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执-梁文道
好久没有看过文学散文集了,梁先生的这部我执类似于一篇篇的散文组合起来的一本文集,类似于罗兰巴特的“ 恋人絮语”。真的很久没有像这样细细品读一本散文集了,尽管自己在外语语言学已经读到了博士了,可是我仍然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是多么的浅薄无知,毫无积累。可能平时都在看外语书,然后又不能百分之百恰当其分的理解书中的意思,又或许是平时都在看技术性知识积累的文章,读起来未免乏味,可是想着自己是冲着学习某种技能的目的来的,于是便硬着头皮啃下去,然后,所有之前的感受与我现在阅读的散文通通不同,你是愉悦的,你可以看到作者的逻辑思维带着你遨游,阅读变成了一种非常享受的事情,是啊确实如此,原来文学才是人类的心灵净土,我现在似乎多多少少有点能理解了。
梁先生的知识储备很丰富而且可以得知他有广泛涉猎各种西方文学著作,而且对语言学似乎也有一点理解,散文里面透露出一种思辨思维,文字清新淡雅,犹如午后的一阵春风。其中有谈到他对人生,对爱情,对故乡,对写作的理解,都是一种局限,人类自身的局限,就像他说的,既然你已经看到了努力没有结果,那你还努力干嘛,其实正是看到了无法改变的结局而仍然努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正如他所说,我承认我很平凡,或许这是我唯一的长处。例如爱情在拉丁语中是amor, 同样在拉丁语中死亡的单词词根是morr, 死亡的单词在拉丁语葡萄语便是morrer. 梁先生说所有美好的事物注定是死亡,是毁灭,就犹如爱情它美好同时也随即死亡,看到这不禁拍手叫好,我一个学习小语种拉丁语这么多年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巧合,同时也为梁先生丰富的知识储备而敬佩。是啊,如果您想做个文化人,就如我们语言学研究所明示,你必须要有大量的input, 就是输入,这个是你能创造的土壤,也是你进一步升华的基础。
最近有打算去土耳其待个14天左右来放松放松并给自己一个难得的假期去思考,说是思考其实未必能有什么火光四射的思维,未必你就可以顿悟,然后余下的岁月便和之前截然不同,你现在30岁了,请不要做任何仪式去凸显这个转折点,你要知道你并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龄节点而骤然不同,希望改变,希望进步是人人内心的希望,然而希望只是希望,如同梁先生所言,我不希望,也不回忆,我只盼望。
似乎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默数下你呼气和吸气的时长,然后告诉自己这一时刻你还活着,心存感激的说一句:真好!
下面是我从文中的一些摘抄:
最后他还是回来了,于是我问:" 那么你终于和她重逢了吗‘?当然没有。他发现不要说住在同一个城市,就算天天出没在同一座楼里,原来说见不着就见不着,缘分一物,竟可诡秘至此。这个故事的教训是,人用不着出海,隔断千山的大海自然会跟着你。
那天晚上,他问我:“ 为什么 ?你甚至根本不认识我”。我只好沉默,的确,我并不认识这个人,因为我不知道他怕什么,他最大的恐惧是什么。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认识他的恐惧。
所谓人生在世的意义,其实都是假设。
想象一个男人生来就少了一颗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礼,但就是没有那颗心。
你的心早已枯死在对文字狂热的执著里。
在每一段关系的开头,他已预感到了终结的模样,他永远在投入的同时抽离,在水乳交融的时候孤寂。
现代的寂寞并非句号,它永远都是一个问号。
可是后来才明白一句’ 生日快乐‘ 实在别有深意,因为就像弗洛伊德所说。人总是向死而生,生日又怎能不快乐?多长一岁,我们离死亡又近了一步。不管是提醒自己珍惜余下的日子,还是期盼终将到来的解脱,生日快乐都是可庆祝的。’ 生日快乐‘ 是人类 ’ 死亡驱动‘ 由衷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