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激发孩子内驱力
01
寒假马上来临。
各地大中小学生的期末考试如火如荼的进行。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突然出现这种画风——

作为家长的你,会心一笑的同时,是不是还有点无可奈何?
尤其是很多许下此等宏愿的家长,是身无四两肉的瘦子,这就相当感人了。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刚好昨天听了一个教育讲座,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二。
借用老师的一句话,能学一点是一点吧。多少会有点用。
02
讲座主题是给孩子成长的力量,由资深家庭教育专家董广生主讲。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何定义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
考高分上大学就是教育成功吗?未必。
叶圣陶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就如古话所讲,活到老,学到老。
可现实中,很多读了大学的人,毕业之后,除了工作需要,再也不摸书本了。
这是当下教育的悲哀。
其功利性被无限放大,却忽略了其更多功能和意义。
所以,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应当是他经过漫长的系统的学校教育之后,具备和拥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03
那么,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呢?
首先,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并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百学须先立志。”
也就是说,求学做事之前,要立下远大的志向,设定学习的目标,做好为学习而吃苦耐劳的准备。
因为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确立了坚定的目标,内心的力量和头脑的智慧才会找到方向。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
如果没有目标,就像射箭失去靶心。难免东张西望,半途而废,三心二意,最终一事无成。
但树立理想志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熏陶、引导,甚至是修正、摸索。
第一,多带孩子去知名高校走走。
如今已进入全民旅游的时代。家长们不吝时间金钱带着孩子游山玩水,就是希望开阔孩子的视野,给他们多见世面。那么,不妨带孩子多去各大高校看看,让他们感受名校的风采,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在他们心里早早埋下一颗种子,让他们的奋斗有更为明确具体的目标。
第二,多读书。
教育是什么?语文数学,并不是教育,充其量只是学习知识。然而,语文数学,也并不是学习的全部。
还是用叶圣陶先生的话作解: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所以,仅仅学好学校功课,是远远不够的。
更需要多方面发展。那么,课外阅读,至少能解决德育、智育两方面的问题。
具体读什么?
读名人传记,读世界名著,读优秀的散文随笔,等等。
读书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读书可以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榜样,读书能陶冶情操,读书能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读书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读书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读书能提高孩子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读书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亲子共读还能促进亲子关系。等等。
可以说,读书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那么,作为家长,至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孩子有书可读。现在家长在教育上都很舍得花钱。那么,书应该是最小的投资。给孩子提供大量优秀的书籍,让孩子随时随地有书可读,那么,等孩子长大后,让他不喜欢读书都难。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未必是单独的房间,但要让孩子远离电视声、麻将声、游戏声、吵架声。
打麻将就去别人家。少开电视少喝酒。吵架大街上吵去。
(三)营造学习氛围。
哪怕每天抽出十分钟时间,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坐在孩子身边,打开一本书,跟他一起学习。
哪怕装装样子,长期坚持下去,也会对孩子学习有帮助有促进。
这就是爱。口说无凭,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你是否能够做到?
(完)
微信公众号,玉可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