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马帝国衰亡史》杂感(1)
夜读偶录 -- 读《罗马帝国衰亡史》杂感(1)
池田大作在《我的人学》第三章谈及中土“三国”治乱兴亡,称其为“混沌时代”。当时正值罗马帝国末期,“五贤帝时代”终结。
《三国演义》开篇有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西两大帝国,由合至分,都始于公元192年。
据翦伯赞编《中外历史年表》,192年为壬申 汉初平三年。正月,袁述遣孙坚攻荆州刺史刘表,坚战殁。四月,司徒王允等杀董卓,夷三族;左中部将蔡邕以附卓下狱死。六月,董卓部将李旌、郭汜攻陷长安,杀王允等,灭其族。
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英雄记曰: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临洮生卓而铜人毁;世有卓而大乱作,大乱作而卓身灭,抑有以也。(《三国志》)
《三国演义》描写除奸一段颇为生动:
次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卓问肃曰:“此道人何意?”肃曰:“乃心恙之人也。”呼将士驱去。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肃曰:“持剑是何意?”肃不应,推车直入。王允大呼曰:“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曰:“吾儿奉先何在?”吕布从车后厉声出曰:“有诏讨贼!”一戟直刺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曰:“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将吏皆呼万岁。后人有诗叹董卓曰:“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这段描述,显然“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论断颇取陈裴及习凿齿孙盛语,且更盛引“史官”及“后人”诗。然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故明谢肇淛(《五杂组》十五)既以为“太实则近腐”,清章学诚(《丙辰札记》)又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其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政治把戏,唯有通过演义才为百姓所知。将这段文字对照《三国志》、《后汉书》及《资治通鉴》记述,也很有趣味。
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馀人,伪著卫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主簿田景前趋卓尸,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馀莫敢动。英雄记曰:时有谣言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又作董逃之歌。又有道士书布为"吕"字以示卓,卓不知其为吕布也。卓当入会,陈列步骑,自营至宫,朝服导引行其中。马踬不前,卓心怪欲止,布劝使行,乃衷甲而入。卓既死,当时日月清净,微风不起。 (陈寿《三国志》魏书六)
时王允与吕布及仆射士孙瑞谋诛卓。有人书“吕”字于布上,负而行于市,歌曰:“布乎!”有告卓者,卓不悟。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卓朝服升车,既而马惊墯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从,遂行。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步右骑,屯卫周澘,令吕布等扞卫前后。王允乃与士孙瑞密表其事,使瑞自书诏以授布,令骑都尉李肃[三]与布同心勇士十余人,伪着卫士服于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墯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 (《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
夏,四月,丁巳,帝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卓朝服乘车而入,陈兵夹道,自营至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匝,令吕布等捍卫前后。王允使士孙瑞自书诏以授布,布令同郡骑都尉李肃与勇士泰谊、陈卫等十余人伪著卫士服,守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 (《资治通鉴》第六十卷)
虚实几何,留待读者评量。陈迩冬先生说三分,多有创见,在《蔡邕与董卓》一篇记述:就是董卓,九十九分的恶,也有一分善:他一上台就为陈蕃、窦武平了反;继又擢用蔡邕、郑泰、何颞、荀爽、孔伷……这一批清流。如果说对蔡邕‘不以一眚以掩大德”,(立言仅稍次于立德的话);那末,董卓也不应困其百恶而掩其一善吧?
《三国演义》言:“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此人及蔡邕,王允“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云云。这“哭尸”和“缢死”均非史实,乃小说家言。据《后汉书·董卓传》,吕布刺董卓后,陈尸于市,有“主簿田仪,及卓苍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三国志》田仪作田景,并说吕布,“凡所杀三人”。另一个是谁呢?也不是蔡邕。这时蔡邕还是王允的座上客,《后汉书.蔡邕传》:“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座,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王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王允叱之这一段话,和马日磾劝说王允那些话,演义描述基本上与正史相符。但《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可信未必是王允叫人缢死他的。
汉灵帝光和年间,蔡邕遭阉宦党羽迫害,受“髡”刑。灵帝死,少帝立,董卓废少帝,另立献帝(刘协),起用蔡邕。蔡邕是被董卓强逼出来做官的,董卓看重他,“三日之间,周历三台,”……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蔡邕也知董卓“不济”,想“遁逃山东“不成 (均据《后汉书 蔡邕传》),终有此祸。
但蔡邕未尝不有“知遇之感”,这一点,正史不如演义,小说家将其明写出来。(陈迩冬《闲话三分》)
在西方,康茂德 (Commodus Autoninus公元177 - 192年)淫奢暴虐,精神失常。据考证,从奥古斯都大帝(公元前30年)至伊拉噶巴拉斯(公元220年)间,三十多位罗马帝国统治者和篡位者中,有三分之二因铅中毒而患痛风,处疯癫状态。史载,康茂德尝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罗马赫丘利(Roman Hercules)转世,“新升的太阳”,常身披铠甲,现身露天竞技场,在狂热愚民面前,与猛兽搏击。公元192年十二月,康茂德为嬖妾与禁卫军长官所弑,安敦尼朝遂绝,从此罗马帝国陷入混乱时期。
悠悠千年,兴亡似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