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这两天一直在看这本回忆型的小说,有点像自传吧但是又不能成为自传,更多的是作者的回忆。作者是一个17岁之前从来没有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最终读完了哈佛的博士,她回忆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从小生长的大山,自己的父母与兄弟姐妹的故事。
很难想象作者是1986年出生的人,如果作者的回忆真的是真实的话,太不可思议了,现代社会居然还有如此封闭蛮横固执的父母存在,正如作者所说的她的父母并不是固执,是病态,是狂躁症与抑郁症,因为父亲的病,导致整个家庭所有人都受影响,父亲的偏执导致了那么多的悲剧,但是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上帝的旨意,以前是因为贫穷后来他们已经脱离的贫穷了但是还一样收到这些思想的毒害。
作者这一生都在与过去做抗争,与原生家庭做抗争,虽然后来她取得了求学上的很高成就,但是父母对她的影响依然存在,她需要用一辈子去打破这种影响,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去消除这种影响,就像她的哥哥,即使也是博士了,走出了大山离开了家庭但是还是收到父母思想的毒害,认为医生就撒旦,是光明会,真的是不可想象不可理喻。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这是非常乐观的话,但是未来也是受过去的影响啊。作者一直不自信一直愧疚一直在自我怀疑中,她一直觉得原生家庭让她感到是一种耻辱,后来才发现让她感到耻辱的并不是贫穷,不是父亲分疯癫,不是母亲的懦弱,而是父母的不作为,他们没有承担起作为一个父母的责任,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有暴力倾向(这个还是受家庭的影响),看到自己的儿子殴打自己的女儿却充耳不闻,无论多么危险的境地都罔顾子女的安危,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所谓的信仰远比家人或者说亲人更重要。想起之前看过的《何以为家》里面小孩控诉自己的父母,如果不能负责让自己的子女来到世上受苦那么为什么要把他们生下来?
以前看《风雨哈佛路》讲述的也是一个父母是瘾君子从小被父母抛弃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哈佛的励志故事。相比之下塔拉(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从小收到身体思想的控制,特别是思想的控制更加不好逃脱,如果只是身体的控制,那么是可以逃脱出来重新开始的,最怕的是思想的控制,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跟毅力才能逐步得到解脱啊。
“负罪感源于一个人对自身不幸的恐惧,与他人无关”,塔拉这一身都要背负着这种负罪感吧,最终她慢慢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
相比之下有时候我们跟自己父母的沟通,也会觉得难以理解与交流,我一直以来对父亲的怨念或者对原生家庭所产生的耻辱感也是源于从小时候的几件事情中看到了父亲的不作为,没有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他的所作所为与我理想中的父亲的差距相差甚远,没有给予我安全感,而母亲又羞于表达自己的爱,导致了一直以来家庭氛围的紧张,我也慢慢认识到这种家庭环境对我们几姐弟的影响,我弟现在的性格也是羞于去表达爱,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直以来父母都觉得是我们三个性格内向不活泼导致,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源于家庭的氛围与环境。曾经有一次我也是歇斯底里的与父亲争吵,结果只是互相伤害,我记得那一次我哭着跟我老公说我再也不想回那个家,我一直以来的努力就是为了逃离那个家,但是家人他不是你说逃离就能完全割舍掉的,那是我们的根啊,我也逐渐意识到,我的很多想法与性格都与家人有太多的关联。
家就是那个伤我们最深但又离不开的地方,我们终其一生也是不断地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