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3年,我们就看到了2020年的故事
《我爱我家》——中国的首部情景喜剧,于1993年首播。可当今,却成了最适合重温这部电视剧的时间。是的,现在,27年后的中国,我们还能在电视剧里看到如今社会遇到突发事件时惊人相似的处理方式。一如《北京日报》纪念《我爱我家》播出20年时的评价:《我爱我家》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从细节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蛛丝马迹,而且每一个故事都与时代相呼应。这个戏里有很多东西能让人联想到社会现实,联想到自己,‘比如《灭鼠记》,写的虽说是耗子,其实指的是人’。
那么我们就聊聊《我爱我家》的《灭鼠记》(09-10集)。
故事是从经典的老傅一家人的早餐开始的,偶然家中发现鼠患,一家人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人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认为这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的消灭。

紧接着影视剧中经典的二元对立的命题随之出现了——由于傅明一家在过往生活中的优异表现,居委会余大妈代表“组织”授予了“卫生之家”的光荣称号,并送来了流动红旗。于是傅家人被推入了一个道德困境:究竟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如实向“组织”进行汇报求得“组织”的帮助,先行解决家庭卫生问题;还是选择短暂隐瞒真相先保住得来不易的“集体荣誉”,再自行对鼠患进行处理。

受党教育多年的退休老干部傅明老人本着“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后者,并指出:一切实事求是原则的前提需要先满足“集体利益”。这一观点即刻引发了一系列的戏剧冲突,一个披着戏剧外衣的社会寓言就此开始了。


老傅多年的“死对头“——前国民党高级军官的邻居老郑闻风抱着自家的猫前往傅明家一探究竟,企图获得有利的”情报“完成抢夺流动红旗的目的。

革命时期多年从事地下工作的经验培养了老傅异于常人的敏感度,这只猫显然是不符合老傅这套价值观系统的。

虽然猫捉老鼠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但是导入”猫”的同时无疑会暴露出“鼠“的存在,就像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对于舆论工具的两面性,不经控制的过度使用舆论工具势必会造成言论的失控,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集体利益的反噬作用。

所以猫是万万要不得的。要“消灭老鼠”首先要“消灭猫”。

老鼠固然要消灭,但是一切的前提是“红旗”要不倒,否则老鼠上了天,红旗落了地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故事发展到这里,如果结合时事来看,是不是能够品出那么一点味道?27年前的一部电视剧居然像预言家一般道出了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走向。 不禁问一句,这一切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可能取决于社会在这二十年中追求高度的社会同一性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马克思集体主义在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价值准则应用上让我们过度强调了个人应当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即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应当想到的是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要做到牺牲个人服从集体。 这也就导致了当集体荣誉“流动红旗”在“大家”与“小家”发生矛盾的时候,需要顾全“大家”牺牲“小家”。

我们顺着这套思维方式继续往下看。 随后,家庭“小集体”为了战胜鼠患紧急召开了全体动员会议,为了一个目标密切地团结了各阶层可以团结的力量。

家中知识分子代表,老傅的大儿子贾志国首当其冲试图利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现实问题,深度钻研各种灭鼠文献,企图以追根溯源的角度深挖鼠患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其酸腐书生的社会属性不可避免的犯了经典的教条主义错误——将问题进行了无畏的扩大化、广泛化。流于纸上谈兵并没有付诸实践,不但没有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反而贻误了最佳战机。就此自然也就在灭鼠斗争中“落了马”。


无奈的傅老高呼“家贫思孝子”被迫启用了一贯资产阶级阔少作风严重,但诡计多端的小儿子贾志新。可让傅老没想到的是这又是一个帮倒忙的“乱臣贼子”,贾志新竟然从粤菜馆借了一条活蛇试图推广“天敌灭鼠法”。这简直就是“居心叵测,敌我不分”。将曾经扫清的“牛鬼蛇神”重新搬上台面,趁机搞事情。家中鼠患未平岂容又添蛇灾?第二次政治任用宣告失败。


老傅发现“小集体“中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干部”。只能自己亲自出马,亲自领缨上阵,亲自安排部署。本着经验主义丰富的优势研究出了一套自认为可以根本灭绝鼠患的方法——以鼠灭鼠法。以鼠斗鼠、以鼠灭鼠,发动老鼠的内部斗争从而以绝后患。但是在贾家第三代接班人孙女贾圆圆的劝阻下停止了以鼠灭鼠的运动。


最终,老傅发现还是无产阶级有力量,群众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家中的家政服务员张凤姑提出的“器械灭鼠法“综合看来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老傅进而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并对家中“小集体”个人的“私有财产”实施“公有化改革”。什么抽屉、浴盆、饭碗等等,只要是认为有用的生产资料全部本着“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进行了征用。




万万没想到的结果是仍然“竹篮打水一场空”,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但是老傅却仍然秉承着一颗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精神去继续争取着胜利。

故事华彩的篇章在结尾处到来,虽然老傅一家人鼠患未得到切之有效的根本解决,但误打误撞,却因高涨的灭鼠积极性得到了区政府代表的高度肯定。区政府灭鼠办组长代表组织重新授予了先进表彰。最后这个由剧作文学师兼编剧的梁左先生亲自出演的结局不得不说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次经典的黑色幽默。



作为一个大众化的情景喜剧究竟有没有那么多的社会寓言,还是观者自我意淫的过度解读?其实这都不重要,真正有价值的是《我爱我家》利用一个社会的基础构成的单位——家庭,其所产生的切面真实地展示了社会当中存在的诸多现象,毫无遮掩地叙述了在不同特定环境成长下的那一代人看待问题角度的迥异,高度提炼了各个群体当中的共性。 这个价值才是值得我们深度研究的。
作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巧妙地利用戏剧的外衣,狡猾地记录了那个年代,与此同时也不自知的对27年后的今天进行了成功的预言。并且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命题:我们今天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变革都会深远的影响着下一代人。 就像当年天真无邪的贾圆圆看待问题是如此的简单清澈,口无遮拦的说着实话,那时的“她“和”他们“才是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群体。可是到了今天,曾经的贾圆圆也长大了,长成了我们这一代,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中坚力量。我们又或是不是已然变成了“志国”、“志新”、“贾小凡”,还是索性成为了“和平“一样怯懦而不敢言的“小市民”?
也许只有让时间和之后的世界才能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