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留不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言情亦然,桥段翻来覆去总逃不过几种套路,男女主分分合合,最终也无非是合或者分。那都是别人的故事,但为什么我们会高兴,会欣喜,会感动,会羞涩,会流泪呢?在读每一本言情的时候,读的不仅是男女主的故事,更多的是自己的故事,或者是自己的幻想。于我而言,我没有很多的情感故事,我所沉浸的更多是言情营造出的一个奇幻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各种光怪陆离的景象,有反转再反转的情节,有我日常无法触摸的空间,如古代朝堂和江湖,现代各职业生活,异世界的星辰与鬼神,大漠海洋天宫地狱无所不至。相比于枯燥机械的庸常,每天放学后看小言是我最大的乐趣,无论在哪个时空里,男女主都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相爱着,哪怕再辛苦,心里住着一个人是不一样的,天涯海角都不会虚无寂寞。
这些言情开出的花是无止无尽的,春去春又来,顶多就是变个形式,内核永远是不变的,然而人是一天天在成长的。那些幼稚的、无聊的已经再也看不下去,也没有耐心看完,越大越难看完一本。人变了,曾经在看的时候我就知道总会有那么一天,但是不相信,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一边想我是永远不会看腻的。没想到转变永远不是瞬间一刻,而是日积月累,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明我不再像从前那样狂热。只是慢慢地,我就越来越少看言情,偶尔也只是挑信赖的作者看看他们的新作,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刻意去百度上搜索推荐。我也不再跟得上言情的时代,作者是会更新换代的,不去追寻,时间就永远停留在00-10年代前半期。
也不知道是我的缘故,还是言情的发展确实如此,在我看来,言情的鼎盛时期是在2005-2015年间。这是网络开始盛行的十年,也是网络小说包含言情的十年辉煌,大量的女性作家涌现,争抢着粉丝,粉丝也自发群聚簇拥着。种种封号现在听来好笑,什么“言情四大天后”“四小天后”,桐华,匪我思存,寐语者,藤萍,那是属于00-10年代的流行,四大天后写得都比较大气,各有一种顽强的风格,几乎可以一眼辨认。四人里我曾最喜欢桐华,寐语者的《帝王业》也是我的心头好,只可惜寐语者作品并不算多。桐华,即童话,童话谁不喜欢呢?何况写得一本正经,文笔老练,轻易就被吸引。但是大家看言情不就图个新鲜嘛,这样正统的迟早会腻,于是各种古灵精怪的就冒出来,桐华还有其他三位天后就被淹没在滚滚的网络浪潮里。当然后来桐华因为影视剧改编又火了一把,捞足了IP改编的名声和金钱,这又是另一说了。四大天后的时代大概是我初一之前,初一由桐华入门,此后言情的世界就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初一至初三我广泛涉猎各类言情,当时的各种热门推荐我都看了个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不在少数。我还不断更换看网络言情的方式,iReader是最舒服的,只是下载TXT有点麻烦,还要手动给书换个好看的封面,否则就是空白一片。只是这是最玩物丧志的,迫于学业的压力,我时常卸载它,这样我看言情就会麻烦许多,网页版会伤眼且有广告。尽管卸载过很多次,我居然还攒过几千月饼。然而卸载是没什么卵用的,网页版我依旧上瘾看着,不知疲倦。此时我又反省,卸载是为了不看言情,然而我还在网页看,更伤眼,还不如下回来,于是周而复始无限循环。
很长一段时间我看言情是为了解压,考不好看言情,心情一下子就平复了,考试算什么呢。考得好看言情就更理所当然了,作为一种奖励嘛。这是我初中三年在一方小世界里的的疯狂,我深深藏于心底,没多少人可以交流,也不必交流,看言情这种小事,自己快乐就好了。
很多人看言情只能看到浅表,我却时常觉得言情里有一个能量巨大的世界,每一个作者只要不是抄袭的都有个人独特的世界观。透过言情的世界,可以看到每个作者看世界的方式。譬如仙侠,譬如权谋斗争,没有一套缜密的逻辑体系如何设好伏笔,圆好故事,更谈何赋予故事以自己的世界观?必然有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世界展现在作者眼前,她才能一笔一画地描绘。所以我一直很敬佩那些布局完整的言情作者,写一个好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牵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呢?
我读过的言情基本都列在“看过”里了,这里也不再赘述了。近8年的言情阅读史也是我的成长史,从初一到大二,小言是我除正经纯文学的小癖好,无所谓是不是告别,一切顺其自然,如沙漠的内流河,只留下干涸的痕迹。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学电影的十佳也列一下我的言情十佳吧。排名按时间顺序,都是我曾经的喜欢。
《醉玲珑》
《月沉吟》
《扶摇皇后》
《三千鸦杀》
《沉香如屑》
《独家记忆》
《月都花落,沧海花开》
《招摇》
《乌云遇皎月》
《十二年故人戏》
© 本文版权归 豆友211769559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