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德莱德大学读建筑设计硕士是怎样的体验?

学院简介
阿德莱德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在澳洲属于中等规模的建筑学院,建筑硕士大部分为local,此外有来新马泰、巴西、中国、意大利、英国,人数50-60人,毕业时只剩40多人,可能读着太累,有些人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比起参数化大行其道而言,阿大是偏传统的建筑学院,整体更关注逻辑思考和理念而不是形式。但由于不同导师之间观念差异巨大(也有做形式逻辑的大拿),所以除了图面表现偏清新淡雅外,没有设计方面的固定风格,与意识形态鲜明统一的建筑学院相比,各有优劣,不多赘述。基础软件偏好Rhino,鄙视sketch up,此外不限。
wajak2020/1/12

(阿大Hub center)

(阿大Hub center)
择校因素
当初,七成为系统的学习建筑,三成为了移民,考虑加拿大太冷,选择去澳洲留学。RMIT给了三年offer,学费太贵,学时太长,不太喜欢花里胡哨的炫技形式,pass;西澳大学给了两年offer,但所在地珀斯地理上太孤独,看不到学院特色,pass(彼时西澳还没有偏远地区移民加分);阿大是老学校,六所砂岩之一,南澳洲是教育中心,阿德莱德城市安静(我可是在大上海工作烦了才去留学的),消费较低,还有偏远地区移民加分,就它了。

(阿德莱德城市照片)
硕士课程
Master of Architecture by coursework,国内一般叫授课型建筑学硕士,如果想获得澳洲注册建筑师协会的认证并在澳洲注册建筑师,必须选择coursework。阿大官网有列出两年制学位的课程设置与文字介绍,基本结构是每学期由一门Studio设计课+两门理论、技术类课组成。下面逐一予以介绍:
第一学期
Studio Culture: 一个具体的设计命题,主要思考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建筑的文化角色与表达,2016年是澳洲驻新德里大使馆的设计。前后三个作业,先是4-5人一组对一个先例做分析研究,成果为2张A0海报+ physical model。之后,个人开始设计,中期汇报为1张A0海报。最后,设计完成,成果为3张A0海报+ physical model+ 汇报,那学期final请来了Kerry Hill来做讲座和评图(不幸,2018年老先生去世)。

(Kerry Hill在studio评图)

(Kerry Hill在studio评图)
Advanced Construction: 前两个小作业是研究建筑构造和新型的材料与科技,如新型的太阳能瓦与屋顶的一体化构造等等,算开胃小菜。最后,用犬吠工作室风靡建筑界的剖透视,1:30巨细无遗的画出studio culture中自己设计方案的结构、构造、细部、空间。不得不说,剖透视真的是没有死角,所有问题必须清楚解决。
Professional Practice: 了解澳洲建筑法律、规范、流程及建筑合同。作业三个阶段,先是求职简历制作,包括求职信、个人小传;之后是以建筑师的角色给客户写信,给出设计建议、标准、报价和设计周期规划;最后是学习并签署一份完整的建筑合同。
第二学期
Studio Urbanism: 课题是阿德莱德市区三块历史街区选其一,尺度界于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以多功能混合社区激发社区活力,完成城市更新。前后三个阶段,先从对类型功能的批判性研究开始,思考混合功能和不定义公共空间的特性;然后以各自的比例规划出覆盖全天不同时段的功能人流,最后是设计相应的城市空间吸引人们使用,以形成人气和活力。
Critical Historical Practice: 学习阿大建筑搜索库和Google Scholar的使用,快速搜集制定案例的所有学术资料,列成清单。学会高效率查资料之后,接下来是两个优秀建筑案例一组做比较分析,用图纸、照片加简单标记、配文字论述的形式,当然references是必须的。
Elective: 这门是必修选择课,有实习、本国或出国项目实习、写论文三类选项。实习是在阿德莱德本地与学校合作的建筑公司,须提交简历和求职信申请;本国或出国项目实践考察有多条线路,如2016年有荷兰-法国、瓦努瓦图、新西兰、悉尼、阿德莱德本地等等,都是带着研究课题或者做一些小型实际项目,一般在第一学期结束后的暑假期间完成;写论文没有任何限制,自己选课题,自己写论文,因为没听说有人选这个选项,具体不太了解。

(瓦努瓦图的海边)

(在瓦努瓦图结束时的作品展示)
第三学期
Studio Architecture:具体的建筑设计,从概念方案、设计方案、到画出整套施工图(包括结构、材料、细部)。课程设计人是研究建筑现象学的大拿,一切设计要从感官和氛围出发来做,最后施工图要能保证设计理念的实现。中期汇报成果3张A0海报,后期成果整套施工图。
Advanced Architecture Technologies: 学习各种绿色建筑策略,先分析研究绿色节能方面的建筑策略与技术,完成第一轮文本作业。再学习一个英国的小众分析软件(名字忘了,类似生态大师),建模并分析一栋建筑以电子档格式提交。然后用分析软件分析自己studio architecture中的设计,并做绿建方面的改进,根据软件分析结果阐释自己的绿建设计策略,还要比照澳洲绿色星级标准给自己的建筑评星级。
Designing Research: 写论文,不同于传统的学者学术型论文,是专门针对建筑师的实践性论文,或者甚至是设计研究计划,起源于Design by research或Design as research的实操型建筑教育理念。大致是根据设计课题做前期研究,锁定设计实践要主要探讨的课题,然后将课题的学术论述、设计研究目标、以及如何一步步在设计中完成研究目标的计划、甚至研究经费都列出来。对于中国学生是比较新的概念,需要适应,但启发很大。
第四学期Final Architecture Project: 毕业设计了,对,只有一门课,但并不轻松。导师和每个导师的设计课题在第三学期写论文的时候就选定的,每个导师风格和兴趣各异、类型不一。每周两节课,不时的check你的进度,讨论下一步的进展。中期会有大大小小多轮汇报,最终成果是3张A0海报+ Physical model+ PPT汇报答辩,优秀作品参加毕业设计展。

(studio Mid-review)
结语
毕业两年了,算起来上海房价比离开时翻了一倍,设计行业的整体工资原地踏步,我花了30-40万和三年时间在澳洲读书,账面上算是亏到吐血。当然,那些选择移民留在澳洲的也都成功了,他们账面上也很划算。但放在人生长度上看这段经历,自己是觉得是不可或缺,世界观、眼界、文化、专业各个方面的收获都颇珍贵。至于当初选阿大建筑学院,也是最理性最适合我的决定。希望这篇简介能给有意去澳洲读建筑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在UCL建筑学院读“建筑设计”硕士是什么体验?
在UCL的读建筑学Part2 Pre-MArch是怎样的体验?
我是如何一步步拿到UCL全奖博士生的(以The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为例)
海归建筑博士生回国开咖啡馆创工作室,为能够驻扎在社区观察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