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门手记
比如洪流来临,每个人都逃不开,众人被裹挟,身不由己。
从疫情开始宅家,手足无措,无法静下心来看书写字学习,沉沦在纷繁的信息中,情绪被各种真相和假象碾压攻击,时时刻刻无所适从,仿佛身处云端,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人人都处在漩涡里,无一全身而退。
被抽到看大门站岗测体温入户摸排的序列,也是一种能够近距离观察他人在风暴中表现和反映的途径,在宏大叙事之下的普通个体,是巨幅卷轴里的生动的参与者,哪怕扮演的是配角,都值得观察和记录。
1.顺从与抵抗
第一天,挨家挨户入户,敲开每家的门,问询家庭基本情况,是否有外来人员,大多数人都能友好的开门,将家庭人数,电话号码,有无学生等等述说清楚,平静,情绪没有任何波澜,在长久的封闭等待与对病毒的惶恐难敌之下,众人都有了亲厚的人间面具,在一个非人力可为的敌人面前,人自愿与他人列队共战。从这些表面的信息和半开的门中,可以窥视到一个家庭在阴暗世事与明媚阳光中与当下的较量和对生活的妥协。无论任何时候,生活总是按部就班,不紧不慢。
也有在敲门后就一直回荡的声音,仿佛身处山谷,遥远地方传来声响,语句被铁门折射,碰到门上贴着的红艳艳的福字,再反射出来,字词和标点符号飘散进耳朵里,愤懑和不耐烦充斥每一个音节,那门后的表情和生活就无比模糊和不确定。这样的人家,自我隔绝,变成孤岛,悬浮在某栋楼的腰腹之上,等一种确定正面的尘世答案现身,再将漂浮岛屿镶嵌回安稳生活。
后来去大门口,派发给每家每户出入证,每家两天派一人出来一次。倒春寒中立于陌生住宅区门口,看每个人扬一扬手中单薄卡片,还没等你说要登记的话落地,拿着卡片的人已扬长而去,等一会儿返回,登记之事便失去意义。也有人,三个人用一个卡片,要去采购,放风,散步,各种借口与理由,多人出行,只是为了在寂寥空旷的城里看起来心安一点。也有人一日数次出行,有众多的理由,你会怀疑他日理万机,不得不冒险出行。也有人被劝退,忿忿站在旁边,看一会别人出行的脚步何等松快轻盈,又不甘的转身走向某栋灰暗楼宇,再推开其中某一扇门,从窗外观察荒凉世界。
2.混乱与秩序
特殊情境之中,秩序就难能可贵。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全新试题里,如何搭建并维持秩序,是试卷上的压轴题。
按照要求,众人不可聚集,而有人在害怕之外,依然贪恋窗外暖阳,稀罕平日忽略的枯草枯枝,想念暮冬不再狂浪的风,于是不约而同聚于空地,各个掏出来的依然是被说烂了的家长里短,你我他她,甚至今日饭食,明日天气,都需要拿出来回味,展望。红袖章和红马甲这种时刻非常无力,好比铁门上的福,都不能发挥应景的作用,被无视和忽略。明火执仗是行不通的,联想你我,都需要阳光和八卦。便温柔劝说,低声下气,健康,生命,宏大或渺小的话题一一被拿出来当做引子。有人想一想,看看潦草的云,背着双手回去。有人装聋作哑,低头看手机,里头有无数真相和苦难。
到后来,时日过长,人都麻木,确诊,重症,死亡,所有的数字回归成数字,苦难因为太过拉锯而被忽视看轻,我们在远方,病毒要跋山涉水,而现实的生活快要无以为继。便开始冲卡,言语捎带许多火焰,或者目不斜视,径直走出去,经过问询的声音,又用焦急的手无形的给摁下去。
慌乱中,站岗守卫的人就显得更加焦灼,寒风是考验,被轻视忽略还是考验,显然期望的秩序已轰然崩塌,像在沙滩建造一座宫殿,而潮水汹涌。
3.观察与等待
个人对于某件事的记忆,书写,观点,情绪,都无法改变已然出现的事实,但任何一种记录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观察人世,与现实更加亲近的接驳,观察他人在风雨飘摇中对他人的尊重,痛斥,仰望,以及对人性的坚守。个体的感受无法被忽略,也许此种观察登不了大雅之堂,无法为后人提供某种参照,成为不了标本。但在当下,在此刻,我们应该观察,就为了有朝一日回望人生茫茫时,对这样一场史诗级的发生能有清晰客观的回忆与评价。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死去的人被困在这2020年的冬春,而活着的人,从人的善良本质出发,应该留下痕迹。
今日值班站岗结束,出入证退出这场战役,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自己的小区院落,畅行无阻。我还没有出门,没有亲身感受不被问询,不用出示证件的正常与普通。也不想再回味我问询他人的寒冷时刻,特殊毕竟属于特殊,日常才是我们应该拥抱和珍视的。这春天的美丽从来不会消失,楼下的榆叶梅已经抽了细芽,风开始轻柔和缓,冬天覆盖和掩藏起来的春日万象,又开始随着人们回归到不值一提又不可或缺的平日里,平日真是值得珍视。今天与女友聊天,和许久不见的她对唱一首《平日快乐》,“带着悲欢走过离合,人们在隙缝中求生,逝去的光阴一天一点带走生命一部分,生命自有它的准则,抓不住预测的可能,趁一切都在原地各自美好,致敬这人生,祝我们平日快乐,做平凡的人,这一个无常电幻烟花世代,今天最难得,愿你平时都快乐,唱平凡的歌,庆祝短暂一瞬里纪念的永恒。”
是的,祝大家做平凡快乐的人,平日快乐,每天都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