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比周璇好,运比胡蝶顺,就连有着完美人生的夏梦都不及她寿命长

文|野离离
1981年歌星罗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
从前在广州念小学的时候,班上分成两派。一派迷王丹凤,另一派迷王晓棠。 我是王丹凤迷,她是我的偶像。凡是她演的电影,如《护士日记》《海魂》《家》等片,我是上映一部看一部,《护士日记》我都看了三遍,那首插曲“小燕子”我都背出来了,至今还能从头到尾唱下来。
虽然王丹凤在影片中演绎的大多数都是悲剧故事,但她在现实生活中却过着人人称羡又求而不得,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生活。
她美艳,却不恃靓行凶
王丹凤有多美?她被评为“50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娇俏明媚,婉约大气又带着灵气,在一代人的心中美好又难以忘怀。

俏丽的脸庞,精致的五官,大眼高鼻,配上樱桃小嘴,一副标准古典美人的形象,惹人爱,令人倾慕。
张爱玲书信集中也曾写道:“宁波人漂亮的多,如王丹凤,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种学关系。”
演员的身份,靓丽的外表,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在纸醉金迷的娱乐圈,常人难免会出现各种绯闻或者花边新闻。
更有甚者,会拿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做交易,换取物质上的享受和能跻身所谓的上流社会,恣情纵欲,逍遥快活。
但王丹凤并没有,她跟夏梦一样,理智清醒,有着常人不能及的智慧,深知靠绯闻来博关注是低俗的,拿身体和青春做赌注是令人不齿的。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一生只谈过一次恋爱。而这个人,就是她的丈夫。
在众人眼中,王丹凤就是那一股清流,娴静清澈,悠然隽永,谁不爱?这也难怪当时身为上海滩国泰影业的公子柳和清,从香港到上海,一路追随,对她专情又体贴。
在经过7年的爱情长跑之后,王丹凤终于答应了柳和清的求婚,她深知这个人就是自己能以身相许,托付终身的人。
于是,在1951年的元旦,两人举行了盛大且浪漫的婚礼,喜结秦晋之好。各媒体也对他们的婚礼进
了大版面报道。不过这并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此后的生活,她每天都如婚礼那天般幸福。

尤其不能想象的是,王丹凤的衣服基本是丈夫买的,她非常信任且依赖丈夫柳和清,而柳和清也非常了解并懂得爱妻,王丹凤曾说:
他替我买衣服,都不需要我去的,只要他看好,就一定合适。
一句话,道出了柳和清对王丹凤的宠溺和怜爱,也让人参悟出婚姻的本质无非就是懂和爱,和睦的婚姻中,才能产生心有灵犀的默契以及无处不在的关爱。
当然,和睦的婚姻并不是说夫妻之间就不会有矛盾和分歧,其实跟其他的夫妻一样,他们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但每每柳和清都会表现出绅士应有的态度,主动让步,化干戈为玉帛,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感情。

有了丈夫在身后全力支持,加上自身的刻苦和努力,王丹凤在事业上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1961年的时候,周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王丹凤入选,成为了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爱情事业双丰收,这才是完美婚姻生活应有的模样。
她勤奋,事业平步青云
王丹凤长得美是事实,不过她之所以对电影有如此兴趣,并不是因为生在演艺世家,而是爸爸喜欢看地方戏,并经常带她一起去,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自然而然地,王丹凤受到熏陶,也爱上了表演。
上世纪40年代,当时才17岁的她在电影《新渔光曲》中饰演女主角渔家女而崭露头角,名噪一时,甚至被人称为“小周璇”。

随着知名度慢慢被打开,王丹凤不断进阶的演技也不断被大众认可,这其中离不开她的勤奋和努力,作为一名新人,她渴望上进,渴望能尽快打开自己事业的局面,当然,她付出的也要比别人多的多。
一时间,王丹凤开启劳模模式,在各影业公司相继拍摄了《终身大事》《青青河边草》《乱点鸳鸯》等9部高口碑的电影,当之无愧的“高产女星”。
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王丹凤就已经陆续参演了二十余部电影,不同家庭的悲欢离合被她演绎得活灵活现,把男女爱情以及婚姻情感中的恩恩怨怨表现得丝丝入扣,令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在1949年的7月,在最受欢迎的“沪港四大女星”评比中,王丹凤也榜上有名。可见,不管是在大陆还是香港,她都是闪耀着光环和备受瞩目的那个。

实力演绎,又有美貌加持,使得王丹凤的演绎事业风生水起,很快就引起了香港电影界的注意,并得到香港电影制片公司伸出的橄榄枝。
此后,她又拍摄了如《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等优秀电影。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
王丹凤不仅演技好,歌唱的也不赖,她的那首《小燕子》轻快活泼的旋律,优美的歌词,一直被人传唱至今。这首歌本是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更贴近人物形象的设定,她还多次下基层体验生活,这在电影圈也被传为佳话。
为贴切剧情主题,导演认为,请专业人士来唱没必要,王丹凤是主角又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土嗓子”比“洋嗓子”的效果要更好。

就这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自一开始到现在一直被大街小巷反复传唱。
随后,王丹凤又陆续出演了《女理发师》《家》《桃花扇》等多部经典影片,受到一致好评,也逐步奠定了她在影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16岁涉足电影,到56岁息影,这40年间,她塑造了60多个令人难忘的荧屏形象。
因为出色的表现,她曾被评为上海三八红旗手,同时还担任中国影协第四和第五届理事,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的委员。
在2013年的时候,还获得了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的时候还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种种荣誉,是对她演绎实力的嘉奖,也是对她为之付出了整个青春的事业的肯定。更主要的是,时至今日,依旧有众多影迷对王丹凤塑造的经典角色以及她本人念念不忘。
她专情,对爱人不离不弃
文革时期,在那个特殊年代,柳和清因为是“资本家的后代”而被批斗,那个时候的风气对资本家敏感和残酷,如果是跟其有关联的人,也会受到牵连。
很显然,王丹凤也难逃被批斗的命运。
有人劝她说:只要你跟柳和清划清界限,我们就能放你一马,让你过上安稳正常的生活。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安稳的生活求之不得,但王丹凤拒绝了。

夫妻本是一体,又何必分彼此,她反问:我凭什么背叛他?他对我那么好!
既然要挨批斗,那就来吧,与爱人一起,再苦也甜。多苦都能熬得过,独不能在爱人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离开他,背叛他。
王丹凤赌上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与夫一起,共同对抗命运的刁难,矢志不渝,忠贞不二。同享福,共患难,这才是夫妻。
待到平反,王丹凤又出演了几部电影,1980年之后她在主演了电影《玉色胡蝶》之后息影,从此,荧幕上再也不能看到她的新作。
这之后,她跟丈夫在香港开了一家“功德林”素食馆,后因为想回到上海生活,她将这家素食馆转让。

晚年,王丹凤与丈夫柳和清在上海过起了隐居生活,专注自己的生活,甚至不愿被别人拍照。深居简出。
那个时候她没事就每天跟爱人手牵手去散步,打理家中小院,含饴弄孙,好不快活惬意。
走过风风雨雨,千帆过尽,褪去铅华,最后还是你。直到2016年柳和清去世,他们携手走过了65个年头。
不离不弃的陪伴,对彼此一生都不辜负,这就是最好的告白,最美好的爱情。

2018年5月2日的凌晨,她在上海的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4岁,天堂又多了一位艺术家。
繁华起落,人间冷暖,她一一看尽。她用勤奋踏实,自尊自强抒写了一部电影史上传奇的传奇。
纵观那个时代的女星,周璇阮玲玉,虽有美貌,却缺少驾驭美貌的智慧,最终落得个红颜薄命的下场。唯有像王丹凤和夏梦这种能守住内心,懂得真正的爱是择一人爱一世,终一生,才能守住幸福。

有貌不娇,有才不傲,冰清玉洁,自爱一生,而王丹凤罕见完美的一生,只因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