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切尔诺贝利”
美国HBO电视网将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40秒发生在乌克兰北部普里皮亚季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事件拍摄成一部5集短剧,并于2019年5月6日开播。 中国腾讯视频网站可以搜看本剧。至今在本网站共发生6604.6万次播放,评分9.6分。 “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十年,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进入切尔诺贝利,访问了500多位事故幸存者,并著写《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一书。 中国出版社中信.大方于2018年8月出版,页数384,定价58.00元。
除此去检索有关“切尔诺贝利”的书籍,你发现相对少。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生活里可怕的事总是安静而自然的发生
“我在环保部门的检验中心工作。我们一直在等待上级指示,但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更甚于科雷马、奥斯威辛和大屠杀
“我应该向谁诉说?那些感受让我透不过气来…
刚开始…那些感觉是百感交集,一言难尽…我记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件事:恐惧与愤恨。关于已经发生的一切,我们得不到一点儿信息,政府不说话,医生也装哑巴。什么回应也没有。区里在等待州里的指示,州里在等待明斯克的指示,这是一条长得不能再长的链条…事实上,我们是最无助的。这是我们当时最主要的感受”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我们不知道,死亡如此美丽
“从第一天起,我就觉得我们成了切尔诺贝利人,现在已经是到处被拒绝、被排斥的人了。我们害怕了。你们只是”
“你们只是害怕我们…躲避我们…假如他们不把我们从这里撵走的话,他们就会拉起一条警戒线,许多人才会安下心来”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绝对权力
“我首先想到的是:谁还需要这样的物理学家?谁还需要这样的科学家?如果要付出这样高昂的代价…现在通过阅读相关报道,我知道了,当时是以什么样的突击速度建造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我们按照苏联式的方式在建造。日本人成这样一个项目需要十二年,而我们只需要两三年。”“那么是谁在掌控核电站?领导层中没有一个核物理学家,只有动力工程学家,涡轮工,政治工作者,但没有专家,一个物理学家都没有…”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自由和寿终正寝之梦
“报纸在说谎…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我们。给自己缝制铠甲、铅衬衣、铅内裤,关于这些事情,我在哪里也没有读到过。我领到的只是喷了铅的橡胶大褂,但是我们都给自己做了铅内裤…我们当然很看重这件事…”
……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大国的象征与秘密
“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安慰人们:“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我相信他说的……我干了二十多年的工程师,熟知物理定律。我也知道,所有生命都应该离开这些地方,就算是短期离开也好。但我们还是继续认真进行测量,关注电视上的报道。我们已经习惯于相信。我是战后出生的一代,是在这种信仰中成长起来的。信仰从何而来?我们在那场可怕的战争中胜利了,赢得了整个世界对我们的钦佩。这是事实?科迪勒拉山脉的岩石上刻着斯大林的名字!这是什么?这是象征!是伟大的象征!”
“这就是我对你问题的回答:为什么我们知道了实情,却还要保持沉默?为什么不去广场,不去呐喊?我们写了报告……我们已经说过,我们有工作笔记。但是我们保持沉默,并且绝对服从命令,因为有党的纪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们不停地做着笔记,但是这些都不能公开谈论……一旦那样做,就会被剥夺学位,还有放证。(开始紧张起来)这不是害怕不害怕的问题——虽然我们确实害怕——而是我们认为自己是苏维埃联盟国家的人。我们相信国家,一切事情都相信国家。这是我们的信仰……相信我,不是因为害怕……”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看到耶稣倒下就牙疼的证人 “生活就是斗争。这就是我们酷爱洪水、水灾、地震的原因,我们需要一个用武之地,以便“表现勇敢精神和英雄主义”,以便对着旗帜宣誓。副政委读了报纸上“关于高度的觉悟和精准的组织性”的简讯,上面说灾难仅四天后,红旗就已经飘扬在四号反应堆的上空了。但反应堆一直在燃烧,几个月后高强度辐射便吞噬了红旗。之后红旗重新竖起,再后来又是新的......他们把旧旗子撕碎了留作纪念,塞进呢子大衣里紧贴着心脏的地方,然后送回家.....骄傲地拿给孩子看......再把它埋起来......英雄主义的疯狂!可我也是这样的人......我想象着士兵登上反应堆的屋顶......那些抱定必死信念的人。可是他们心中充满的感情......第一是责任感,第二是爱国之情。试问,这是“苏联”吗?” “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还写过一个故事:耶路撒冷有个人,从关押基督的那间房子经过时,看见了一切,也听到了一切,可是那时他牙疼。他眼看着基督背十字架的时候跌倒并大声喊叫,他看到了这一切,可是他牙疼,他没有跑到街上去。两天后他的牙不疼了,有人告诉他基督复活了,他就想:“要是知道我本来可以亲眼见证,可我牙疼来着。”” “难道事情历来如此?人总是配不上大事件,它从不使人胜任。我父亲在1942年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直到数十年之后,他才从书里、从电影中理解他所参与的事。而他只记得:“我坐在战壕里,射击。爆炸弄得我们浑身是土。卫生员把半死的人拖出来”这就是他的全部描述。 就是那时候,妻子抛弃了我。”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历史背景
“根据观测数据,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波兰、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四月三十日在瑞士和意大利北部,五月一日在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希腊北部,五月三日在以色列、科威特和土耳其均检测到高辐射剂量……排放到高空的气态及挥发物质在全球扩散:五月二日在日本被检测到,五月四日在中国,五月五日在印度,五月五日及六日再美国和加拿大”
“总工程师尼古拉.福明精神失常……站长维克多.布留哈诺夫服满了刑期——共计十一年。亲属和几位记者曾去探视他。事情悄然而过。
前站长住在基辅,当了个普通的公司办事员。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代结局
“基辅旅行社推荐切尔诺贝利旅游……
他们设计了这样的线路:以死亡之城普里皮亚季为起点,游客可以观看废弃的多层楼房,阳台上挂着变黑的衣服,还有婴儿车,还有从前的警察局、医院和市政府。这里还保留着苏联共产主义时代的口号,辐射物质泄露后也未加清除。”
“旅行结束的时候,会为这些特殊旅行的游客提供一顿原生态的野餐,还有红葡萄酒和俄国伏特加。他们会告诉您,这一天来在隔离区受到的辐射剂量要比X射线检查还要低。但是,他们不建议你游泳,吃当地捕到的鱼类或禽类,也不能去采摘浆果和蘑菇,不能给女人送野花。
您以为这是梦话?您错了。核旅游市场需求很大,尤其是西方游客。人们想去猎奇和寻找刺激,这些在舒适的现代生活中已属难得。生活变得枯燥,而人们想要永恒……
请您参拜核子麦加……价格合理”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绝对权力
“人类发明了技术,但并没有做好全部准备,他们与技术并不匹配。能把一支手枪交到孩子手里吗?我们就是那些疯狂的孩子。”
铀235,半衰期7亿年
铯,半衰期30年
镭226,半衰期16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