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方形》探究博物馆功能使用及空间布局
1、入口广场及外立面

上:白天,近景
下:晚上,远景
临水而建,主入口广场朝向水面,较大的广场空间用于人流集散。从图1(上)推测入口广场兼作室外展场,可设永久/临时室外展品。从图1(下)推测临水广场兼具码头功能,且建筑右侧依稀能看出有通向二层的室外楼梯,推测为员工入口,可直达二楼办公区域。
2、一层

一层,通高空间
无法推测位于建筑具体的位置。博物馆似与古城堡相邻,一层有不进入功能区即可使用的盥洗室。
3、过厅,兼具非正式交流空间

馆长在此向观众简介即将开办的展览
衔接两个楼层的一个通高过厅,采光相对较好。除正常集散人流之外兼作非正式交流空间,图中展示了一种使用方式,也可以反过来:观众坐在大台阶上,演讲人站在过厅演讲。从最下一张图判断该过厅应该位于较重要的垂直交通枢纽处。(后方金属门可能是电梯,较大的应该是搬运展品的货梯,右侧较小的两个应该是客梯。)
4、展厅

位于一个展览空间尽端的展厅
该参观者看完后原路返回,推测此处为一个展览空间尽端的展厅。无自然采光,根据展品需要人工采光。
5、小型会议室

多处玻璃围合,空间开放度较高,仅内部使用
会议室,用于展馆工作人员和艺术家商讨布展工作。两面玻璃围合,两面实墙围合。走道为内廊式布局。一侧玻璃为建筑外表面,一侧玻璃靠走廊,设会议室入口。走廊另一侧有橱柜及桌椅,推测为员工办公室(多人)。
6、学术讨论厅/艺术讲堂

供嘉宾举办学术研讨,对外开放
展品作者/相关学者面向展馆访客作学术研讨的场地。无自然采光,层高较小,尺度亲和。
7、放映厅

放映厅,此处兼具召开记者招待会功能
放映厅,有银幕及梯度观众席。可举办学术展映,兼具开展记者招待会功能。该空间与上一处功能相似。可能处于半地下室。
8、馆长办公室

有飘窗及绝佳视野的馆长办公室
有一面墙的书柜,还有供和工作伙伴/访客交谈的沙发区。飘窗采光,下侧高度与桌子齐平(约90cm),上侧应该直通梁底。从飘窗视野推测应该是在流线最不易到达的地方,如建筑顶楼。
•综述
作为城市客厅的博物馆/美术馆,公共空间位于建筑地面层,依次向上分别是展览空间、办公空间。参观流线和员工流线在入口有分流(分设入口)。学术讨论厅和放映厅可能位于地下层(苏博同)。

OMA对SANAA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加建。上图左:SANAA,右:OMA下图:加建部分功能分区
最后附OMA的理解。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