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习作 二 汉赫利利市场:寻幽探胜
香料的芬芳、香水的馥郁、饮品的气味,卖酸枣和甘草的吆喝声、凿制铜盘的叮咣响,所有这些,两脚刚一踏进汉赫利利市场,就以裹挟之势向你扑来,带着别样的风貌。市场内,窄道条条,满是人间烟火气。小铺子里的货品闪闪发光;咖啡馆则魅力非凡,让人免不了进去小坐片刻。礼拜的时间一到,古宣礼塔中便传来宣礼员的呼祷声,和你相拥。此间的风土人情,当地人早已烂熟于心,时光既带不走,也无力改变。埃及的名胜古迹之中,汉赫利利市场地位尊崇;在领你绕着它作一番旅行前,你得知道,“汉赫利利”的“汉”借自波斯语,作“房子”解,原用于商铺的名号。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里,这种市场的布局、建筑大同小异:底层多有一方宽阔的场院,或露天或有遮盖。场院四周,柱廊环绕,廊上有顶,廊后的房间为贮藏货物之用。市场内也有清真寺及教堂,供人礼拜。此外还砌着诸如水亭之类的慈善设施;在过去,有的亭顶附设义塾,专用于教育穆斯林的孤儿贫子。
汉赫利利市场得名于扎希尔克司·赫利利,其人是马穆鲁克朝布尔吉系的一位素丹。公元1382年,也就是六百三十多年前,是他在法蒂玛朝埃及陵寝的断壁残垣上建了这片市场。法蒂玛朝的陵寝,又叫“藏红花地”。那时,对这块土地,举凡参谒、流连、照明、布施,都有典章可循,该朝历任哈里发都谨遵不违。自法蒂玛朝在突尼斯开国起,哈里发们的遗体都埋葬在其中,就连在突尼斯驾崩的哈里发,据传也要迁葬于此。陵寝中最后一座坟茔,是哈里发侯赛因的。
汉赫利利市场坐落在木伊兹大道的一条平行街上,街区内有埃及最负盛名的两座清真寺:一为爱资哈尔大寺,建于法蒂玛朝;一为侯赛因清真寺,在埃及人心中有很大的分量,一腔热忱使他们同圣裔联系起来。汉赫利利市场内的商铺,鳞次栉比,挨挨挤挤。无论来开罗的游客想买什么,这里都有。有卖法老时代文物的仿制品的,做工极精良;木制的器物也有人卖,那蔓藤花纹,望上一眼,就让人目不转睛。更有女式长袍和东方舞服,招徕各国游客,引得他们挑上几件。银器数这里的最好,无论是阿拉伯的旅人,还是外族的游客,都青睐有加,在别的地方可就淘不到了。此间还有一片区域,专卖皮货、铜器;不仅游客会逛,演艺界的人也来采购,买些刀剑、铜盔、腰带之类的古代服饰,在拍历史题材的片子时使用。各种物件因为耗时及材质不同,价格不等,少则二十埃磅,多则数千;任何游客都可以按照品味和预算,酌情买上一些,当作手信。
漫步途中,如果觉得饿,不妨移步戴晗饭馆,店里的烤肉和煎肉丸子在整个老城区有口皆碑。店就建在侯赛因清真寺前面,顾客盈门,坐着阿拉伯世界内外的游人。吃完饭,正好尝尝麦里客店内的牛奶饭,店已开了七十余年,驰名埃及多地。埃及人把饭后消化叫做“消消食儿”,如果你正有此意,可以到有名的费沙维咖啡馆,一边听阿拉伯歌后乌姆·库勒苏姆的歌,一边呷上几口茶,那加了绿薄荷的茶是店内招牌。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这家在埃及享有盛名的咖啡馆,早先原是精英们聚会的中心,艺术家、知识分子、文学家济济一堂,其中就有赛义德·达尔维什、塞拉姆·赫加齐,还有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领衔的“平民派”的成员。纳吉布·马哈福兹本人极其喜欢这片区域,还为此写了一整本小说,名字就叫《汉赫利利市场》,书中故事便发生在这里。
据诸多东方学家考证,屠夫情种——山鲁亚尔国王探险所经的胡同和小路,很像汉赫利利市场内的通道。因此,英国史学家斯坦利·雷恩·普尔盛赞,汉赫利利街道,及其周边法蒂玛朝时期开罗的店铺、胡同,就是《一千零一夜》中故事传奇的发生地。这些故事传奇,虽然发源于波斯、印度,最终却是在这里定稿的。
斯坦利称,旧时开罗的咖啡馆和现在汉赫利利的那些咖啡馆一样,顾客熙攘,平民百姓在里面相聚坐饮,《一千零一夜》正是写给他们看的。他的论据是,《一千零一夜》中,行商坐贾的冒险故事占了很大的篇幅。
营建汉赫利利市场,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绵延数代的工程。也许正因如此,它才有了如今的地位。法蒂玛王朝时,此处是疆域的中心,至关重要。法蒂玛朝的哈里发木伊兹住在“东宫”里,今日汉赫利利市场的位置,就是当年巍巍“东宫”的宫室楼台的所在。阿拉伯世界内外,许多历史学家记载称这里宽阔异常;而其之所以叫东宫,是因为地处开罗东端;“东宫”盛时也称“木伊兹宫”。在木伊兹哈里发之后,法蒂玛朝的哈里发及其子孙都在此居住。
2019年5月译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