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记录
前三章读完的感觉,首先,它提出一个概念,目标不如习惯更重要,目标可能会让我们更狭隘,而习惯会让我们广阔。第二,微习惯的作用比想象中要大的多,从主动进行到成为身体的自然反射,这是一种进化。然后,习惯的培养是有方法的,而且没有那么难。虽然我自己认为我的习惯很多都不错,这种励志的书可能对我帮助不大,但读了之后还是觉得总结的很到位,理论成体系。
读了前三章,几个感触: 1、微习惯:不求拔高目标,而要落实体系。默默觉得这本书作为本群的第一本共读书目,很有仪式感。 2、让习惯与身份融为一体:活出你所想,不然总有一天,你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3、塑造习惯:Keep的口号#自律给我自由#是个好的slogan,把健身的好处说到了点子上。
本周还是我关注蛋总的兴趣周: 读完了《笑场》,默默觉得除了第一篇《扯经》是不错滴,既有禅意还有趣。后面的几篇中性评价。还看了蛋总在《向往的生活》和《十三邀》里的表现。 几个感触吧: 1、人是一个复杂体。艺人的人设只是人的一面,意思意思就得。蛋总在生活类综艺里懒得也是够了。但是在十三邀里又表达出了事事不重要、人间不值得的消解一切的态度。同时又在人间不值得中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姿态:没有意义,但是可以有快乐。能在复杂的环境、复杂的自己身上,找到一个明确的契合点,就挺难得的。 2、蛋总简单粗暴的人生追求,竟然有点道理:做艺人是为了赚钱。在消解了一切意义之后,还是想赚钱。而且需要赚几个亿才能做自己,因为做自己不承担后果需要很多钱。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3、关于人际关系:人跟人之间沟通其实是语言体系之间的碰撞,语言的表达只是点状的呈现。比如许知远和李诞的对话,知识分子和艺人两种人的对话。 再比如下面这个《扯经》里的小故事: “澈丹,你到底为什么喜欢我?你要敢说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我就抽你。” “小北,你看你,找什么借口,抽一个人难道就需要理由吗?用我师父的话说,这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都是事后总结的,当下心意起,想爱就爱了,想抽就…”啪! “嗯,你懂了。” ——两个人其实是在自己的语言体系里阐述,小和尚在谈佛法,小北在谈感情。却产生了奇妙的互动。 ——从体系和点的角度来说,对事不对人就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对,我就是沉迷奇葩说的辩题),人跟人在一个问题上的矛盾可能是认知体系之间的矛盾。对事不对人的问题解决方式看似简单直接,可能忽略点背后的体系,容易流于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