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在家得了无聊病,古人独处时都做什么?
在家独来独往的日子,还好吗?
独处时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请脑补一下自己)。

外面的花花世界固然美好,但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在其中反省、思考、开悟,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庄子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也体现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无聊是一种慢性自杀,无所事事并感受不到半点轻松。
看到很多网友们无聊到一定境界!反之出现了层次不穷有意思的“无聊之作”,为创造力鼓掌。毕竟只有无聊的人才会经常感觉无聊。


好像听到了声音 致新年美甲

母子平安

小朋友自创外面的世界
中国功夫有一种独特的修炼方式,叫做“闭关”,在一段时间内独居一处,潜心修行,不与任何人往来。而中国功夫的顶级武学,都是在独处时创造出来的。独处的时间是最好的增值时期。(一不小心开始鞭策

而对于古代人,他们很是享受独处的悠闲情趣,看着一颗石头都可以迸发无限灵感与思想智慧。不少文人经常一言不合就过起半官半隐的生活。
“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王维在40岁以后就基本过上了隐居生活。这首诗是主要是表达了王维乐于山水和幽居情趣,以及不被世俗之事所打扰的悠然闲适的心情。
古人独处时都做些啥?🎍
从秦汉到唐宋,古人以玩物的心态度世做人,追求雅致生活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万物更替、尊崇自然的古老智慧。
焚香、点 茶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在社会人文艺术的影响下,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致隐逸的生活。
宋代文人雅致生活有“四事”。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在宋代,喝茶是用的“茶团”,将茶叶磨成粉,加入开水击拂数次,这就是“点茶”。在读书、居家时候,会在白瓷香炉中点燃香料,轻烟缭绕,所谓“焚香”。
《幽居》
【宋】陆游
花过莺初嬾,泥新燕正忙。 病余犹止酒,睡起独焚香。 拄杖嫌园窄,棋枰喜日长。 北窗元可乐,不是傲羲皇。

插 花
插花则是当时的一种生活时尚,人们经常买鲜花放到家里观赏。每到牡丹花季,人们争相买花、赏花、簪花、插花。
唐代诗人杨巨源诗说“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杜牧在《杏园》诗中说“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可想而知,唐朝插花赏花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达到何等疯狂地步。
《洵上人房》
【宋】葛绍体
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
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
故意探禅学,无意了世情。
不知清夜坐,知得若为情。

抚 琴
古人弹琴十分讲究:心正则琴声正,心远则琴意远。弹琴被认为是一件十分高雅的事情,是古代文人必备的文化素养,也是他们抒发情怀的手段。
《船夜援琴》
【唐】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听雨
雨是有温度和情感的,古人喜欢用不一样的心境聆听雨水的滴答声,获得不一样的心灵体悟。下雨这件在现代人看起来再为平常不过之事,在古人那里都可以如此雅致有仪式感。
《虞美人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读 书
古时候的文人雅士喜欢读书,可不是一般程度的痴迷。虽然当时没有现在瓦数这么大的照明灯,光线也很昏暗,但他们却从来没有懈怠过读书。尤其是晚上的时候,他们喜欢挑灯夜读,一学习就是到很晚。
当时人们都看不起商人,觉得读书人才是最厉害,最有发展前景的,如果自己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要下海去做商人。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作 诗
古代遗留下的古诗词等作品何其多。诗的兴盛则是成于唐朝,唐朝名家辈出,各类诗家百花齐放。
在古代,人们的精神娱乐生活相比较少,从小又受四书五经的熏陶,满腹的高韬文略,只能谱写在宣纸之上。
才子佳人一说,才子们大都是男人,若是想让一个佳人对自己另眼相看,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展才干,落笔诗词。

高 卧
当然也有很多闲着没事就在床上躺着,就这么硬抗时日。还有就是静坐,倾听心里的声音,与自己,与天地沟通。
《春晴》
【宋】陆游
柳未吹绵笋未抽,春郊风日正清柔。 疏疏帘影供高卧,袅袅舆竿嬾出游。 无客共谋良夜醉,有花空动故年愁。 云生秖恐还成雨,自向园头听鹁鸠。

望 月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是距离人类最近的天体。《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
人们在生活中崇拜、敬畏月亮。在文学作品中则大量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寻 幽
寻幽探胜也是古人的一大乐事。浩瀚的美景有着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很多人都喜爱“寻幽探胜”。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酌 酒
酒文化的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
古代文人饮酒时追求清雅意境,为饮酒赋予了优雅的书卷气和文化意蕴。诗人经常独自饮酒,在酒中,体会孤独、快乐、喜悦、悲伤。
《将进酒》
【唐】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闺 房 之 乐
汉朝的张敞说: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张敞不但给老婆画眉,还把老婆画得很媚。或是给丈夫拔胡须的妇人,怪不得古代这么多的白面书生。闲来没事,给老婆和小妾画个扇面,听几首小曲,或是摘朵花插在老婆的头上。
《三言两拍》
【明】冯梦龙
携手揽腕入罗帷,
含羞带笑把灯吹。
金针刺破桃花蕊,
不敢高声暗皱眉。

古人独处的时候,比我们多得多。
流放中的苏东坡曾经写过:“凡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翻经、看山、临帖、刻竹、喂鹤,右皆一人独享之乐。”
愿你能在这些日子里,感受心灵的自由与思想的快乐。享受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公众号:洞穴者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