面的物品整理、财务规划,还是要对外输出的会议纪要、总结汇报、项目进程,都要用到。
【简书】三步教你用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
今天,学习的便是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中心图是一个爱学习的蘑菇老爷爷正看书也作笔记,旁也站着丹菡的签名蜗牛看着他的笔记感叹:“笔记做完,思路清晰,理解精准了啊。"
中心图画最好画与主题相关并能有利于理解记忆的图。
主分支两个:制作读书笔记的方法,示例。以此为两条主线进行下级的分细。
一、三步读书笔记记录法:
(一)阅读。
采用问取忆方式,将文章内容读完。具体方法详见《一张图助你读懂一本书》
通过“问、取、忆”三步法,将要做思维导图笔记的内容“读”完,并抓住其关键信息,把握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用笔在关键的地方做记号,方便后续做导图或回看。
(二)画结构导图或者初步的思维导图。
初步了解文章或章节的大概内容和整体结构之后,则可以开始画结构图或者初步的思维导图。
确定中心主题,纸张横放,画上中心图,再画主干,写上关键词,然后画下级分支和小图像。
容易犯的错误:
1、求大求全
不需要把书上和文章上所有的内容都做在思维导图上,只用关注重点内容即可,不重要的部分要敢于舍弃。
2、用词完全忠于原书
读书的重点并非一定要和作者的观点一致,而是要从作者的著述中,学习和理解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原文中有的可以直接用原文,原文中没有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词语去总结,并随着阅读和理解的深入,及时调整。
(三)丰富完善思维导图。
给思维导图加上小图像、简图,并上色,软件绘图的话直接插入图像即可。同时,也可以重新对照文章检查一遍,防止遗漏重要内容`。
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拓展思维导图的细枝末节。
如果是一整本书,每一个大的章节可以画一幅思维导图,画完每一章后,将整体的框架,所有的章节合起来画一幅思维导图就是这本书的思维导图。
二、用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示例《如何高效学习》中的《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一)阅读
问: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是什么?知道了信息在大脑里面怎么存储的,但信息是怎么来的呢?
取: 看到正文中和中心主题相关的内容,“1 2 3 4”、“第一、第二”等数字的部分要高度敏感,因为这些内容是要提取的关键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整合自己的理解,暗示自己记下来。详见《抓取关键词你不得不知的事》”
从中抓到”整体性学习的顺序“:1)获取;2)理解;3)拓展;4)纠错;5)应用;6)测试
忆:
注重回忆和总结,阅读的时候要把”问取忆“三步形成一种无意识的习惯,运用到实践中。
带着这些问题边思考边阅读。并且提取关键信息,及时回忆。
阅读时提取关键信息的采集过程,不仅包含了眼睛、耳朵还有触觉、嗅觉、味觉等信息。要高效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让有价值的信息更多。
总结下步骤:带着问题去思考(问)---提取关键信息(取)---总结梳理(忆)
(二)画思维导图
先画中心图,画主干,再写关键词,画下级分支。
首先是画中心图,中心图要能体现中心主题。可以画引起你联想的事物。共六个阶段,布局的时候左边三个大分支,右边三个大分支。
画中心图时,确定中心主题内容时,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画主干的过程,就是梳理的过程,分几个大类;写关键词的过程,是总结提取的过程,从而让理解更准确;画分支的过程是更加细致梳理、归纳的过程,让理解更加深入。
思维导图是按照从右上开始的顺时针顺序画的。所以右上、右中、右下、左下、左中、左上分别是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和测试。
(三)完善思维导图
在上面添加小图像或者简图、上色等等。
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在逼着自己仔细揣摩书中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用思维导图做学习笔记,可令思路清晰,让自己更加了解原以为自己清楚,但实际上不清楚的部分,相当于重新吸收和理解知识,而且印象更加深刻,也方便下次的复习。
关键词,顾名思义,就是很重要的核心部分,源于英文的“keywords”,特指单个媒体在制作使用索引时,所用到的词汇,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成图构思:以一把钥匙打开一颗心为主图,寓意关键词如打开心扉的那把钥匙。
以关键词的两大原则、四个优点、提取关键词的三大原则、两种重要方法为四条总分支,然后由此延伸进行解读。
明白了思维导图的原则和优点,将有助于我的精准快速地提取关键词
一、关键词的两大原则:简单和核心。
第一,简单原则。
找关键词要尽量简单,用简单的字、词、句把事物描述清楚,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理解、秒懂。
关键词简单也方便自己看到思维导图的时候能够迅速回想,能够秒懂。但要注意,简单并不代表浅显。
第二,核心原则。
关键词是用最核心、最根本的词来表示和概括分支的内容。 表达要简单,让对方容易懂,甚至秒懂;另外,只是简单还不够,还要说核心信息,说关键、说重点、说根本,这样才能让对方秒懂。
思维导图是画给自己看的,理清关键也便于自己迅速复习。
画思维导图,写关键词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提炼和总结内容的关键信息的过程。
二、关键词的四大优点:
第一,易理解。关键词是经过思考总结提炼概括出来的,便于理解。
第二,易记忆。关键词一目了然、短,能吸引目光焦点,方便记忆。
第三,易拓展。思维导图结构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因其简单、关键,概括性较强,能引发联想,联想到更多的关键词,衍生出更多的内容。易于思维的发散和拓展。
第四,省时。关键词简单,代表核心内容,易理解,易记忆,可节省时间。写关键字也节省时间,复习笔记时,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再一次省时。
三、提取关键词有3大原则:
第一,名词或动词原则。名词和动词更易在脑袋里出现图像,印象深刻,必要的时候也,用形容词、副词和量词等。
第二,概括性原则。选择关键词时要选择最具概括性、代表性、总结性的词语。可以是原文中的,也可是自己思考后提炼总结出来的,要方便自己理解和记忆。
第三,One Word原则。通常来说,遵循一线一词,是思维导图关键词的精髓,One Word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成语,或者一个句子;总是一个概念,指等同于词的语言单位。 所以,One Word是包含了关键信息的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One Word原则使每一个word都是一个单位,一个整体,可以方便多维度联想。
提取关键词主要考察筛选信息和压缩语段的能力,同时也是对理解力、分析力的提高。
四、提取关键词的两个关键方法:层次法和主干法。
层次法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根据句子或段落等把文章内容分层,然后再在各层里面寻找关键信息,有点各个突破的感觉。
主干法,找准其中的主干信息,再从主干信息里面找出关键信息。找主干的时候我们需要去掉各种无关词语,和不重要的修饰词语。
【思维导图,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整理信息
这是最常用的功能,学习后整理出思维导图输出,将信息梳理,大段的信息提炼出重点,总结在一张纸上,方便携带、记忆和复习。
帮助记忆
用思维导图之后,不知不觉会发现记忆力提升了,思维导图是利用什么方法提高记忆力的呢,主要是3部分:分类,颜色,图像。
分类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整理,我们学的很多模型就是成熟的分类,比如“知愿能”模型,当你有了这些分类,别人说一个人的表现,你会将信息自动归在各分支后面,再说出自己的分析时,会发现自己竟然信息都记住了。当然,没有成熟分类的内容,自己分类后再记忆也会提升记忆。
颜色和图像会激发右脑,有研究证明左脑偏逻辑,右脑偏情感,我们大脑喜欢彩色,想想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谁淘汰谁就知道了,思维导图用彩色能刺激大脑,让大脑用喜欢的方式工作。而图像不仅能更形象,而且在画图像的过程中加深了记忆。所以用思维导图是左右脑同时锻炼,分类尽量要符合逻辑用的是左脑,画的颜色和加的图像又在用右脑。
理清思路(呈现思考过程)
如果你整理的不是一本书或一个课程的信息,而是你思考的过程,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是普通的记录将会很凌乱,但思维导图善于将跳跃的信息捕捉,呈现在一个图中,因为它的中心主题只有1个,分支可以按照你跳跃信息的类型归类,并且后面随意添加,这样,最后呈现出来的思考内容也有一定的联系,而不是杂乱的。除了这个好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自己的思考已经呈现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去思考细化、完善更多的内容了。我们如果不把自己想的记下来,脑海中可能会重复思考,从而耗费脑力。 头脑风暴(激发思考)
当我们思考时,希望有更多的想法,思维导图可以激发思考,思维导图的形式是中心主题在中间,其它内容是放射状向外扩散,利用主干和支干层层分支,向外延伸,你的思考点好像可以永不停止,思维导图的形式中有很多可以促进思考,比如弯曲的曲线,比如线上的关键词,可以看下图,就是关键词激发思考的形式。
二、准备工具(3+1)A4纸(外出时用B5笔记本打开刚好)
彩笔(3种以上颜色,写字用)
网络(给不会画图的手残星人搜图用)
写字板(给随时随地需要画图的人用)
用A4纸的原因,参照《丰田一页纸极简思考法》
内容太多时也可以用A3纸,或者给A4纸连续编号、拼接阅读。
画的时候可以用废纸的反面。
三、怎么画
1、空白纸张横放,从中央开始写上主题,线条呈现放射状
纸张横放,是因为我们的眼睛长在左右两边,横向阅读是视觉吸收量最大的方式。
在纸上比划出九宫格,中心主题就写在九宫格的正中央区块中,把整个区块填满,这种比例画出来的思维导图最好看。
主题要用关键词(keyword)或是关键句的方式来填写。切记!思维导图上绝对不可以写句子,写句子表示我们不会浓缩思绪,不会抓重点。主题不可以太笼统,一定要越具体、越明确越好,这样才能让大脑聚焦。
主题可以写在一个框框中,最好不是方框或圆框,因为这种框框太死板了,最好是随意线条构成的框,也可以用一张图片来代表。
2、主脉由粗到细,关键词要写在线条的上方
不管是主脉或支脉上方的文字,最好要一律保持水平,并维持同一方向,不要有些脉络文字是横的,有些脉络文字是直的,这样才能方便眼睛快速阅读。
关键词的长度有多长,线条长度就跟它一样长。
先写字再画线,才不会画出线条杂乱无序的思维导图,文字与线条间的布局与比例也会很工整漂亮。
绝对不可以直接写上一整句话在思维导图上,这表示你没有真的理解内容,所以无法抓到正确的关键词,只好把一整句话放上去。
3、同一主题脉络,从头到尾都只能用一种颜色
思维导图是用“脉络”(或是说概念)分颜色,不是用“层次”分颜色。
不要把脉络圈起来,多余的线条把整个版面切割成一块块的,会削弱大脑对文字的印象深刻度。(下图把蓝色部分圈起是不好的示例)
4、主要概念离主题近,次要概念离主题远
靠近主题的关键词是越大范围的概念,后面的关键词是这个观念中的局部细节,后面的关键词是用来补充说明前面的关键词。
5、一个线段上只能放一个关键词或者关键图
用关键词!而不是一整句话!
如果没有办法浓缩成关键词,请放“关键句”,而不是照抄整句话。
“关键句“可以用缩句或用自己的话“换句话说”。
6、线条是用来呈现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
一条脉络上的关键词,从前到后表示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或顺序关系。
7、放射状排列较易刺激水平思考
水平思考强调的是“思考的广度”,垂直思考强调的是“思考的深度”,而思维导图是同步结合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的最佳思考工具。
8、从右上方开始第一条脉络,顺时针方向绘制
这是思导界约定俗成的规定。
9、多姿多彩的颜色可以提升60%的记忆效果
人眼对于颜色的敏感度比对文字的敏感度大。Color for Impact作者Jan.V.White提出颜色可以缩短82%的搜寻信息时间,提升70%的理解度,提升60%的记忆效果。
10、关键词也不要圈起来
把关键词圈起来不容易刺激大脑延伸思考。 画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素是“化繁为简”,版面越简洁越好。
11、同一条主脉上线条要连续不中断
线条中断,容易造成思考上的停顿。
也不要使用箭头,否则看起来会很像是箭线图的样式。
大脑有“眼脑直映”的思维效果,眼睛看到什么,大脑思维就会产生相同的反应。文字看起来分散,在回忆思维导图的内容时,就不容易把同一条脉络的文字一起联想起来。
只要主脉由粗到细就好,之后都是细线,才不会喧宾夺主抢了文字的风采。
12、不管主脉或支脉,分支都要简洁不杂乱
如果有几条分支,分支的出发点只有一个。
13、手绘效果好于电脑
手绘有更好的记忆效果、拥有绘制的灵活主动性、随时随地绘制的方便性。
电脑绘版面更整齐、修改更容易。
14、大量练习
从知道到做到,再到做得好,中间相隔着大量练习。
作者说:天天画两三张思维导图的人,也是差不多20张左右就能在某领域达到精熟的程度,半年就能把思维导图任意运用到各个领域中。
四、怎么办
画好后要在记忆曲线节点反复回看
【读图时代,头脑风暴,你不可不知的神器!】
思维导图的分类:
全图思维导图:由彩图和线条组成的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风格上是最活泼的,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这种全图思维导图没有文字,也没有旁人解读,所以需要阅读者发挥想象空间,比较适用于自我介绍、互相开启心智,头脑风暴等。
全文字思维导图:由文字和线条组成的思维导图,优点是内容呈现准确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能够迅速掌握所要传达的核心内容。这种思维导图适合用在信息需要清楚传达,没有人解释说明的场合。比如读书笔记,听课记录等。
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由图文字和线条组成的思维导图,特色是不仅内容表达清楚,形式上又比较活泼,是最常见最实用的一种思维导图,我们一般所使用的思维导图通常都是这种模式。这种思维导图用处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会议记录,旅行清单整理,书籍大纲整理,还可以是一个年度计划等等。
如何解读思维导图?
我们在解读一副思维导图的时候,最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进行解读,遇到读不懂的图时,可以从下一层的枝干中去寻找相关信息帮助理解。
如何动手做思维导图?
1、逻辑分类是动手做思维导图的第一块基石。
我们是以生活经验为线索,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头脑风暴中的联想出来的映像分类。分类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同的人,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所以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一大类的东西非常多,可以在这层分类中建立二级子分类项目。
2、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头脑风暴“
(1)从寻找“相近”“相反”和“相关”的入手;
我们从“胖子”这个词,相关相近的可以联想到“体重”、“减肥”、“运动”、“身宽体胖”,相反的则可以联想到“瘦子”、“营养均衡”等。
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方法,以一个主题为线,把一类的词联想起来记忆。比如以fruit(水果)这个类别,可以联想记忆apple、orange、pear、banana、grape、litchi......
(2)运用5w3h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归纳
5w即who、what、when、where、why;
3h即how 、how many、how much;
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归纳整理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是非常好的一个 办法,尤其适用于记叙文体的写作前的思维梳理。
联想的方法不仅可以辅助我们的记忆,帮助我们寻找灵感,而且也可以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比如朋友之间在做兴趣爱好的思维导图时,把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哪几个人是志同道合的,日后也可以根据相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活动。
(3)运用“五感”进行联想
人体的五感主要是形、声、闻、味、触,也就是对应人体的物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表面上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物,可以能运用“五感”加关联性把他们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在写作时,形容一个人非常和蔼可亲,可以把他比喻成春风,这主要就是运用了五感中的触觉。
我们运用“五感”联想法做头脑风暴时,通常一个问题会联想到多种答案,这样的话,我们就会从中筛选出最优的回答,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思维的维度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3、思维导图——动手“做”才是王道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和工具,它对图像追求的是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并不是像艺术家那样追求手绘的艺术性,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思维映像表达出来就可以,只要你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完全可以很快地上手操作。 思维导图不仅不耗费时间,相反,还会帮你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损耗。比如,在记录的时候,我们在笔记上写上”A加上B大于C“,而用符号直接就是”A+B>C“,这还只是比较简单的记录,更为复杂的是,有时候我们需要记录一大段文字内容才能表达清楚,而思维导图只需要几个关键词就OK了。传统的记录方式都是满满的文字,我们在记录以后,一方面自己都不想回去翻阅,另一方面,在用的时候检索起来也是相当繁琐的。
工具介绍:
空白的本子或者素写本,A4纸也可以替代;
不同颜色和粗细的彩色笔;(彩铅、马克笔、针管笔)
步骤说明:
第一步:先画出中心主题;
把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提炼为一个”关键词“或”一个短句“,然后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绘制一个中心图,比如观点类的中心图可以画一个”灯泡“,阅读类的可以画”一本书“,工具类的可以画一个”扳手“;如果实在不会画图,那就画一个圆圈或者方框,把字写在中间,适当做些装饰。
第二步:画主干
画主干前,先进行头脑风暴,想一下需要表达的主干有几条,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类,然后绘制线条和关键词(画),主干和文字最好统一颜色,一些常见的简笔画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临摹。
第三步:画支干
主干绘制好以后,继续应用分类技巧,为每一个主干添加支干内容。如果支干内容较多,可以进一步地分类归纳。
第四步:绘插图
中心主题,主干和支干都绘制好了以后,为关键的部位添加插图,以提醒注意。
如果你是新手,建议你在训练的时候,为每一个主干都绘制一个能够表达主干意思的简单插画,开始的时候可以先临摹一些大神的画,再从中思考可以改进和提高的样式,一些常见的简笔画也可以自行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