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仁三叉神经痛医院科普园地
(一)流行病学 三叉神经痛是少见的,因此,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流行病学的数据。来源于美国90年代验证的数据显示,年发病率为女性5.7/10万人,男性2.5/10万人,发病高峰在50岁-60岁,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一项关于伦敦神经系统疾病的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8/10 000/年,终身患病率0.7(0.4-1)/10万人/年。随后的数据分析英国全科医师数据库得知,其发病率为27/100000人年,荷兰最初的数据也大致如此,但有经验的专家去验证数据时,经检验得知其数据为12.6/100000人年。一项在德国基于社区的研究,经过有经验的神经病学家面对面访问得知,终身患病率为0.3%. (二)易患人群 从美国的数据比较分析得知,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三叉神经痛,如果女性存活时间比男性长的话,其关联性将更强。若患者伴有多发性硬化症,那么她/他可能更容易发生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和卒中与三叉神经痛也存在关联,但可能是由于几率问题,因为高血压和其他退行性疾病的流行病类似。 (三)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许多不同中心的大外科系列研究证实,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最有效和最持久的。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大约95%的患者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所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然而,目前对于血管是如何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了。 目前较多的学者认为是各种原因引起三叉神经局部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相邻轴索纤维伪突触形成或产生短路,轻微痛觉刺激通过短路传入中枢,中枢传出冲动亦通过短路传入,如此叠加造成三叉神经痛发作。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这种脱髓鞘导致疼痛系统受损,这些患者似乎失去中枢抑制疼痛系统常发生背景痛,即使手术成功,某种形式的异常的躯体感觉功能仍然存在。其他因素也包括遗传基础所致的生物因素可能是重要的,尽管罕见,但是也存在家族聚集的现象。 余下小部分的三叉神经痛病例与多发性硬化症斑块、腔隙性梗死相关脑干三叉神经系统或小脑脑桥病变有关联。脱髓鞘多发性硬化症斑块被报告涉及脑干三叉神经核,然而,经过对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连续病例的研究得知,MRI显示所有患者存在成束的三叉神经根纤维病变,这些研究证据进一步支持中央神经根脱髓鞘在三叉神经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