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冬日流浪记--新年@东京
DAY14 12.27
早起,将行李寄存在银座的新酒店,就溜达到ginza six的蔦屋看书等家属了。搬酒店试用了一下滴滴日本,非常方便,除了出租车本身贵,没有任何缺点。


工作日10:30的蔦屋几乎空无一人,正碰上矶田又一郎的京都百淑女布展,拍了两张抱猫女孩。


翻看了jump最新连载的鬼灭之刃,正看到蛇恋紧要关头,一个个头只到我腰的小小孩走过来,也和我一同看了起来。看到最后小朋友和我搭话,除了“姐姐”一个字也听不懂,掩面离开。


最后找了张椅子坐下,看了一直想看的LV Travel系列。幸运的是,每一本都有拆开的试读本。360一本,目前出了19本,果断揩油。


网上找到的图









其他绘本都找不到图,但印象深刻的是Blaise Drummond的the Arctic,是纸材+画的拼接,创意很好,冷峻效果也还算出色;Natsko Seki的伦敦更偏复古日系;Jean-Philippe Delhomme完全是纽约本纽......总体来说,挑的作者都还是有几分笔下城市味道的,只有刚果作家Cheri Samba笔下的巴黎有点难以接受,看到巴黎有两本画册,猜想可能Cheri这本审美上争议比较大?
最喜欢的爱丁堡,作者是Floc'h,乍一看以为是丁丁历险记的作者。


19本质量总体很高,个人审美评价,爱丁堡、南非、布拉格、罗马、越南、LA和纽约比较心头好。
看完绘本,发现家属飞机晚点,下了一层楼,去著名的和服店Jotaro Saito吃冰棍。一家办过秀的和服店设计的冰棍,确实很好看。(但旁边西服大叔和酒家女更好看......

走到新桥去接家属。是在日本半个月来天气最好的一天,18度,风是热的,和四月没什么区别。


DAY15 12.28
看网上说新宿巴士总站十分难找,便起了个大早,没想到就在new woman的对面四层。
车来,按预约位置,坐在第一排。车上同行的还有一个高中管弦乐队(确实会想起轻音少女。两个小时过去,车停在河口湖站,酒店还没开始check-in,于是便溜达到可以看富士山的公园。可能是山区的缘故,公园大而粗犷,随处可见还没来得及清理的落叶,和东京精致且精细管理的庭院完全是两个风格。但游客却也因此自由舒适,随意坐在水边看景钓鱼,孩子们在落叶堆里跑来跑去,踩了一路碎叶子。



到了check-in的时间,从公园走到酒店,猛地发现被agoda宣传页骗了--酒店的位置根本看不到富士山。但自带的院子还算美。

和住过的其他几家温泉酒店一样,晚饭是“怀石”料理--做法和食材算得上怀石,但配以清酒,就不能严格称为怀石了。



印象最深的是荷叶包裹的鱼。精致且脆弱,打开,鱼的表情也十分惆怅。实在是太寂寥了。

晚上在0度的气温里跳到温泉中,43度的水温刚刚好。

早餐依旧是让人赞叹的寻常食材翻出新花样。比小菜更令人惊艳的是食器。







DAY16 12.29
逛了街,去了itoya。节日前商店挤满买贺卡的本地人。




晚上,跑到Tokyu Plaza的顶楼,看银座十字路口。


DAY17 12.30
下雨,加上想去的皆川明年前关门,便在代官山的蔦屋蜷了一整天,听了六张CD,看了两本画册,买了一堆有的没的。



DAY18 12.31
对台场的海上瘾,趁着天气好再次带家属去。出发前终于排上了人山人海的ginza noodles,牡蛎面确实值得等一个小时。

游客比和木守、Koo君去的时候多出几倍。等了五辆车才占到第一排的位置,上车后又让给了抱婴儿的妈妈。被夸了優しい,表面微笑,心里翻了三个跟头。




意外发现了psycho-pass的咖啡馆!但我狡哥已经被卖光了......


夕阳西下,和家属突然决定搭船去浅草,凌晨正好能去浅草寺参加初诣,便匆匆跑向海滩售票处,发现去浅草的票已经售光,但还是想体验一下未来水上巴士,便买了去日之出的。








2019年最后一顿晚餐完全找不到地方吃。随便进了一家开着的博多锅,才发现平时在亮马桥吃的博多锅是改良过的,将牛肠改成了牛肉。平时不吃下水,面对一锅牛肠,无法下咽,只好在服务员疑惑的目光中尴尬地坐着,直到店打烊。

11点出发,就近去了增上寺,但僧人敲钟没有看到,入目的全是直播和喧哗的中国人。最后拉着家属拼死挤了出去,在羞愧和尴尬中跨进了新的一年。

DAY19 1.1
开着的餐厅寥寥无几,为了不碰壁,在711吃了午饭(后来才发现只有银座店有麻婆豆腐饭,大概是因为国人游客多),和姓李的中国大叔唠了唠家常。

在上野公园喂了海鸥。


还是决定去浅草寺,完成初诣。排了将近两个小时的队。


抽到了人生第一张凶签,老老实实地绑在了寺院里。
DAY20 1.2
去清澄白河溜达,发现在地图上mark好的小馆子一个都没开。

“木场公园”spotted,但整体风格迷幻。公园内除了有斜拉吊桥,还有广场上突兀的一颗小松树。


还好往前走了几步,看到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也碰巧在展皆川明,欢天喜地寄存了包去看展。














晚上去了shabusen,大圆桌氛围轻松悠闲,胡麻酱太好吃了。

DAY21 1.3
带家属逛了一天街,在八角反光镜楼顶花园喝了一杯代官山没喝上的urth bubble tea。

DAY22 1.4
再次顺着Koo君的路线,从元町商业街溜达到港之见丘再走到山下公园,最后和家属一起坐了摩天轮。






和木守、Koo君同来时,在店铺“岩座”看到了一个敲一下会“叮”一声的金属器具,据说是坐禅用。试了几下,神清气爽,爱不释手。待家属来,便买下了。到现在,也不知道它姓甚名谁。后来木守去云南参加公益,买了一个“钵”,从声音到外形,都十分相似。

DAY23 1.5
在酒店做了一整天ppt。
待了快一个月,除了“日本真好”之外没什么太多感想,听到了更多职场真实的情况,也看到了短期旅行没有看到的东西。唯一确定了的,是真的更喜欢京都。东京也很好,也是亚洲之光,但如果追求东京那种好,就被纽约甩出去太多了。论包容,东京确实还差得远。
然后日语进步了一丢丢。准备继续学下去。
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