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海
孙先生回家,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松懈一些,写写想到的事。
呼和浩特连日重霾,空气差到呛嗓子,就很向往住在海边。
南方孩子有多想看下雪,北方内陆的孩子就有多向往大海。
儿时交通不便,也没有旅行的概念,姥爷出差去北戴河带回几串贝壳项链,都觉得是天外来物。那段时间他戴的帽子,用的提包,都印着“北戴河旅游”,那段时期满大街都是这个。
那里的海,后来也是我初识的海。
09年毕业旅行,印象最深的是火车上遇见刘志军,还被接见了。其次就是看海的心情。我们下火车前往家庭旅馆,现在叫民宿了。途径一个路口,有经验的同学说,沿着那条小路下去,就是大海了。哇,幸福来得好突然。我放好行李就迫不及待一睹大海的样子,还不好意思表现出那种激动。那心情没有想象中美,海水不蓝也不绿,海滩有点野,有好多树枝和石头。大学时候的男朋友,还许过带我看海的诺,讲述自己飘在上海周边某岛一叶扁舟的自在,听着像童话,心生向往,后来他就不见了踪影。话说这么讲听起来好酸哦,哈哈,
毕业旅行结束,我独自脱离回京的队伍,前往烟台,坐在蓬莱仙境的浅滩捡贝壳,太阳毒,空气咸,不如坐在开打空调的馆子里吃大馅海鲜饺子。
11年到深圳,受到一众同学热情接待,离开时感觉是被簇拥着上了深圳蛇口港的船,飘在海上一个小时,如今也没什么印象了。到了珠海住进海景房,才觉得,哦,这才是大海的正确打开方式。因为自己从小没接触过水,又对陌生的一切都不主动亲近,那片海滩,就只是远观,连沙子都没踩到过一粒。那座酒店坐落在情侣路的一端,想着未来可以和另一半携手并行这沿海28公里。
12年到厦门,机缘巧合与加入了贵阳两位同事的行程,一起拜访长辈,约见同学,在海边喝功夫茶。次日登鼓浪屿,文艺又清新。可这一切,好像和海也没什么关系。两年后和孙先生旅拍婚纱照,海边取景,摄影师要求孙先生光着脚抱着我在礁石上转圈,那是真硌脚。出的片子还算满意,有海的地方,怎么拍都不会俗气。
15年的海,是最最爱的。荷兰海牙,席凡宁根海岸,与英国隔海相望。干净舒爽安宁,天和海都蓝得透彻,人们稀疏得享受着关于海的一切。我和穿着米老鼠T恤的友人选了一处坐下,多年未见,聊些轻松又艰难的过往,我把他整个人都埋在沙子里。入夜,海滩上热闹起来,散落在海边的每一家酒吧都很令人兴奋,跟着乐手打节拍,自由又快乐。
下一片海,是两家人一起到青岛度假,入住酒店已经很晚了。尽管站在阳台上看脚下的海是黑乎乎一片,到听着海浪的声音入睡,孙先生很是享受,他是感兴趣什么就能热爱起什么。次日和施小姐在楼下喝咖啡,她说,我们一会去海边看看吧,我还没见过大海呢。我连声服气,她真是可以完美做到不以物喜,难道不是应该一大早就奔向它吗?9月的季节微凉,不能下水,游客也就少些。挖挖沙子捉捉螃蟹踩踩浪花,小朋友开心就够了。
同年到了台北淡水,下大雨,海只瞄了几眼就进了老街的店铺。
第八片海在三亚湾,最生活,大人游泳,小孩挖沙,男人跑步,女人跳舞。那是我头一回大大方方穿泳衣。晚上和施小姐坐在一起,陪着我的女儿他的儿子,对视一笑,此时膝下小童要有,风花雪月也愿有,可如何是好?
念了八片海,讲的却还是故事。
从小读书遇到风景描写就跳过,自己也就写不出来,海景好,也要配着合适的人才行。
下一次,谁帮忙推荐这样一处地点,海浪汹涌得拍打礁石。我要坐在大大的礁石上,做一个影响后半生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