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作“西安事变 张无忌 杨不悔”下联
谨供参考,欢迎拍砖~ 金城胜定 韩先楚 郑维山 韩先楚将军,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任第19兵团司令员; 郑维山将军,时任第19兵团副司令员,后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
韩、郑,春秋时中原邻国; 维,有关键、优先之意(四海之维),和''先''可以认为部分近义; ''楚''和''山''都可以看作表示地点的名词。 金城,指的是金城战役; 胜定,象棋术语,意为多子占优,此局必胜。金城夏季反击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也是最后一战,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作用,迫使美军接受了停战协定。以''胜定''对''事变'',上联开,下联合。历史意义亦然,西安事变奠定开始全面抗战的思想基础,金城反击战以志愿军的胜定合上抗美援朝大幕,而抗战和援朝都是中华民族从近代来到现代的两个关键节点,是两次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的立国之战。此外,金城也是兰州的别称。兰州作为候选的国家中心城市,与西安同为西北重镇,亦能相对。 韩先楚将军在抗美援朝中处于运筹帷幄的位置,而对于1953年的金城反击战中,郑维山将军则是具体的执行人之一。郑将军亲自策划指挥了三千人大潜伏,开创了现代化条件下白天大规模潜伏作战的范例: 先智取,后坚守巩固了东线阵地,为金城战役胜利和整个援朝终战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人名含义解读的一些絮语: 在两千年前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振臂高呼,因而“先楚”,领楚人之先,更为弘毅坚韧。“维山”,维护中朝山河的尊严。所以,“先楚”、“维山”,都代表了志愿军剑锋之指、所向披靡的必胜信念和不屈不挠、以身许国的战斗精神。美军的漫天炮火可以削平山头,不留寸草,但是无法摧毁志愿军以血肉之躯一次次筑起新的长城。撼山易,撼志愿军难。 此外,还有两位志愿军将领也可以备选入下联,但是从对仗的角度看,工整性稍逊。 王近山将军,时任第3兵团副司令员。''先''和''近''都是形容词,''楚''和''山''同上。 宋时轮将军,时任第9兵团司令员。韩、宋也是春秋时中原邻国,近、时都表示当下。 取韩先楚将军在解放战争时的事迹,还可以形成另一下联,然而工整性依旧稍逊。 东进彰武 韩先楚 廖耀湘 东进彰武: 沈辽战役期间,韩先楚将军率领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从锦州东进。彰武,围歼廖耀湘兵团的重要地点,也可理解为彰显韩先楚将军“旋风部队”的雄风。 廖耀湘,表字“建楚”。“湘”为楚地,两位都是两湖人,战场一较高下。''先''和''耀'都是形容词,都表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