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慌,好消息正在赶来… | 香蕉很大

Madam X已经把朋友圈改为仅三天可见了,尽管她已经回加拿大一月有余,没发烧没咳嗽,但是心情郁结,因为之前有人看了她朋友圈知道她前阵子回了武汉,各种流言蜚语,把她当作一堆核废料来处理。
现实中如此,网上更甚,调侃武汉人的,诋毁武汉人,多不胜数。


群聊中不尊重武汉人的玩笑微博话题
怕死,怕被传染,这个可以理解,我也怕,但是我不会去诋毁武汉人,我有朋友就是武汉的,我更关心他们还好吗,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网上负面新闻铺天盖地,中间夹杂着很多杂着微信群里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于是乎越看越沮丧、消沉、易怒,甚至出现头昏恶心、心脏难受等生理不适的情况,这个可能是陷入了“同情疲劳”。
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特别是社交网络出来之后,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被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出现,所谓“刷屏”。而每一件坏事,每一次不幸,都会随着社交网络的运行机制被放大。 消息的流通,对社会是好的。但是,消息的爆炸式流通,特别是社交媒体上带有情绪的、个人化的消息,长期下来对人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负担;而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更是会放大这种焦虑。 很多人会在信息的轰炸之后,选择关闭自己的感官,变得麻木,这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叫“同情疲劳”。巴九灵,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被病毒锁在家里,可以做哪些事?
2003年非典后最大的后遗症是什么?
是抑郁症!!!
201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300位北京非典后遗症患者中,39%有抑郁症。
也许最初的伤害只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
《疾病的隐喻》的作者苏珊桑塔格在患癌到治愈的两年半间,遭受到的,更多的是来自疾病之外的痛苦,那些附着于疾病之外的痛苦、羞耻、负罪、内疚、自责。
癌症在摧毁她的身体,而周围人的冷漠和歧视其实比身体上的病痛更让她绝望。
她在病中苦苦思索,以求为因疾病遭受歧视的人们讨回公道,她著文还原疾病本身,剥离附加在疾病上的其他意义。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如果实在家闷的慌,不如关心一下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造进度:
☞【点击此处,监工火神山】
☞【点击此处,监工雷神山】
又或者去逛逛国内外的美术馆/博物馆,看看艺术品,烦躁也许一扫而光:
500+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不花钱,逛个够,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要是您就是精力旺盛,那我建议脱鞋上炕造小人儿,正好之前总说生育率下滑,现在给你们逮住时间了还不抓点紧搞上去。
武汉已经封城很多天了,这个春节过得最难的是武汉人民,他们需要我们的鼓励,希望大家能释放多点善意,如果做不到,也请闭嘴,当下最不需要的就是增加负面情绪。
对于那些自我隔离的人,我非常感激。
98年抗洪,我们众志成城;
03年非典,我们共渡难关;
事儿是摊上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一起挺过去,
老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而且病毒可不管你是湖北人还是河北人,所以请对武汉人好些。

等这次疫情过了,我去武汉找你们@Madam X @万莉@卖了地@Jack过早,热干面豆皮面窝糊汤煎包一个都能少,还要去武大看樱花。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星期一到星期五不见不散

*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