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马踏春泥半是花
依时间顺序,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因为杜牧的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成为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节气。虽然它广为人知,但是鲜有被人真正了解,接下来讲几点关于清明这一节气的蕴含的内容。
清明时节最大的气候特点是天气宜人、气清景明。天气不冷不热,体感舒适度好,如月度歌谣里所说:正月寒,二月温,正好时候三月春,四暖五燥六七热,不冷不热是八月,九月凉,十月寒,严冬腊月冰冻天。彩虹通常在清明时开始出现,由于古人认为彩虹是阴阳交会之气,因此清明又被认为阴阳相济,此时的天气清爽且温和。清明时节天气清新明媚,景物唯美,想起美好事物便会不自觉脑补阳春三月美景。对于万物,辞旧迎新在清明,清明时,草长莺飞,有声有色。鸟有迁飞,草有枯荣,到了清明,该回的回,该青的青,该香的香,阴阳消长,气序更迭,造就景物之美。
清明时节花事物候是桐始花。在清明这个繁华烂漫时节,桐花固然灿烂,却不如梨花桃花杏花能入文人法眼。古人多数以后三种花意指清明。“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柳色是早春物候,梨花是阳春物候,短短的两句诗,却概括了整个春节物候历程。
那么清明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在哪里呢?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春雪如刀,霜杀百草,积雪和霜冻都会给农作物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农事活动以最晚积雪和最晚终霜为标准。指标设定严格了,才能使靠天吃饭的人们获得最大概率的保障,于是人们开始放心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阳春三月,阳气浸长,万物皆盛,与天之运俱行不息也,因此清明时节既有习习祥风,又有祁祁细雨。有人说最美人间四月天,从人的角度,四月天最美,从天的角度却着实不易,看一首清明节气诗就知道了:做天难做三月天,稻要温和麦要寒。种田郎君要春雨,采桑娘子要晴干。如果老天爷有求必应的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那天气该如何是好?
关于清明的知识还有很多,比如民间普遍流传插柳、踏青和放纸鸢的风俗,这些风俗起源都与清明物候特征有关。清明时节,呼朋唤友去到郊外,享受一下春天的绿嫩清和,尝一下花草河鲜之鲜美,未尝不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