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学艺故事录
001)一个玉雕发烧友找到一个优秀玉雕工作者,表示想学习玉雕技艺,立志成为一名玉雕家。师傅很荣幸地说:这需要漫长的文化知识准备过程,而且还需要长期刻苦的实践操作,你有做传统学徒的心理准备嘛?学生说:有。于是师傅开始了大量漫无边际的文化课程教学,有《中国通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器物史》《汉玉文化纲要》《矿物学》《晶体结构分析》《书法与篆刻》……看上去好像跟(玉·雕)都有一点关系。师傅讲学生记,学生一有个什么问题提出,师傅就推荐本书让他自己看,或者说这个问题改日再讨论。只是师开课时,每次都给徒弟一块玉雕边角料,说是为了打发学习过程的无聊枯燥,你先拿这个练练手。――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玉雕边角料在这个学生手里也越来越有意思了。直到有一天,学生拿到一块新的边角料,摸了半天,打断师傅的讲课,说了一句:师傅,这不是玉。――师傅停止了讲课,冷静了六十秒后,微笑着说:好,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雕玉。
002)在大学期间,有个老家旁边就有一个香火不断的寺庙的学生,为了凑学分,选修了一门《佛学思想精要》,老师讲解的很认真,学生们笔记做的也很仔细。课程快结束时,寒假来临,学生们提问:老师,这门课程怎么算学分?――老师想了想,你们就这门课程随便选了论题写篇自己的心得论文吧,字数不显。论文在我这里通过,就可以给学分;没有通过的还可以重交论文,直到通过。――这个学生只写了【四大皆空】这四个字就当做论文交了上去。――开学后,老师点名第一批三十人第一批通过了论文,没有他。第二批又有十二人通过论文获得学分,还没有他。这时课堂里还有八个人,这位同学有些坐不住了,偷偷问老师:我的论文有什么问题嘛?――老师:没有问题。――那何时能通过?――如果你不问这个问题,为师就默认你已经通过了。现在看来,如果你想获得学分,只能重修一遍。
003)二百年前的欧洲,从农民做一个修鞋匠,也算是一个进步。就像《平凡的世界》里那个男一号只是从农民争取做一个煤矿工人。有三个学徒技术已经成熟;老师傅跟他们做独立执业的临别忠告:我们修鞋匠有一个传流很久的门规,优秀的修鞋匠修鞋底最多只用四根鞋钉。――第一个修鞋匠很快发展,只用四根鞋钉,怎么也达不到理想的修鞋目标。于是很快觉着自己不是做优秀修鞋匠的料,收摊回家种地去了。――第二个修鞋匠也发现同样的问题,修好的鞋不多久又被送过来重修,他感觉这可能是师傅暗示的生财妙门,于是不动声色地这样修下去。――第三个同样感觉四根鞋钉修的鞋跟问题明显,也意识到这样可以多修几回鞋。同时也意识到,这样做明显不是一个优秀修鞋匠的作为嘛。纠结几天后,于是偷偷增加一根鞋钉放在可隐蔽的地方。――这样,在同一个城市里,第二个修鞋匠很快失业了。后来,这个优秀的修鞋匠也收了徒弟,在庆祝学徒独立执业的日子里,像他的师傅一样告诫他们:我的老师当年就这样告诉我,优秀的修鞋匠在修鞋跟的时候,最多只用四根鞋钉。
――这明显不是我的原创,但我还是不想被人随便转载引用。
004)渔王每次出海,预期颇丰时,都会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并在打鱼过程过,讲解为什么今天可以获得这样美好的成果。多年以后,他的两个孩子对渔王的成功经验也心知口熟;可是,每次两个孩子独立出海,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渔王老了,感觉很沮丧,和两个孩子的关系还有些紧张。某冬,有个来看海的小学退休老师,借宿在渔王家里。渔王说:我们这儿每年夏天都会来不少人看海,春秋两季来看海的我也见过,而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冬天来我们这儿看海的。冬天的海,基本没什么看头。――退休老师回复到:当年,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讲大海的文章,没有详谈冬天的海景。有个学生问我冬天的大海具体什么样;那时候穷,我也没时间来;只能说等你们长大后,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吧。现在我退休无事了,所以也来亲自看看。――渔王感觉这位退休老师有些意思,就把自己和孩子的问题讲给了他。――这退休老师想了想,说:【把今天到哪里打鱼、何时下网收获最优的问题,先不要考虑。】让孩子打鱼时带上你,不论孩子们在哪里下网,你都不要阻止。――为什么这样做?――退休老师:他们需要失败的经验,巩固自己的判断力。……令渔王很意外的是,就这样出海了两次,虽然两个孩子还是几乎没有什么收获,但对渔王的态度亲爱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