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碎碎
@李柱山的猫(犬来八荒)
一、
说到底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大,谁还没个一点半点的精神问题了。
抓了张医院证明,开了几盒药就可了劲的要死要活。
看到拿自己有精神问题就道德绑架身边人的人,我真的很想劝她赶紧去吧。
有人会说”你觉得她表面没什么,活得好像很开心,其实你根本不了解她!你怎么能说出那么刻薄的话,你不懂她的痛苦!”
每个人,我说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没人有这个义务有这个责任去了解你的痛苦。
不想和一个人继续谈恋爱了,不想要和这个朋友深度交往了,甚至不想要这个身份了不想要继续承担这个责任了,就开始说我有病啊,我很痛苦啊,我活不了多久了,你不要继续针对我了。
要么好好做人,要么赶紧去死。
真的不是我刻薄,我朋友圈里药不能停的一抓一大把,痛苦的时候就去创作就去发泄,也没见得有几个成天抓着人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你原谅我做的一切吧。
痛苦和深切的孤独感是无法剥离的,我见过独居两三个月没出过门除了点外卖没和人交流过,就养了猫的人。
这些情绪只有完全是自己的,自己能驾驭的了它才能有机会控制它,想要靠别人来拯救的那都是做梦。自己都放弃自己了,干嘛还去折磨别人。
以及,虽然每个人体内都有属于自己的灾难,但是是真的经历了很多挫折,还是纯粹闲出的无病呻吟,自己心里还没点数么。
什么”你根本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了就这样否定我。”
来,你说出来,说说到底是什么折磨着你。
没有无缘无故的病症,所有症结或大或小都会有一个起始点,你说出来我们看看。
我真的很讨厌一有点问题就把这个作为利器,迫使别人不得不对她忍让的人,滥用别人的同情心,以及,就是很自私。
这年头谁没有点心理问题,谁没有一些有苦难言,不都是又痛苦又艰难又挣扎地努力着。
要靠作才能博取存在感的人,你说你有什么好值得别人来懂你。
二、
在某个时间点上邻居们就一齐爆发出哭声,一阵以后声音渐渐平息,在沉闷和压抑中等待着下一次的思念传染。
失去是一个持续性的伤痛降级的过程,但它的表现是间歇性的。
某一阵它能被抑制住,但又可能在某一个点上就肆无忌惮地宣泄而出。
可怕的是它的共情能力,如果身边的人为了同一件事而悲伤,那么一个人根本无法抵御一群人的悲伤传染。
除了哭以外,人在失去面前什么也做不了。
三、
#新名字的故事#
非常不好意思地说这本书我前后看了将近半个多月,豆瓣9.1分,某种意义上的虚高,又是某种意义上的实至名归。
作为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评分最高的一本,整个故事可以把它说成一部庸俗的肥皂剧,也可以说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成长过程。
书挺长的,好几次我看了一半都忍不住停下来皱眉自问”我为什么要花时间看这么个无聊的东西?”青春期总是跳不出些男欢女爱的东西,情情爱爱又总是能轻易地让人在细节上觉得不过是些大同小异的玩意。
但是偶尔的几段内心独白又让人觉得在表象的欲望描写之下,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
看了那么多关于两个女人的故事,好像很少又把人物性格设定的极为接近的。大多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交织在一起的命运,些微的相似点,以及难以摆脱彼此的纠缠。
这是莱农和莉拉的故事,两个人从小互相羡慕互相关心互相抱有敌意又互相难以彻底的脱离彼此。
开篇出场莱农就是灰扑扑的,新婚的莉拉光彩夺目,不难想到结局两人境况互换的场景。但直到最后两三页我才意识到,像莉拉这种很少考虑别人感受的人,作为一个行动派,作为一个神经质、任性而又大胆的人,是不会轻易把自己交给困窘局面的。她总能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找到新的激情点。
她和尼诺交往,和恩佐交往,都说他们把她从原有的生活中拯救出来了。但其实主动的一直都是她。
我很佩服这种大胆无畏甚至有一点泼辣的女人,但不管她有多美丽多聪明,都不会让我少讨厌她一分。
谁都敬畏光彩夺目的人,但不是谁都会喜欢飞扬跋扈的人。
尼诺的父亲多纳托,一个油腻庸俗的老色鬼,同时又很懂女人。他能看懂莉拉是带着邪意的美丽,他能轻易让莱农放下防备和不安,直视自己的欲望。
莉拉,十六岁结婚,十八岁出轨拥有情人。
莱农,十六岁和男友分手,十八岁把自己的初夜给了自己好友情人的父亲。
莱农就像是所有普通女孩的代表,拥有欲望又懂得如何克制压抑欲望。
整部书就像莱农的欲望释放之旅。
她十六岁的时候想和当时的男友安东尼奥做爱,安东尼奥忍住了,说要结了婚才能做这重视。
她十八岁时把初夜给了一个其实称得上是谁都无所谓的男人。与其说是给,不如说是她想要,所以才要的。
她二十岁时和一个有钱男孩同居,那个男孩带领她领略了上层社会的生活和意识形态。
她二十二岁毕业时和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男孩彼得罗交往,分开前她问彼得罗想做么,彼得罗说让她等他两年,两年后他们结婚。
然后莱农说出了一句很精彩的话:”虽然彼得罗和安东尼奥之间隔了一座图书馆,但是他们很像。”
其实莱农和莉拉在面对情欲时,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无法去比较莱农随便把初夜给了一个随便的人和莉拉婚后出轨谁更……
我甚至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形容词来描绘这种事。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但凡和感情有关的事,是否符合传统的道德标准,全按当事人能不能接受来判。如果所谓的受害人也不是纯粹的受害身份,同时也是施害方的话,那人生在世,开心就好。
反正每一个任性妄为的举动,早晚都会有相应的报应需要来偿还的。
看完青春期的故事,就到这目前的剧情为止,谈不上谁过的更好谁过的差一点。单从富有度来讲,她们谁都没跳出平民区女孩的原生设定。单从精神性来看,她们也都一直在摇摆不定间跳转。
本来觉得看完这评分最高的一本就可以了,这么看来还得继续看续集。
四、
#笔记# 陈丹青《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
刚才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年轻人不舒服:这是奴才的思维。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来。什么叫作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五、
喜欢对外界无动于衷的人,专注且专心于自己。单纯地“分享身边事”,对外界声音不关注不回应不解释。我上网的初衷就是想看看别人是怎么“更好的生活的”,结果我完全被营销手段带着走了。只想看别人分享的生活片段,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喜好。吵吵嚷嚷的东西真的不需要了。
六、
2018年4月12日
老金睡前又逼逼了我好久,真的他超会逼逼,虽然是讲道理但是他能屡次把我逼逼哭。
然后我连哄带骗装(真)生气让他赶紧睡觉去,他一挂电话我就开始写小作文。
虽然之前有人diss我写东西又臭又长还狗屁不通,我本来还气了一小下下想着以后不要再写了让人家看笑话多不好。
但是写小作文真滴解压!我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写屁话,写完屁话就心情愉悦!
为什么写那么长呢,因为写的短的才利于传播,一般是写给别人看的。写的长的一般就是自己发泄啊!发泄的时候当然,话超多啦!
这么一想老金话那么多是不是也是在发泄?他以前的理想可能是当一位人民教师,因为仕途不顺,所以现在逮着我了可了劲的说教。
老金,一个,逼逼机。
狗子,一个,小逼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