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笔记
导言(批判功用分离,脱离城市运转机制的规划原则):
目前的城市改造和规划理论与城市的现实状况相脱离,城市管理者罔顾城市本来的功能,按照理论的预期来破坏和重构他们期望中的城市。
“城市表现出来的行为遵循的普遍存在的原则之一是对于一种相互交错、互相关联的多样性的需要,这样的多样性从经济和社会角度都能不断产生相互支持的特性。”“只知道规划城市的外表或想象如何赋予它一个有序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外部形象,而不知道它现在本身具有的功能,这样的做法是无效的。”
埃比尼则·霍华德怕(非中心主义者)——花园城市:“被一圈农业带包围,工业部署在规定的区域里,学校、住宅区和绿化带放在生活区,城市中心公共区域里则是商业、俱乐部和文化设施等。小城及其绿化带在整体上应有一个公共当局控制,城市在其领导之下,这样可以避免土地使用的投机化和所谓的非理性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消除增长人口密度的企图——简而言之,要尽量避免使小城变成大城市。人口应控制在3万之内。”“将大城市非中心化,稀疏化,将其中的企业和人口驱散到小型的、分离隔离的城中去。”
“他认为处理城市功能的方法应是分离或分类全部的简单的用途,并以相对的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安排这些用途。”“他认为好的规划是一系列静态的行为。”“他同时也把规划行为看成是一种本质上的加展示行为,如果不是专制性的话。”“特别是,他一笔勾销了大都市复杂的、互相关联的、多方位的文化生活。”
勒·柯布西耶——梦幻之城(辐射城市)(来源于花园城市的概念):主要由处在花园内的摩天大楼组成。摩天大楼只占有5%的地面。整个城市是一个公园。
今天,几乎所有的城市设计者们都以各种变化的方式容二虎了这两种概念(花园城市和梦幻之城)。被冠以选择性的迁移获重点更新获更新规划获保护规划——意思是说避免对某个破旧地区的整个清空——等各种名称的改建技巧主要是一个诡计,即找出来有多少老建筑还可以留下,看看哪个地方是不是仍然可以改造成一个合格的辐射式花园城市的翻版。
城市美化运动(芝加哥的丹尼尔·伯纳姆领导,1893年哥伦比亚展览会的主持者)——建立城市标志性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都分离与城市的其他部分,尽可能最大地体现其效应,整个建筑被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对待,鹤立鸡群,轮廓分明。
城市美化运动的思想,将文化或公共功能建筑分离出来,消除其与日常城市的练习,这种思想与花园城市的教条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第二部分 城市多样化的条件
六 产生多样性的因素
要想在城市的街道和地区生发丰富的多样性,四个条件必不可少:
1)地区以及其尽可能多的内部区域的主要功能必须多于一个,最好是多于两个。这些功能必须要确保人流的存在。不管是按照不同的日程出门的人,还是因不同的目的来到此地的人,他们应该能够使用很多不同的设施。
2)大多数的阶段必须要短,也就是说,在街道上能够很容易拐弯。
3)一个地区的建筑物应该各色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应该包括适当比例的老建筑,因此在经济效用方面可和不相同。这种各色不同的建筑的混合必须要相当均匀。
4)人流的密度比需要达到足够高的程度,不管这些人是为什么目的来到这里的。这也包括本地居民的人流也要达到相等的密度。
七 主要用途混合之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