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剑:使赚钱倍增的量级思维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工作后的经历,都在强化我们潜意识中的数量级思维。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量级思维。
举例而言,我们都在比谁手里的芝麻更多,这就是数量级思维。但是,如果有人搬出来一个西瓜,芝麻的数量级就不重要了。因为芝麻跟西瓜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上。
作为职业群主,应该把数量级思维换上量级思维。不再去思考怎么拥有更多数量的芝麻,而是设法拥有另一个量级的西瓜。
在说明什么是量级之前,先讲一个和它相近的概念——数量级。
数量级每差出一级,数据相差十倍左右,比如我们说的个、十、百、千、万就是数量级的差别。
在投资、财务方面,比较注重数量级。两家公司,收入相差两三倍,虽然有大小的分别,但是它们还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彼此还是可以竞争的。
如果在同一个细分领域收入差了10倍,小的那家公司想和大的竞争,就会非常辛苦。
至于量级,则是比数量级差距更大的概念。
量级在数学上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作为非理工科学生,想要理解清楚则很困难。反而打一个比方你会快速的明白:
量级简单的讲,就是芝麻、橘子、西瓜、大象、大山、地球、太阳、银河系这样大的差别。
当有了量级的概念后,一个合格的职业群主,在赚钱的过程中与普通人大大不同。
我曾经在卖家内参的《思维变现》课上领悟了思维变现的公式,落地步骤等,我就有了这样一种思维,凡事觉得一个概念有价值,就会主动吸收那个观念,与自己建立联系,倘若这个概念被我吸收了,我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还有,我也会观察身边的朋友,看看他们身上,做的事业上,有没有这个概念的影子。
每当我把这个概念理解透彻,也在朋友身上看到了运用这个概念得到的好处,我便会把概念与得到之间的关系整理 ,从而变成可以运用的一种思维。
这个时候,我就会在这个概念后面加上“思维”两个字,并把这个“思维”作为工具加入到我的【思维变现】库中去。
我举个例子,比如:
1、变换身份
1、从培训师到校长,俞敏洪正是因为从老师转型成了校长,产生了量级上的突破。
2、从制作解决方案到教他人制作解决方案。李大庆同样是因为从制作解决方案转型为教练,并成立了卖家内参,实现了收入的几何倍增。
3、卢松松从博客主转型为博客平台,从而延伸出一系列的盈利点。
拿今天的自媒体,抖音做个举例,为什么大多数都在苦苦挣扎,就是大部分人没有完成从某主播到某台长的转型变,量级一直没有上去。
2、量级比较
先明白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几个小量级的东西,放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大量级上的东西,几十个芝麻也比不上一个西瓜。
当你真正理解透了量级思维,在决策的时候,应该聚焦到能产生量级变化的决策,而不是追求数量多。同样的道理,你应该选择能产生量级变化的资讯来学习,时间运用等等。你也可以打开思维的翅膀,运用这个量级思维受益。
3、量级+做事
比如饭店的经营,一个二流的店长总是试图在各个方面图谋省钱,结果客人来了,也留不住。而一流的店长,则懂得在细节上做1%的改进,让饭店的服务质量上显得比身边的店高出一个数量级。你说哪个店长赚钱?
这个时代,我们中国进入了万元美金时代,精细化运营,不断提高产品的“量级”,无论哪个领域都应该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盈利。
一个人应该把提高事情的“量级”作为自己的信条。
4、量级+读书
有些人在读书学习上每天花一个小时,有些人花八个小时甚至更多,虽然从时间上来看,只是数量级的差别。
但在进行的思考和知识的摄入上就可能是量级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5、量级+职业群主技能
职业群主的技能有一堆:比如奠基技术、改编技术,点讯成金,微信直邮,思维变现,预先配置,等等。
职业群主的学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五年下来,达到的效果是会有量级之差的。
最后简单给你两个经验作参考:
1、牢记量级的概念有多重要,不同的量级差距有多大,而且越到后面差距越大。始终牢记这一条。
2、改变思维习惯。
不要老想着多做1%的事情,而要想着如何在更优影响力的事情中,参与1%,提高做事的量级。
不要老想着省1%的成本,要想怎样能让用户为你的产品多掏一倍的价钱。
对于有手艺的人,不要老想着靠手艺赚钱,想办法把手艺教给更多人,然后参与他们的事业,分成。
成功的事情,不要花费100%的时间重复,应该用20%的时间去重复,80%的时间提高事情的量级。
你要做一个大侠,平时干些行侠仗义的事,也能积累名声,但是这么做太慢了。成名最快的办法是江湖上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时候,比如有什么重大危机无法解决,你出手给解决。
混资历思维太慢了,要有点突破自己角色的立功思维,这也是掌握了量级思维的体现。
忽然想起了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 E=MC2(能量=质量×速度2),咱们来把这个公式变化一下: S=VC2(成功=价值×速度2)
愿你2020能做最有价值的事(提升你做事的量级)。
在单位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提升你做事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