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心系两位儿童的教育...
最近,我已经过程美国时间了。两个能量满满的娃,每天不睡午觉,依然十二点多睡觉。他俩一睡,我困意全无。
趁着清醒,我清点了一下家里的物品,并非刻意囤货,只是考虑到去趟早市不容易,要买就多买点,春节前,买了一箱车厘子,一箱草莓,一箱贡柑,一项橙子,一箱沙糖桔,一箱苹果,一箱猕猴桃,两个哈密瓜,一箱苹果……只剩部分贡柑、橙子、沙糖桔、苹果、哈密瓜了……水果捞原材料,酸奶葡萄干也屈指可数了,可是盒马鲜生已经拒绝投喂了,京东到家我看附近的永辉超市也拒绝投喂了。东西少的我有点焦虑了……
但是更让我焦虑的是儿童教育,如何利用这几天充分培养亲子感情,多多跟孩子互动交流呢?在这寂静的深夜,我开始了深深的思索(此处于先森说我不要装13)。
对于孩子教育我一直遵循的原则是: 1 最重要的是充分的睡眠,所以课外班坚决不在上午,幼儿园宁肯迟到,也尽量保证睡眠充足; 2 相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感管理能力、社会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 3 最后是发掘孩子的兴趣特长,帮助她得到专业系统的指导,让她获取自我成就;
分享一些最近的学习和实践感受: 1 接纳孩子的一切情绪,并且让她理解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只有先学会接纳,才能学会处理。例如孩子输了发脾气,不是一味的转移注意力,或者告诉下次继续努力吗。而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她说“输了确实让人好沮丧啊”。没有任何孩子的情绪是不应该的,所以无论如何发脾气,或者孩子感到无聊,不开心,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首先用同理心接纳孩子的感受; 2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接纳了之后,然后我们需要去表达,去抒发。可以用语言引导,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说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比如画出一颗碎了心,问她这是你现在的感受么? 3 学会让孩子有正确的归因分析。很多事情发生之后,我们是否能够思考出经验教训,给自己后续行动指引,很大的原因在于归因的正确性。比如比赛输了,不是今天状态不好,不是天气不好,就是自己哪一步没有考虑到,哪一步走错了。只有正确的归因分析,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进步。 4 引导孩子进行更复杂的自我认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而不会将劣势的部分跟自我成败挂钩,这样即使输了,也能够有充分的自信乐观面对。 5 引导孩子思考能力。中国一直很少的科学家,最近因为孩子,学习了一部天文简史。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科学如此有趣,物理是一门如此有趣的科学,然而我上学的时候,仅仅是学习知识,从来没有发掘到任何兴趣。我思考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很多理论知识,被我当作既定真理去学习掌握。我从来没有看到这个理论的诞生原来有如此漫长复杂的道路,也不知道既定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的一天。我希望能够今后对于孩子能够引导她探索为什么的方法。例如今天孩子在唱,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停了等一等。我立马问她,为什么要有红灯绿灯呢?为什么要有黄灯呢?并且我们当场用纸折出一个十字路口,用乐高小人和汽车模拟了一下没有红绿灯没有黄灯的场景去思索这个规则指定背后的逻辑。甚至还探讨黄灯和绿灯倒计时的优势劣势。
没有孩子的哪一种情绪是不应该的,相比学习能力,我们坚信孩子的情感管理能力、社会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才是孩子更为宝贵的财富。而这些能力都是从平时的社交生活、互动生活中获取的。况且学习能力,我们也应该相信专业的老师和教育培训机构,我自己这两天试图在家教她画画,没教会她,自己画的不亦乐乎,教了一下午还没有培训班老师一个半小时效果的十分之一。既然如此,不如放弃这些专业的部分,留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们要做的就是拿出精力和时间,多多陪伴互动,培养学校里学的少的情商能力。
生活就是教育,我们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希望自己能够充分利用假期,为孩子多多留下一些温暖、积极的回忆,与于先森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