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经验-BA】商业分析申请总结分享-希望申请BA Master的朋友们在申请前知道一些事(2020)
编辑于2020.02
10分钟前,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最后一遍review着UCLA的申请。我先后点开了两篇750字的BA Essay和分别500字的SoP和PS,看着密密麻麻一屏幕的字有种说不出来欣慰。我知道花了几个星期修改的文章可能会成为AO的过眼云烟;我也知道200刀的申请费交完就相当于石沉大海,但我此刻不再有丝毫犹豫了。
在两个月前,还在纠结选校的我曾经把UCLA当作高不可攀的Dream。或许是因为看到了QS上第二的Ranking、或许是听说了它超低的录取率、又或是面对着一共2500字的文书望而却步…总之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在不断告诉我:别申UCLA了,多申点一般的,不用写那么多文书说不能还能拿个奖多么轻松愉快?是的,这样听起来是不错,但换句话说我是在告诉自己:我最多就是这个水平了。我接受这样吗?以前的我肯定会,毕竟万年中游的我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但在这一次申请季之后,我有些抗拒了。在决定不找中介自己申请后我经历了一系列摸爬滚打:从考了四次GRE都没320到第五次考到328;从一开始瞎**选校到最后有了自己的目标和Dream School;再从一开始🐶P不通的Essay改到最后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学BA到料…我一次又一次做到了自己以前觉得遥不可及到事情,虽然路途非常泥泞和坎坷。但起码我证明给了自己:我值得也能够做到那些看上去很厉害到事情。所以,我愿意去试一试申请UCLA。哪怕是当炮灰,但至少我敢去尝试。
好了矫情完了,说点有用的,我觉得能帮到还在申请或是将来要申请研究生的,也算是逛那么久论坛回馈一下这个优质的Community. 我将分为几个方面谈谈我在结束了自己的申请季之后的一些经验,以及我希望当初自己在申请前知道的事情。观点完全出于主观感受,也比较片面,供参考和讨论。
中介
关于是否找中介,我一开始是持强烈否定态度的。原因是我在DIY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我本科的申请是全程交给中介托管的,以至于我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对自己对大学、课程、文化一无所知。DIY之后的结果无论好坏全是你自己的成果,You own the result,毕竟上学的是自己不是中介。但是一路上自己还是走了很多弯路的,而且其他申请者未必像我当时那么闲,所以我的建议是:是否请中介根据自己的财力和时间多少,善于运用中介会让你事半功倍,不用中介也不比人差。对于中介能帮到你的地方我觉得主要有两点:1. 信息。 2. 时间规划。
第一点相当于帮你省了很多自己去收集信息,筛选学校的过程,也可以帮助避雷。比如楼主我曾经铁了心要申Santa Clara University,觉得自己挖掘到了一个隐藏神校,拳打UCSD堪比MIT。但后来查但信息多了发现这个学校真不能称‘神校’…虽然不失为一个选择,但还有许多比它更适合自己的学校。中介可以很好的帮你避免这点,他们所推荐的学校一般都是比较适合中国学生的,也可以根据你的喜好快速筛选学校,效率上会比较高。
第二点,时间规划。这是我最希望自己有中介的地方了。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我的申请战线长到望不到边。中介的作用就是督促你和催你,帮你确保走的每一步都在计划之内。有一个我后知后觉的takeaway:梦校要早申!梦校要早申!梦校要早申!不要学楼主这样越想申的学校越晚交,这样会出现一个很尴尬的情况:保底的结果都出来了,梦校刚交完申请。首先亏了deposit不说,等待梦校的过程让你迟迟没法确定自己会去哪个学校,对于next step的安排就一直处于pending状态,会很难受。
最后一点,如果你打算请中介,文书一定要自己写!这点在‘文书’那段详说。
GRE
作为考了5次GRE给ETS缴了1000刀的VVVIP会员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报课了的同学请绕过这条,跟紧课程的进度多练多问一般问题不大。对于自学的朋友网上的教程也很多,例如隔壁论坛340满分大神Robin的攻略,练习方面我用的最多的是kkk的模考和维夕。这里主要讲讲心态,为啥考了五次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拖延。总觉得这次没考出来还有时间再考一次,就没使出全力去学。结果就是又浪费了时间又浪费钱,得不偿失。后来我总结发现,GRE、申研、找工作这种大项目可以少走弯路,但几乎没有捷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比如320分)该付出的努力如背单词、学逻辑、刷题、错题总结或早或晚都必须要经历。对于GRE这种努力一次,舒坦5年(GRE有效期5年)的项目,短期集中地攻克是最efficient的方法。因此建议准备考的朋友们规划出1~3个月的时间闭关学习,抱着一次出分的心态迎战!
选校
选校是我在申请过程中最最最最最纠结的事情,没有之一。想申的学校好多啊比如UMN,ND,UCSD,USC,CMU,W&M,CMU...但因为脸皮薄推荐信的限制只能做取舍。纠结但还有一点原因就在于一开始没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位置?就业?学费?课程?如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看了再多的项目介绍和就读体验还是只能得到他人的判断。因此对于纠结选校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停下来,别再去看五花八门的项目了,花时间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读研?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那么在那个学校最能帮助自己达到这个目的?如果还是太难选择或者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可以采用排除法:想一想自己最不能接受什么?然后进行排除。在这里分享一下楼主当时给自己写的选校原则:
刚才那些说的其实都能归为经济选择,即付出与回报之间的选择。然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其实还有一方面,就是心理选择。怎么判断心理选择?很简单,当你发现自己很想要/做一个东西却说不出什么具体的理由,那就很有可能是出于心里选择,例如:“你为啥喝可口可乐不喝百事可乐啊,讲道理它俩基本没有区别啊” “emm我从也不知道,但我就是想喝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员工看到了请给我打赏)。因此在选校的时候也请关注自己的心理选择,比如你发现你内心就是抗拒去村里,哪怕学校很好;比如你又发现自己想去温暖的地方,对日常-20度对明州了充满了抗拒。不是说不鼓励大家走出舒适区、尝试新环境,而是希望能帮助大家看清自己选择的动机,无论是处于经济还是心理选择,如果你能说服自己坚定的朝着这个选择走下去,那对你来说就是好的选择。
回到选校列表,那么怎么才算一个比较完整的选校list呢?其实很简单,按照最普遍的策略来就行:
1. 根据自己能力和时间设定申请学校总数,例如6所、10所、15所等。
2. 分为三个阶梯进行选校:Reach School(梦校),Target School(目标学校),Safe School(保底)。楼主一共申请了6所学校,其中2所保底,3所Target,1所梦校,整体策略较为保守,因为比较怂。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喜好来调整这三个阶梯中学校的比例,但强烈建议每个阶梯至少有1~2所。
关于可能性不大的梦校申不申这点,楼主但答案是:如果自己的某个或多个硬条件(如gpa, gre, 工作经验)和梦校的要求稍差一些,但自己有其他比较突出的方面(比如社团、志愿者、竞赛等)那么不要犹豫勇敢去申吧!比起犹豫不决、思前想后,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申请上,损失的最多的就只是一些时间和一点申请费。况且,追梦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而且能够带给自己自信的事情!
另外完成选校结束之后就请进入下一个申请的phase, 不要一直回来修改选校。这样不但会分心而且还会越改越纠结,丢了苹果捡了橘子,过一会又开始想念苹果,没有尽头。因此选完学校之后就不要纠结啦,专心去要推荐信&写文书吧。
推荐信
关于如何去要推荐信的教程,知乎上也很多,例如这个回答。楼主的建议有两个:
1. 先把选校Finalize再去要推荐信。楼主也是吃过亏,要完推荐信之后又想改选校,然后去找教授发现教授已经不在我们学校了,电话邮件也都联系不上😥希望他还平安……但注意也不要在申请截止前1,2周才去要,教授不喜欢接这种仓促但活,最好在截止前预留1~2月去要信比较好。
2. 跟教授互动不多?勇敢去要吧。原因一是,最坏的情况就是被拒绝,再去找第二个教授就行了;原因二是,写推荐信已算是教授的职责之一了,见多不怪,一般来说只要你在他的那门课成绩不错,都会考虑帮你写的。
但如果教授答应帮你写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给教授发自己的个人信息、成绩单、简历、最好还有文书,材料越多教授写但东西也越多。其次强烈建议和教授安排至少一次的见面交流,换位思考一下:有学生来找你要推荐信,但你连他人都没见过,你觉得自己会写得用心吗?
文书
文书一定要自己写!文书一定要自己写!文书一定要自己写!
文书写完一定要请别人提意见!文书写完一定要请别人提意见!文书写完一定要请别人提意见!
咳…
楼主申请本科的时候已经体验过让中介代写文书。是,短时间里是省事了,不用去思考来自学校的灵魂拷问了,也不用抓耳挠腮地构思着怎么把自己的经历呈现给他人了。但这些问题真的逃的过去吗?我们先来看看文书问的有哪些问题(仅限BA):
1. Why Program
2. Why School
3. Career Goal
4. What's your background
5. Share an experience that prepared you for this program.
我们来想一想为什么学校要问你这些问题?肯定不是随便找几个问题来考察你写作能力的对吧,申请的又不是英语专业。这其实就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就像你去参加非诚勿扰,对方按灯之前是不是先要知道“你是哪儿人啊、来这儿是找女友还是找媳妇呢、为啥就相中我了啊、以前谈过多少女朋友啊、以前吵架你是怎么处理的啊blah blah blah”。那如果你是这位男嘉宾,如果你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就去和女嘉宾求爱,人家问“为啥?”你说“我也不知道,但我就是要和你好,你也别多问了,我肯定是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小伙”…那人家凭啥要答应你呢?除非你帅过吴彦祖,一个眼神就让她知道什么叫做爱,但这种情况播了十年的非诚勿扰中又有多少呢?
好了回归正题,很多人把文书当作一个门槛、一个障碍,挡在你读研迈向人生巅峰的路上,但其实不然。他其实就像一把锁在问你 ”您配吗?”。而只有起码你把自己说服了,挺胸抬头地告诉他“我配!”,别人才有可能会相信你真的配(锁)。所以,如果你还在为文书而头疼,那不如停下来把手头写到一半的东西放下,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读MSBA?我知道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甚至让你怀疑人生,但是请相信我,经历过这个过程之后不但能写出更好的文书,还能让你今后的读研之路物超所值,因为你之后走的每一步都将被你自己赋予上了意义。那你可能要问了,如果我苦思冥想之后发现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MSBA怎么办?那恭喜你,你为自己省下了起码一年的青春。请不要误解,我并不是说不想读研就不读了,而是如果你因为“爸妈叫我读”,或者“身边人都去读了”,又或是“现在大家都有研究生文凭”的理由而去读研的话,那研究生给你带了的收获将会少很多,而用这段时间尝试一下不同工作、陪陪家人、探索兴趣、学一项技能、考个证、打工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意义,毕竟BA的学费不便宜呐。
但我相信既然当初想学BA,那多多少少会发现一些可以写进文书的理由的。比如你之前可能是学理科的有很好的Quantitative Background,而正好你又对商科很有兴趣,参加过社团、上过一些商课、当过微商等等,于是你发现读BA可以很好地结合技术和商业;或许你本来是商科的学生,但你发现作为留学生商科难找工作,没有本地人懂network,会small talk,于是你想学一些Tech的东西就找到了BA……建一个文档,把自己所有能想到的大学里做过的事情列出来,再试试看能否把点连成线,变成一个仅属于你的独特历程,告诉招生官:这些经历把我带到了这里,我相信我能学好BA。
总结一下,我认为写文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自我审视的过程,而它所带来的回报也会让自己长期受益。所以不要害怕写文书,把它当作一个契机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吧!
最后提一下为什么写完一定要让别人提意见/修改。在写经历的时候自己容易陷入回忆中的许多因果关系、细节当中,但其他人在阅读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知道那么多的细节,因此有些内容会显得突兀、多余。另一方面,有些你 自认为想当然的内容就跳过了,在别人眼中又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因此,无论你的写作水平多高,也最好听取一些他人读后的意见,可以帮助你写出一篇更易读、更好懂的好文书。
结语
不知不觉竟写了快5000字了,似乎从来没有一次写过那么多的文字。如果你也一直看到了这儿,那楼主非常感谢你,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写这篇经验的初衷就和写文书一样:给自己的申请历程做一个总结。我感受到了在申研前后自己的变化,这几个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宝贵的经历,因此我将它记录下来,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弯路、收获的经验 ,希望以后能从中收益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
I wish the best for all of you who are still grinding for dreams.
Good luck and have fun along the journey!
关于作者
一个刚从UW Seattle本科毕业处于失业状态中的学长
个人背景
美本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Math major & Informatics minor
GPA: 3.5
GRE: V160+Q168+W3.5
无全职工作经验+Marketing实习 & Sales实习
申请的学校

Credit to kqian23
原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蟹老板背景:布朗大学计算机系2010届校友,自2009年起创办留学咨询工作室,累计top 30全程服务案例100人以上
主申方向:CS/DS/BA/MIS/美国本科TOP 50学校
申请服务:签合约保证录取,6万元/12所学校(5月1日前签约5万),自2019年起每年限10人
语音付费咨询:700元/小时(半小时400),可指导:选校定位、DIY申请、文书构思、面试模拟、背景提升、职业规划、编程学习等
预约服务请加小助理微信:895718791(注明:留学申请;不提供免费咨询)
DS/BA/CS/MIS精华文章整理:http://www.bossq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