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学着致谢
年底毕业论文定稿,除了致谢以外,其他章都结束了。迟迟没开始谢谢那些重要的人,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它意义大,既拒绝用官方模板对付,也不想让理智再占篇幅。另外一部分,是性格索然。如果用致谢时刻给之前的人生分段,对我来说可能是最容易的办法。倒不是有过,因为感谢获得了长足进步的经历,而是确实不怎么会表达感谢,能用的节点很少。
被动和稳重,是给自己贴的中性标签。初中爸妈关系开始出问题,意识到爱情后却发现没role model可以学习,恋爱教育几乎都来自智银圣当男主的那些爱情小说里。这直接导致,一直到大一,我还在用冷漠、疏离感作为标准给自己选伴侣。后来跟爸爸聊天,他说人年轻的时候找对象就是找自己,才发现那些形象其实是自己的想象。
受公务员家庭影响,对稳的执着老跟操作市场那个隐形的手一样,在人生的重要结点跳出来逼我做选择。习惯让别人先开口,执着地想呈现自己稳重可靠的品质,对沉淀有种出奇的偏执。明明看着俨然一个博士料子吧,数学不行给毁了。
输出是人生永恒的意义。大家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无外乎学习、创造,喜欢用写作去输出,它常能帮我描述很多没法用即时语言形容的东西。但周围能体会到文字珍贵的被谢者总是寥寥,显然对我这种被动型感谢者没什么激励作用。这次要真诚谢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把脑子里那些“受赠不是理所当然”的想法写出来。
作为自大人类的一份子,第一想感谢自己的好胜心。虽然听起来特别虚,但其实我在战绳课上对着镜子见过它的样子,可怕还凶,刚看到特别不喜欢这个特质。现在坐下来复盘,才意识到每每遇到难易选择,正是这个特质逼我义无反顾的选更难的那个。至于没做成几件事的原因,可能聪明有限,总被自己做的蠢事绊倒,实在太丢人,事后还总拿勤能补拙这个说法兜底,更让人想钻地缝。
对真实世界最美的坚信,让我更想郑重其事地感谢那些帮我看见他们,靠近他们的人。普遍意义上来说,是每一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硕导翠哥是按日期排序最近的,先说。人常说的优秀品质,她几乎都有。善良、聪明,理智、温柔,做事果断,充满爱心。每次看到她肩负学者的醇厚担当,严谨地认证理论,孜孜不倦追求个人兴趣,就想屁颠颠跑去她面前傻笑。她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师。
舍友袁今年交流最多,读研三年时间里,其实前两年跟她只是点头交,今年宿舍就住我俩,再加上都碰上不少人生转变,所以睡前闲聊的次数线性增加。跟她天马行空地说话,让我学会了接纳不同。就是那种,虽然你知道她跟你做不了好朋友,但也愿意百分百肯定她为人的感觉。这也让我意识到不论是被迫给予的成长环境、还是主动发展的兴趣爱好,都不能用来否认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他们只是构成一个人的要素,傻瓜才总惦记着别人的缺陷。
爸妈和弟弟是我总忘记提到的人,他们组建的成长家庭曾经让我充满矛盾,但同时也愿意开始学习致谢,是他们身体力行地教会了我什么是陪伴,怎么独立着为爱奉献。
感谢和爱没法分离,坚持自己对爱和意义的追求,就意味着要及时感谢那些帮你达成意义的人和事。过去三年,把对意义的追求现象化或者举例子说出来,就是完成论文的过程,所以要再次感谢那些帮助我实现它的人们,没有你们它不会有光彩,没有你们我一个阶段的人生意义也会削减。
今天是2020年农历春节,再不趁着时间节点写完,又不知道拖啥时候了。前几天家里会来些带着礼物来拜年的叔叔阿姨,以前总是嘴上说谢谢,今年提前去买了些小盆景做回礼,希望能让周围人少感受失去,多关注团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