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事碎碎念——关于吃与鸟2020.2.11
6点醒来,天还黑着,鸽子咕咕的叫声像飘荡着的野鬼,肚子的咕咕叫声像含着怨气的怨死鬼。
肚子越饿就越想念家里的一饭一汤。热腾腾香喷喷的米饭,柴火烧成的、冒着热油的鸡汤,肥腻恰到好处带着烟火味的腊肉,咬一口能溢出汤汁,又带有香菇香味、冬笋脆口、肉类鲜美的豆皮酿——家乡特产“九屋圆子”。噢,还有山泉水煮出来也没腥味的野生河鱼,光是鱼汤拌饭就能吃上两碗。吃腻了清水鱼还能做成酸辣鱼,自家腌的酸菜、酸笋,加上辣椒,酸辣开胃,吃完后头上冒着热气,额头上沁着汗珠。
每餐大鱼大肉也会腻的,菜地上薅几个萝卜,砍几颗大白菜,掐一些菜花。到北方后才发现南方的菜花,又叫菜芯,而北方的菜花是西兰花。

最为珍贵的是谁家地里的豌豆苗(又叫“豌豆尖”),豌豆苗配上豆腐用带油的鸡汤烫熟,嚯,晒神仙!还有些说不上珍贵但又有点儿难找的食物,如竹笋、野生木耳、野生香菇,前者需要上山去挖,现在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竹山长满了野草,挖竹笋一年比一年难了。后两个则看天气,天天下雨不成,木耳、香菇还没长大就坏了,天天晴天也不成,没水份长不了。最后是晴两三天,然后下两天小雨,再接着早上是雾蒙蒙的天气,有经验的山里人背着背篓或蛇皮袋进山,半天能带回半篓。问怎么不多采一些,只答都采光了,过几天去,又背得半篓回来。
山里人嘛,靠山吃山,但也要尝个新鲜,在市场上买了章鱼、带鱼、牛肉、牛肚、驴肉、马肉、兔肉。章鱼不会做没关系,总之先洗净了,柴火先烧出一锅排骨汤,加入章鱼、竹笋、萝卜、脆牛肚、驴肉慢慢煮着,锅开了就吃……七八双筷子来来回回,不一会儿也就见底了。
想着想着,天逐渐就亮了。外头传来喜鹊喳喳喳、燕子唧唧,可真是奇怪,在南方还没听到过燕子叫,现在的北京就仿佛已是燕子的天下了。可惜这个春天,不知道还没有人去追逐北京雨燕的足迹。
然而对他们来说,对燕子、喜鹊来说都是一样的,天气暖和了么,就是春天,春天到了就要交配筑巢。
在老家的时候,连续一周看到一只小鸟,大约是山雀,叫不出名字。哪怕是以前当过猎人的二伯,除了黄鹂、斑鸠、画眉、喜鹊、翠鸟、鸽子、乌鸦,其他小个子的鸟也被他称为“麻雀、山雀”。就是这叫不上名字的鸟停在我家门口叫了一周,刚开始第一天以为是离群落单的小鸟,第二天才听出个大概明白来,这是求偶呐。第三天本以为要飞走了,结果早上没出现但是晌午又来了。第四天都有点儿心疼它了,叽叽咕咕啾啾这么久,也没见周围有其它鸟经过。第四天,人们在院子里讨论着什么时候能出去打工、怎么出去买菜,哪哪哪又出现了、少出门,它呢,不管不顾的,继续叽叽咕咕啾啾叫上一天。

后来……第七天,第七天我也不知道,吃完饭就收拾行李走了,头天加班到两点多,早晨迷迷糊糊食不知味,机械地收拾好行李、上车、去火车站。不知道哪只小鸟最后有没有找到伴侣,也不知道我这样的候鸟什么时候能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