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只有塑料花?正确经营,让职场友谊成为你的职场氧吧
【1】
昨天和前同事大O聊天,还没聊两句,她就气哄哄地说:
“你还记得以前咱们部门的小Z吗?亏我之前还把她当朋友,什么好处都想着她,她回头就把我卖了!”
细问之下,原来是,年前大O因为老家离得远,想提前三天请假回家。她平时工作积极负责,领导也是知道的,于是就给批准了。
谈话间领导还透露,考虑春节特殊性,每个人其实有最多2天可以请假,但是正式通知上,我们还是要控制名额。
于是大O想着先到先得,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平时交好的同事小Z,而这个消息不知道是有意无意,最终传遍了整个部门,不少同事也去请假,个别人还表示听到这样的消息。
面对突然增多的请假员工,领导非常为难,同时他心里也非常清楚,这消息出自何处。
就这样,大O在领导眼中成了「爱嚼舌根」的主儿,平时尽职尽责攒下来的好印象,算是彻底毁了。
一股脑吐槽完,大O来了句总结:“职场上,还真不能把别人当朋友!”
我调侃道:“我俩不就是曾经的职场朋友吗?”
提到在职场中交朋友,许多人还是多有顾忌,对方是不是真心交朋友,公私界限怎么平衡,会不会在竞争面前背叛友谊?
像大O这种「说完回头就被坑」的情况也大有人在,更有大量职场老人提出了「来职场不是为了交朋友」的倡议。
「职场友谊」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职场朋友可不可交?

【2】是什么让人们对职场友谊望而却步?
回想一下,你和你公司里比较要好的同事,平时都怎么相处?
一起吃饭拼外卖,一起加班,在茶水间吐槽老板,分享零食水果,唠唠孩子的趣事,偶尔还能约着逛个街...
不知不觉间,和同事的互动早已经亲近如朋友,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
如果再想想,平时自己和职场外的朋友的联系,你就会明白我说的并不假。
我们一边和同事进行着超过普通朋友的互动,一边心里又有个声音:同事不能作朋友。是什么让人们对职场友谊望而却步呢?

- 普遍的竞争关系。
我毕业前在一个外贸岗位实习,同部门的几个实习生被安排住在一起,于是打成一片,关系远超普通朋友。
后来,公司在国内有一个行业展要参加,往年原则上都是带老员工参展。在展会前,看到和我处得很不错的一位实习生在收拾行李箱,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她悄悄向经理申请了参展名额,悄悄做完了一切准备工作。
按照平时无话不说的关系,我也大概知道,她多少是刻意瞒着我的,毕竟一个实习生,有参展经历,不论对于成长还是转正都非常有竞争力。
这种同事间普遍存在的竞争关系,常常让我们无法像朋友一样分享职场讯息 。

- 无法同时平衡朋友和同事双重身份。
即使同事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也面临另外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无法平衡朋友和同事两种角色。
同事和朋友是我们社交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却有着明显不同的相处标准,朋友更注重感性的相互支持,而同事则必须考虑职场中的种种限制,职场氛围,公司文化,都不太允许同事之间随意和感性。
美国罗格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 Jessica Methot博士, 在 2015 年的一项研究里,将这种涉及双重身份的人际交往称为「多元关系」。
能不能顺畅切换同事和朋友的角色,在私下里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在办公室中又能保持合理距离,控制理性表达,是人们能不能维持这种多元关系的关键,也是最大的挑战。
而正因为平衡朋友和同事双重角色是一个挑战,让许多人一开始就放弃这种可能性,选择更单一更便于维持的关系,同事。

- 职场变动后,职场友谊难以为继。
职场友谊,即使在私下相处中,更多的也会依托职场中共同经历的话题来展开,行业趋势,工作瓶颈,吐槽领导,家庭工作平衡等,而对内心深层的东西或者生活中真正的窘迫处境却交流甚少。
一旦有一方升职,调岗,甚至离职,这种共同经历基础就会发生变动,职场友谊也往往难以为继。
【3】「职场友谊」,也许才是成年人的理想友谊。
以上列举了许多让人们对职场友谊警惕的因素,但是警惕不意味着人们不需要友谊,恰恰说明了想要友谊,却无法掌控的矛盾。
- 人们普遍需要职场友谊。
曾看到一份关于「职场中你是否有朋友」的调查,针对80后90后参与的3000+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
59.27%的80后认为自己在公司有朋友,54.07%的90后认为自己在公司有朋友。
这份报告,透露出大部分的人们对职场友谊是有需求的,而且50%以上的人们都尝试在职场中交友并得到友谊青睐。

我们听过太多职场没有友谊的论调,也认可职场独有的相对理性残酷的运行规则。
像大O这种被坑,或者因为竞争遭背叛的塑料情,不是因为踏入职场才有,而是因为交友不慎才在职场中出现。换到一个生活场景中,交错朋友也一样会得到背叛,遭遇糟心事。
但是在背叛发现之前,我们仍然以为自己交到了朋友,从这个角度来讲,职场朋友和普通意义上的朋友并没有特别差异。
- 「职场友谊」更符合成年人的交友分寸。
职场友谊还有一个特点:相较于生活中的朋友,职场交友,更注重相处的舒服。
随着年纪的增长,尤其30岁以后,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要应对的社会角色和关系也越发复杂,成年人在交友中对舒服的要求也越来越看重了。
试想一下,你如果有一个认识很久的亲密朋友,最近半年,基本上平均每周都给你打3通视频,吐槽和抱怨,你认为你们的关系还能坚持多久?
但是在职场友谊中,交友双方则更有分寸感,更懂得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可以请求帮助,什么需要自己解决,也更注重在付出与索取中保持平衡。
在职场中,进可发展一段相处舒服的友谊,退可保持普通同事的距离,不管哪一种情况,我们都算不上损失。
虽然,大部分友谊难以在职场变动中幸存,但是也有克服这一障碍,突破成功,延长友谊寿命的。这样的好友,往往能成为人生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关系链,不少创业合伙人往往都是从职场友谊发展而来。

【4】如何维持职场友谊?
如果说维持一段普通友谊,已属不易,那么维持职场友谊则是难上加难。
除了像所有朋友关系一样,需要真诚对待,建立信任,彼此互相帮助与支持以外,还有几点需要额外注意:
- 私下相处和办公室相处的模式。
朋友之间,私下相处,我们可以很随意很感性,空间感和距离感都可以很小。
比如可以相互去对方家里做客,交友久了相互蹭吃蹭喝,约着出游,甚至也会出现两人都赞同的外号和昵称等等。
但是在办公室里,就必须要把空间感和距离感拉大,保持理性沟通,遵循办公规则。
例如,即使有亲近的外号,办公需要有往来,邮件也必须是正规办公室用语,不过分在办公室里长期凑在一起,以免滋生小团体和办公室政治。
也不因为私下关系好,在工作原则上开后门等等...

- 约定相处规则。
如果碰倒想要维持下去的友谊,恰好对方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共同制定一些相处原则是有必要的,什么可以分享什么不该分享,什么情况可以给建议和提醒,什么情况适合自己解决,办公室冲突怎么解决...
比如很多行业资讯,职场现象,招聘信息都是可以第一时间分享给对方,但是部门内部重要的决定,甚至彼此的工资待遇信息,都可以约定不互相试探。
总之,大原则上,不违背职场原则, 公司规定都可以相互分享,具体的界限以两人都不感到为难,相处舒适为准。
- 提升专业技能于人格魅力。
在职场上,尤其是刚进入一个新的职场群体,个人在专业上的能力以及软实力(个人魅力等),都是对同事有直接吸引力的,也是对方向你发出善意和好感的最主要原因。
而且,这也是双方在相处过程中考虑进一步加深交流,还是退回普通同事时,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即使是在生活中的其他场景里碰到一个我们考虑结交的人,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职场友谊,切不可强求,我们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可以主动释放善意和真诚,但是也有可能面对持有不同观念的同事,他们并不想在职场中交友,那我们也要适可而止,以免给对方造成心理负担。

【5】
人的一生工作数十年,我们会在职场中遇到大量各式各样的人,职场甚至是许多人接触其他人最主要的场所。
如果能在职场中建立一段不错的友谊,一定会为你的职场生活提升幸福感。
纵使一段职场友谊,只能陪你度过在职的两三年,也不失为一个温暖的过客,生命中,何尝不是无数过客来来往往。
祝愿大家都能拥有满意的职场友谊,更有幸延续到生命的各个阶段。
叶小鱼跑跑跑:《文案变现》《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作者,在这个账号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训练营的小伙伴为大家写作。欢迎关注账号,了解更多职场成长干货。 本文作者:Y点点,叶小鱼文案训练营6期优秀学员,静能码字,动能暴走的非标准“工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