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的蝴蝶
今天忙完工作后,我又把人生七年系列翻出来继续看,跟着这些陌生又熟悉的普通人走过了他们的49岁、56岁。
琳把她全部的热情都奉献给了儿童教育事业,却在人生晚年面临失业的危机,对方将她花费了半辈子去用心经营的事业,定性为为“换了任何一个人都能做”的事,琳面对镜头忍不住情绪失控。虽然在外面眼里这是一份门槛很低的工作,但是琳却用她全部的热情和爱心去帮助每一位特殊儿童,在听到一位小朋友对她亲口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可以开心得无与伦比,我相信那一刻她的幸福和自豪是真的。
只是,这是纪录片,不是虚构的影视作品,琳无法接受自己将会因财政削减而丢掉这份她用心经营的事业,我相信那一刻琳的痛苦和不解也是真的。
好在琳还有一位与她携手一生的伴侣,彼此相爱,彼此依靠,琳谈及爱人和家庭的时候,脸上出现难得的笑容,饱受病痛折磨的她一直以来都以较为严肃的表情面对镜头,只有谈到她爱的和爱她的人的时候,生活给予的硬币才翻开了另一面,因为如此,他们才更加需要对方,依赖对方,来自家庭的力量凸显的尤为重要。
当我看到琳的职业发展到这一阶段,是这样的一种结果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得在担忧我自己的职业道路。害怕自己奉献了一声的事业最后也被被人如此轻率得对待,但后来看到尼尔的那一段故事,我似乎解开了我的困惑。
尼尔,是这个纪录片里我最牵肠挂肚的人,非常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富有诗人和哲学家的思想,看重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沟通,小时候在几个孩子中他最活泼可爱,对于事物的描述充满了感性浪漫大胆夸张的语言描述,尼尔来自姣好的中产阶级的教师家庭,小尼尔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我相信,来自他家庭的期待一定更甚于我们这些观众。
尼尔的转折点也许来自14岁父母离异,也许来自21岁报考牛津失败,他所仰赖的肯定与骄傲在一次次挫折中被粉碎,我猜想尼尔无法接受对自己的失望,做了令所有人都吃惊的选择,中途放弃了大学的学习,转而去工地搬砖,28岁依然漂泊流浪,居无定所,靠社会救济度日。35岁接受采访时,连记者都忍不住问他“你担心自己有精神问题吗”,那时候的尼尔,佝偻这身子,不住得摇晃着身体,无法直面镜头,面对未来的问题已经不是考虑我想不想,而是我能不能,身边没有亲密的朋友爱人,离群索居得生活,对待生活的锤击已经由28岁时的愤怒转为一种习得性无助。看到42岁的尼尔,我仿佛看到了平行世界里那个极致黑暗又颓丧的我。
尼尔说,自从纪录片播出以后,他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寄给他的信,大家都纷纷表示完全能够理解尼尔的心情,但尼尔说,不,没有一个人可以正正了解我的感受。说这句话的时候,尼尔56岁,正在英国一个宁静乡间的社区里担任议员一职。
某种意义上来说,42岁后的尼尔遇上小天使布鲁斯开始,似乎开始慢慢实现了他在21岁为自己勾勒的职业图景——从事政治,为所在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不堪世界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善。
但即便56岁的尼尔已经可以面对镜头面对众议员侃侃而谈,一个人的时候,谈到触及生活现实的时候,愤怒焦虑不安的小尼尔还是会时不时得显现出来,有过几段亲密的关系,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渴望成为作家,坚持写小说却一直石沈大海,哪怕是批评也没有;看似议员表面风光,但实际却领着微薄的薪水,而自己又没有任何可以创收的工作……
难怪56岁的尼尔采访时说没有人能够真正懂他的心情,因为一方面49岁那一集播出的时候尼尔也许是为了自尊,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播放出来的片子就是尼尔在逐渐治愈自己,在往自己年少时的理想靠近,大家并不明白背后的辛酸以及一路走来尼尔内心的痛苦挣扎。
是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他自己的孤独旅程,谁又能说我真切了解你的苦难?
对比尼尔儿时的伙伴Peter,玩摇滚乐组乐队发专辑有爱人朋友不愁养老生活的公务员Peter,大家会不自觉得想要分析尼尔的人生为何高开低走,是性格,是机遇,是家庭,还是其他?其实将尼尔与纪录片中其他的人做对比来分析,对尼尔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
极致的理想主义者若未能在年少时得到很好指引,没有立身的本领,贸贸然进入社会后,只能如42岁的尼尔所说,正式的教育并不会帮助你一辈子,只有生活才能教你怎样谋生,你迟早会遇到特定的障碍。
有些人可以在磨难中平衡现实与理想,而有些人,只是更需要一点时间。
年过半百,在回答记者提出发现自己比以往似乎有了更明确的人生目标,49岁尼尔跟记者分享了一则小故事:
“我在晒太阳,一直蝴蝶落在我旁边,它有美丽的深红色翅膀和白色花纹。蝴蝶的受命很短,它离我非常近,它一点也不害怕,它欢快地扇着翅膀,在那一刻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享受着阳光。也许生命不过如此,要做自己,明白生活会一直继续,世上还有无数生命,也在寻找自己的路。”
希望所有像尼尔一样拥有相似困惑和挣扎的人,都能早日遇见内心的蝴蝶,并向着生活不懈展示自己的美丽。
2020年2月1日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