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到理智,94年羽球小生的咖啡馆梦想
我叫莫志远,来自广东东莞,是一名严谨的94年处女座男生。2019年是我学习和沉淀的一年,在中赫时尚咖啡学院的学习让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我想借着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成长和创业经历,希望与同龄人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彼此交流,共同成长。

「萌芽到挫败」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单位实习过三个月。每天上班下班生活比较稳定,但是毕竟在单位还是有个工资上限,而且做的都是偏向于文书形式的工作,于是我走出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去寻找更大的挑战。另外一方面,我自己的特长是打羽毛球,家里也有球馆,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在球馆教球。但是教球太枯燥,特别是夏天球馆40度以上在里面要站一天,长此以往可能原来我最热爱的运动会成为我每天最痛苦的部分,而且还失去了最好最健康的解压方式,因此我必须想更好的方式趋向于我喜欢的,于是产生了创业的想法,那就是开一家咖啡馆。

父母起初是反对创业的,尤其是开咖啡馆,因为我没有任何有关咖啡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支撑我去做。但是当时我真的太渴望,越是反对,我越是想做到,为了一份成就感就认为,只要能开出来店,我就是成功了。我开始拟定计划书,上网看了无数的案件,查阅了多家咖啡店的报表,找开店指导人,找投资方......我认为我已经充分准备好了,一切就绪,结果店开了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规范、员工管理制度、推广营销手段、产品开发、选址等等,预算由原来计划中的50万,到后来85万以上,才发现开店很简单,开好店才是最难的。
「成长的基石」

现今已经26岁的我,非常感激父母在我成长过程中的指引。因为年少时的羽毛球特长,我需要一个更好更广的发展平台,初中听从爸爸的意见去了广州一所昂贵的私立学校读书(广州羽毛球赛事很多),它的本部高中是广东最好的也是曾经得过世界羽毛球冠军的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借助初中在学校打出成绩的跳板让我顺利进入了高中巅峰时期。学校有上百个社团,我在里面也参加了不少,一方面锻炼了组织沟通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接触到了一个更大更丰富的平台资源。当时我当选了亚运会工作者,苏迪曼杯、亚洲青年赛裁判,在学校邀请世界冠军李宗伟到访时还参与了交流并接受了采访。自己也参加了很多大赛,夺得了全国团体亚军、单项第五,拿过许多省市级冠军,这些经历是给我人品性格奠定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大大提高了我的社交、吃苦、变向思维、制定目标、执行等等各种能力。


「第一桶金」
如果说高中生涯让我奠定了人品性格的基础,那么大学就是给我转向社会从商的基础。由于大学的条件比较艰苦,住校生一切需要自己动手,于是当时部分学生会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比如说合租房,买电动车等等。要追求好的生活品质,就意味着要赚钱,所以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之路”。一开始凭借自己的特长教球赚钱,后来流行复刻篮球鞋(AJ),我就开始上网卖鞋,找可靠的货源,制定价格标准,利用高中时期的圈子卖。大学租房3年,赚的钱还剩下十来万,然后计划去旅游,旅拍,做些小投资项目......在这段经历中,我把女朋友培养成了时尚博主,也把我的经商头脑锻炼了一番,这才有了后来学摄影、学烘焙甜品、学咖啡的经历,从而也才有了创业开咖啡店的想法。

「整装待发」
我认为第一次创业没有亏的血本无归,而且能走出来重新开始,已经算是比较好了。因为当时计划中就有许多合伙人分担了投资风险,但也像许多人说的,无论盈亏,那都是一个学习经历,至少我现在再开店的话也许比很多人要计划周全,理智思考。接下来的路,我想我应该更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并且把它做好做大。

而且,有了之前第一家店的经验,我认为我这次准备的更加充足了,至少我得先把咖啡弄明白了,所以要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一定要把核心的产品拿住。其次在新的计划书里,要弥补第一家店的所有不足,比如说品牌文化形象塑造、菜单规划、营销计划、工作动性、食品安全规范、员工培训等等,必须要计划完整了才能去行动,并且所有行动都要经历市场调研,不能全凭主观思维去做,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计划书出来了也可以先咨询一下更多有经验的人。
2019年底在中赫时尚咖啡学院学习的经历让我了解了咖啡行业内的更多门道,接触到很多业内有经验的老师。一间咖啡店,除了做好店铺运营,我更想要的是坚持在咖啡事业上做学习研究,比如做咖啡生豆等产业链上端接触到的事情,不想单把目光放在店铺上。

我希望我的经历和未来成就能够影响一些人,我也希望我打造的咖啡店能够变成一个咖啡艺术分享空间,成为一个他们未来发展的平台所在地,能成为当地年轻人创业的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