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上万工作两年,存款去哪里了??
对自己钱包好一点没毛病
2019支付宝年度账单公布了,有人惊叹自己的好友竟然这么有钱,有人突然感伤自己工作了两三年竟然一分钱的储蓄或投资都没有。
但毕竟年度账单五六十万的截图转来转去都是那么几张,但身为社畜几载存款为0的却大有人在。我问过一些人why,得到的回答却都是“工资这么低,能怎么办?”,或是“该花的都是要花的”。
我算了算我从7.1正式入职到2019的结束,半年时间累计支出47720元,累计收入54965元,“净利润”为7245元。这几千元钱貌似不算多,但是在物价房价奇高的上海。拿着应届毕业生微薄的薪水的我还是证明了一件事:工薪水平的职场新人也是有存下钱来理财的可能的。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了几十年后,GDP增速放缓,经济的衰退期眼看着就要打破我们的经济神话。之前花钱随心所欲也许还ok,但是如果在“物价攀高工资不涨”的经济衰退期真的到来之前还不养成一个固定的理财习惯,到时候怕是喜茶星巴克都要沦为你的奢侈品了。
短期来讲,理财绝对不是一个快乐的事,但不加思考的放纵也不会是永恒的幸福源泉。从一个处于收入水平偏低,难有大额消费阶段的职场新人的角度,我希望能给票圈里的各位月光族们提供点点思路:钱,到底怎么才能理明白。

怎么变有钱?粗暴点讲即开源节流。
但初出茅庐的我们工资就那么点,股票造富,网红逆袭或知识付费等神话更是少数人的专利,所以就目前我们的状态来讲,理财首先得有财,所以省钱节流是第一步。
很多人会质疑我,认为我不舍得花钱,对自己不好,但是我也是果蔬不少,顿顿有肉吃,而且4.7W的总消费里,还包含了我半年内的1次国内长途旅行,1次短途旅行,2次音乐节,5场live,甚至还花了1400买了一个到现在也不会弹的MIDI键盘。省钱不意味着节衣缩食,而是把钱花在让人快乐的地方。

节流的第一步:记账
关于记账,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我记完了该花还是要花的,又不能省,干嘛记账“。其实记账的目的只是让自己清晰地知道钱花在了哪里,各部分花了多少,从而告诉自己如果要理性地消费,自己的生活该如何调整。这种调整包括了通过记账发现自己有些地方不该花那么多钱(比如抽烟喝酒烫头)从而改变一些行为,也包括了你会发现其实有些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费钱(比如买书看演出买衣服)所以当你想消费时无需内疚。
应用商店中各种样式的记账APP甚至是微信的小程序都有很多方便易用的工具,但是我们要以什么思路记账才能达到目的?
举个例子,小明一天自己吃了两顿饭40,晚上请朋友吃饭120,下午去医院看望朋友买了50的水果,并送了300元红包,打车回家花了20,到家后买了过年出去玩的机票800。这个流水,其实可以有两张记账方式:【点击图片看大图】

如果以“消费目的”来看,小明的花销主要产生在社交与旅行上,但是如果从“消费品类别”来看,似乎餐饮和交通才是大头,还有来历不明的“其他”。若每日的记账数据积累下来后,前一阵记账方式显然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生活的各种行为消耗了多少资金,但是第二种记账方式却只能让我们自己知道“哇我吃了好多”或者是“怎么花了这么多交通的费用,我干嘛了?”。
当然,这只是生活账单,如果我们的记账中涉及到做生意,投资等问题可能需要一些更专业的记账工具以实现。但总之,在进行其他理财行为之前,先养成记账的习惯,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里去是一切的基础。
节流最高效的办法:避免意外大损失
什么叫大损失?就是生个病花了几千甚至上万,误了一次飞机又没了八百元,丢个手机又又没了几千,失恋了摔笔记本又又又没了几千。就算你憋了十万存进余额宝每天开开心心拿十块钱利息,也挡不住发生一次大的意外损失。
当然,很多时候意外是挡不住的,但是保持一个健康的作息和餐饮规律必然可以大大降低患病几率(但这不是去楼下办888健身卡的理由),日常也留个心眼尽可能避免逗弄野猫野狗,等飞机的时候去机场网吧玩游戏或者酒吧喝酒把手机随便乱放等“作死”行为,便能让我们产生大损失的可能性一低再低
【2019年我的全部医疗花销只有两笔,一次是逗猫被野猫挠了一次是蹦迪给脚崴了】
以追求心理效益为消费目标
这个说法,换句人话就是:这个钱花的快乐么?如果不快乐而且不花也不会在未来产生什么损失,那就不要花。
我们消费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吃饱穿暖。感受愉悦,消除孤独,为了爱奉献,这些都是会可能为我们带来正向的心理效益的行为,也是值得我们去消费的。但是总有人会想不通,于是他们会为了毫无意义的圈子花很多时间与钱,为了一些可有可无的面子装阔,迫于同辈压力盲目跟风去炒各种智商税。
为了社交花钱,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不妨先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钱花出去,能让自己快乐么,能为自己未来带来更多利益么,如果你的答案都是不,那消费的目的是什么呢?

节流的另一种可能:换个思路消费
有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消耗更少的资金来换取同样的价值。
比如,为了消除黑眼圈,熬最少的夜既可,而不是买最贵的眼霜;为了让身体健康,规律作息规律饮食即可,而不是买某新的万能果汁或者各种胶囊;为了换一个更流畅的手机,也许买个iphone8就够了,不需要花近万元去买最新款的浴霸。每次花这种不痛不痒的钱之前问自己一句,还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么?
除此之外,二手交易或是租赁消费也是一个节流的好方式。如果你是个爱看书且没有囤积癖的文青,不如看完就卖,买新书也选择二手为妙;如果你是个每周都要穿新衣服的快时尚捕手,不如尝试去办理一个服饰订阅的会员,买家电买家具其实也没必要买全新的,很多二手的物件使用起来真的会比全新的商品更愉悦。
当然,这种消费思路的前提是我们要跨过这道传统消费模式的心理门槛,做到以解决问题为消费的目的。
节流,然后尝试开源
钱是要省的,但是节流只是开源的基础而已,所以在能力范围内努力去尝试开源才能慢慢走向正常的理财节奏。
我们大部分人刚刚从校园中出来不久,身上或多或少还带有很多学生圈中的关系,但同时又已经有了一些社会上的经验和资源,其实这种混合的身份属性正是搞来钱的重要途径。
比如,如果有时间兼职我们依然可以继续做(不过作为一个“社会人”当然不能再干那些发传单等待没技术含量的活),去乐器行兼职做一个乐器老师,找一些学弟学妹一起做家教,在楼下的宠物店做做周末小时工顺便还可以周转一下可爱的猫猫狗狗赚差价。不需要更多的例子,找一些感兴趣的领域的兼职,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这不仅仅能稍微补贴一点生活,也是拓展高质量社交圈的有效方式。(这一段对于能折腾的人来说都是废话,因为不爱干活的人说多少也不会出去干活的)
另外,通过职能之便,其实可以在不违法违规的情况下去和朋友组成小团队接一些外包的私活。如果你是做设计的,很多平台上多的是广告公司找外包设计的;如果你会一门语言,找一个公司做外包的翻译这种活多的是;甚至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但是你却有不少人脉,你就可以作为学校和社会间的桥梁,找活派活,赚取差价。
还有一个比较适合“厚脸皮”的玩家的玩法就是,找到一个你认为靠谱的有市场的产品,并且找到他们的销售,并逐步成为这个产品的代理,毕竟哪家公司不希望自己可以多一个没有底薪负担的代理销售呢。身边妹子多,那就代理化妆品或者零食水果;身边酒鬼多,就去兼职做个酒吧销售(前提是会social);身边如果都是阿姨大爷,直接卖保险。
兼职赚钱的方式有很多不过多举例,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有人有需求,你去满足他们的需求,钱就会找你来了。但是赚钱要考虑实际情况,给自己累到一点都不快乐就得不偿失了。
有了存款,才可以真正的开始投资
在这一点上,我的发言权不多,毕竟我的存款也只够交一个季度的房租,但是有一些未雨绸缪的技巧我们还是可以考虑使用起来。(一定要先有存款哦,可不要借钱瞎搞胡搞!)
首先是市面上的各种理财产品,如果手里有过万的存款,不如尝试一些除了余额宝这种低利率的理财产品之外的玩法吧。网络上大部分的理财产品年化都在3%~4.5左右,收益越高风险越高,也有很多理财产品是保本不会亏的都可以选择。算一下如果你有三万块闲钱进行投资,理想状态4%的利率下来一年就是1200元,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忍住双十一不要瞎剁手,把钱放进一个稳定的投资产品里,一年下来你就能多了一张过年回家的机票钱了。
至于风险,只要我们选择的理财产品来自正规的平台(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平台),背靠正经的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如各种你能听过的大型银行大型国有金融公司),基本上不会有诈骗,爆雷等情况发生。

不过在这里也有一个小技巧,如果你老家是在一些小城市,当地的小银行为了从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中去抢用户,都会推出更高利率的理财产品,很多甚至会达到年化5%(一万投进去一年赚500)!我们不妨春节假期回老家留意一下各种本土银行,把资金留给家乡,然后赚更多钱!
用好信用卡,银行能解决的事情无需欠人情
当年轻人们习惯于将花呗和白条作为生活习惯,却忽视了信用卡这一宝贝。暂且不提信用卡对于个人信用记录的提升,花呗天天用,到年底发现额度不过四五千而已,大额消费还是要向老爸老妈借钱。
但信用卡的额度低则一万,高则上十万,别说日常消费,哪怕是计划买个二手车跑滴滴也可能无需再去借钱。而信用卡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便是,把现金留在理财产品中产生收益,日常消费由信用卡担负,每月定期还款。这样操作就相当于本月要花出去的钱“省”下来可以用来投资了,这个月花的钱下个月再还,原本的那些月光族利用这种方式便可以多出了一个月的收入用于投资,而当你的收入越来越多时,这样操作带来的收益便会越来越高。
另外,我们依然可以尝试在小城市办理信用卡的思路,同理,小城市的信用卡也会有更高的福利(某小城市银行信用卡消费就有返现积分,我在上海办的信用卡毛都没有),钱都是一样花的不如多搞点羊毛出来。
不过,最后还要警惕一件事,如果你是对于自己的消费毫无自控力的童鞋,还是不要冒昧尝试信用卡了。。。
不过关于理财我还要补充一句,投资有风险,动动脑再花钱
高于5%收益的事情通常有较大风险,年轻人要冷静。
说到最后,我们还是要想清楚理财的目的,不要为了省钱而让自己不快乐,不要为了生钱而让自己冒没必要的险。希望2020年大家的钱包里都可以有点闲钱,然后去做一些可以让自己更幸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