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味乐事薯条
2020年1月28日,星期二。相识的第十八天。
早上醒来意识到“刚刚结束的梦”。“却是最稀松平常的星期二。”只记得这一句。赶紧写了下来。
15:09。“救救孩子吧。谁跟我说说话。在家快憋出病了。”收到她发过来的简讯。明显是条段子。

那会儿刚好在看塔玛拉·科特夫斯卡《蜂蜜之地》。
「紐約時報評選的2019年度十佳電影top1。“這部紀錄片被認為是由政府贊助的宣講影片,但它可媲美一部史詩,它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寓言,以及一個關於自私鄰居這個老套問題的諷刺喜劇。(又名《大地密語》)。”
看到另一个国家,渺小的人类,真实的生存面貌。贫穷,但生活经验上却比我们富裕许多。他们享受一种很简单天然的快乐:听广播,荡秋千······
哈提兹无微不至地照顾“吃了睡睡了吃”的老母亲。
人性的贪婪,生命的荒芜,永恒的轮回。看完终于理解奶奶为什么要养猫,而且还一定要那么多只。那些蜂蜜愈让人垂涎欲滴,结局就愈发黯然神伤。」

15:14。随手发给她这张令人垂涎的蜂蜜电影截图。
“额。我有密集恐惧症。”她说。
“赶紧撤回[汗]。”我说。
“想去买杯咖啡都懒得动了。”她这句简短的话其实透露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1、她此刻想喝咖啡了;
2、她喜欢喝咖啡,至少并不讨厌;(第一次相约就是在瑞幸)
3、但懒得动(也许人心惶惶的疫情使然);
4、她可能也在家待得很无聊;
而我,一样想了很多。
1、干脆约她去喝咖啡?
2、什么时间合适呢?
3、临时约或许不好。况且已经提前应承球友下午打篮球又怎能轻易失约。那就明天吧。
15:19。“外卖呢?”我问。
“这离新天太远啦。”她很干脆地回复。

“确实…这家cafe你去过没啊?”我问她。
“有啊。”她说。
“看到侯孝贤海报诶。如何呢咖啡?”我真的是对“咖啡如何”感兴趣吗?不见得吧。
“感觉都差不多啦。都是气氛。”她说。
“明天要不要出来坐坐呀?不过你还想去吗?”我又在给自己找退路…怂。
“这样乱跑不大好吧,啊哈哈哈哈。”她调皮地笑。她没明确拒绝。但也没答应。盯着屏幕,心里发情地想着:我并非乱跑而只是想见她。
“戴上口罩,快去快回哈哈。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提议[可怜]?”我问。
十分钟过去了……用一个成语就可以全然描述这次没有后果的对话:“不置可否”。

15:35。“烫头烫发做指甲接睫毛买衣服的姐妹们万万没有想到:一件睡衣就能扛过整个春节。”她发给我这张图片。
“哈哈哈。”第一时间想起我两个姐和她们各自的闺蜜。春节这几天,大姐不幸过敏,索性也就没那么折腾了。她只买了三套新衣,而已。但她那些要好的姐妹伴恐怕还是一如既往。


16:41。“这天都能下雨…”来到忠勇公园球场,毛毛细雨便开始淅淅沥沥地落下,十分讨厌。
“天也无聊,偶尔下下雨,摆弄下太阳。”她难得这么幽默。
「武汉给世界做出的贡献:
1、香港游行示威活动已彻底停止,香港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
2、法国已持续60多周的黄马甲示威活动因为一名武汉女子的到来而宣布终止;
3、中东日趋激烈的战争态势突然降温。
4、全国课外辅导机构全面停课,教育部做不到的事,让武汉海鲜市场办成了。
大半个中国终于出现了家庭空前和谐,终于出现了~老公日夜陪老婆,老婆日夜陪老公的和谐画面了,而且是终日厮守,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爱情?都说爱情有毒,原来爱情需要的是这种新型冠状病毒。」
她发来这么一大段。
17:46。“这。。刚打完球回来。运动一下。还有汽车尾气排放问题也缓解了[汗]。”我说。

18:05。“你说的这本书我买啦。(嘉倩《我想和这个世界不一样》)”我迫切地想要第一时间告诉她。因为我开始在意她近期正在看的东西。她有她所关心的“东西”,而我只要关心这“东西”,并让她知道,那么,“我关心她”这件事本身,说不说仿佛也就没什么所谓了。
杨德昌《恐怖分子》的悲剧就在于:李立中根本就没读过身为女作家的妻子周郁芬的小说。自始至终。“彼此的不了解”,巧妙地由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
“你在哪里买的?”她关切地问。
“多抓鱼呀。”我说。
“快递可以寄了?”她问。
“好像是停之前寄的。你吃了没呀?不会又不吃吧?”我问。
“天天吃快乐肥宅。”她说。

19:04。“大二竟然还和Kobe合照…”我说。
“谁?”她问。
“科比呀。不像吗?”我问。
“你跟科比合照吗?这个跟你不大像。”她说。原来她是觉得那不像我…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哈哈我也觉得不像。奇了怪。”我也感到很纳闷很费解。




同时翻到了这几张旧照。本想发给她,后面想想,算了。
20:16。财联社报道。“万达集团减免所有万达广场的商户自1月24日-2月25日时间内的租金及物业费。”
干得漂亮!大快人心!
这两天还在想“疫情期间”各大商场租金的问题。私以为即使没法像万达这样阔气的全免,也该给予一定的折扣,至少在疫情可控后,租户可正常营业的前提下。愿这样的“善意”能尽可能的普及到中小型商户处。不然极易造成社会的动乱。
正合计给市民服务热线打电话提出自认为行之有效的建议,没成想万达业已关注到该问题的严峻并率先作出表率同时给出具体的安抚人心的执行方案。一股涓涓的暖流顿时涌上心头。
不过,她似乎不喜欢王思聪。“感觉他看着挺让人讨厌的。”
22:32。“感觉应该考个什么证。”她也拿不定主意。
“有什么计划?哪方面证书?”我问。
“金融的吧。”她说。
“不然证券从业考个,基础的两门。”我漫不经心地随口一说。
“也可以。网上的吗?”她问。
“笔试呀。成绩长期有效。我大学考的。当时也没想能在证券呀。”我说。
“我康康。”她说。感觉和社会有点脱节,去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意思。

“康康,网络词汇,原意是指闽南语,多做形容词,使用比如‘生活好康’就是‘好’‘幸福’的意思一般用于描述生活。现网络多表示‘看看’的意思,如让我康康相当于让我看看。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指“让我幸福”的意思。”
原来如此。
“怎么考?哪里报名?”她问。恰好是我熟悉的领域。
我发了报名链接给她。
22:39。“3月底刚好有。我有书可以借你。”我说。
“好的呀。到时候去哪里考?”她问。
“泉州呀。就那几个学校。我记得我上次在黎明大学,还有可能分到泉州工贸,差不多都在市区。”我说。
“好的。明天把书带出来?”咦!?她默认了明天的约会?!迸出另一个成语:“柳暗花明”。
“好呀。”我镇静地回复,一副故作深沉地腔调。

23:12。“这个好吃。”她安利我这款海苔味乐事薯条。明天有路过沃尔玛买来尝尝,她喜欢的味道。

00:09。“光良的这首《少年》我很喜欢啊。”我说。
“好听。”原来她也喜欢。
今天暗自揣测她名字的寓意:丽晴,“美丽晴朗”的寄托?有机会问问她。

明天想把我最珍爱的书籍之一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简体版送给她。敝帚自珍也许并不停当,但确实是我视若珍宝的物件。我已又购入一本繁体版正在二刷。记得当时仅花了两个晚上便读完了。她会对我在读的书感兴趣吗?
默默在豆瓣把“洪丽晴在读”改成“丽晴在读”。仅仅一个“姓”的删减,就让我过分地笃信,恍惚有着“关系更近了一步”的幻觉。究竟是“痴心绝对”还是“痴心妄想”?到底是爱情的萌芽,还是我可笑的意淫。
早上妈又和爸说要拿酱油去送人(不知第几次了)。爸说“你神经病你又不是卖酱油的天天送别人酱油!”妈很委屈但同时又有点儿怨怼地“顶撞”:“人家我妈喜欢吃这款酱油嘛。那没什么(经济)能力逢时遇节也就只能送送酱油啊。”听得我五味杂陈心惊肉跳。
晚间妈指着她手机群聊里“SB一个”的字眼,问我:“儿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忍俊不禁,心生怜悯,平复了下错综的心绪,淡然地告诉她:“那是别人在骂你…‘傻子’的意思。”
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对父母来说,却是如此晦涩而陌生。
写于2020年1月29日3:17听完宋冬野《关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