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吃吃吃流水账
上学期又要找工作、又要上课、又要助教、又要准备毕业论文,身心都好累(当然跟996的各位还是比不了),于是跟我妈讲寒假我要回国休息。妈妈现在胃不好了,吃不了辣的,而且想去个暖和的地方,最后就决定去广州附近吃一吃好了。现在鱼块的寒假要结束了,于是趁着还没老糊涂赶紧记下来吃了点啥,等回了美国十八线乡镇,吃不着的时候也能回味一下。这次寒假真是近几年过得最开心的寒假了,每天的安排就是出去找吃的,吃完找地方散步消食,回来就看动漫,看累了睡觉,然后还见到了可爱的一哥。一想到又要开学了,就难过。我想退休!
妈妈在广州越秀老城区租了两周民宿,来了发现是在那种密密麻麻盖在一起、城中村感觉的楼房里,老城区附近也脏得跟纽约似的。不过好在地理位置还不错,就在刚刚关门的银灯食府附近,吃的东西挺多。之后有天去了高大上的天河区,虽然干净大气,但还是感觉脏脏的老城区比较有烟火气。像我这种没文化、没逼格的穷逼,吃不起玉堂春暖这类,主要还是找了些性价比较高、接地气的馆子。每次看人在豆瓣发吃粤菜的动态/日记,大家都能吵得不可开交。鄙视链真可怕。本人一个从小没咋吃过好的、常年活在美国十八线乡镇的土锤,您就别跟我置气了,我就胡乱吃吃,随便过过嘴瘾就行。
早茶
到了广州后,第一家吃的早茶就是附近评价最高的老牌,银灯食府。因为选了跟别人拼桌,所以也没等位很久。快要走了的时候发现银灯1月7号因铺位到期要关门了,本想1月6号晚上去吃最后一次,结果5点过去已经挤满了人,前台也已经停止拿号了,真可惜。记得当时点了水晶虾饺、海皇韭菜煎饺、抹茶桂花糕、金钱肚、栗子饺、肠粉。这里面最喜欢海皇韭菜煎饺,外皮煎得颜色漂亮,里头馅料特别足,每口都能咬到肉。搭配的辣酱也很香。本来完全不喜欢吃韭菜的我也被这个鲜美多汁的煎饺收服了。栗子饺想法挺特别的,栗子香香甜甜,有点提鲜的作用。抹茶桂花糕也很好吃,非常清香爽口,不过要是桂花味再浓一点就好了。真的太喜欢桂花味了,广州种了好多桂花,每天都能闻到桂花香,太幸福了!
另外一家早茶是从来没听过的虾饺妹,一哥来的时候在大众点评无意搜到的。因为离住的地方很近,于是就去吃了。店名起得这么轻佻,一听就不是老字号,结果我妈超级超级喜欢他家,后来又去了两次。第一次跟一哥一起吃,我们仨人一共点了九个点心,吃完撑到胃要炸了。别人一盅两件,我们一盅九件,太特么能吃了。到虾饺妹肯定要吃虾饺,馅料确实足,但是皮也太容易烂了。网上评价很高的红米肠因为外皮软嫩内里酥脆,咬起来口感还不错,但味道本身比较平淡,加上里面还有炸物就觉得有太腻。香煎萝卜糕我妈很喜欢,但我觉得没啥萝卜味,也是比较腻。后来跟妈妈再来吃,点了金丝芥末萝卜糕,芥末能稍微中和一下油腻感,所以还ok。猪脚姜也要了一份,这可能是我在广州吃的味道最浓烈的菜了吧。北方一般都是酱油炖猪脚,没想到跟醋炖也挺好吃,感觉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除了一些经典的点心,我们还点了些网红点心。一窝小黄鸭超级可爱,其实就是芒果布丁,饭后吃很爽口。之后再来,妈妈想吃黑金虾饺(墨鱼汁?的皮上放了片金箔),皮比正常的虾饺还容易烂。这俩菜底下都放了干冰,浇上热水后就是仙气飘飘的感觉。广州好喜欢干冰啊,脆皮乳鸽也要放干冰,街边卖水果、卖甜品也要放干冰……啊,广东,爱仙气的干冰大省。

后来逛陈家祠和清晖园看到吐仙气的蛤蟆和随处可见的八仙过海,发现广东人民爱仙气是由来已久?


正餐
除了在广州市吃吃吃,我们还去了下隔壁的顺德和中山。虽然没看寻味顺德,但也知道厨出凤城这个名头。顺德吃饭和景点主要在大良和容桂。因为想先去看清晖园,所以中饭在大良随便找了家馆子。(顺便提一嘴,清晖园里面的锦鲤和乌龟好肥好可爱,还有杨桃树、芒果树、龙眼树,主人看来也是吃货。)饭店的名字挺奇葩的,叫寻味顺德·顺风顺水顺景。点菜程序让我们几个外地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点心要在大堂点,其他菜要去厨房点。我们点了鱼生、明炉烧鹅和青菜。鱼生配了洋葱丝、姜丝、蒜片之类的,我们刚开始不知道要咋吃,以为就像刺身一样,夹一片鱼,蘸点酱油,再夹点姜丝啥的一起送嘴里。结果吃了一半,服务员过来了,说怎么不拌着吃呢?我们一脸懵逼,像三个没文化的傻子。原来是要把各种配料搅拌成沙拉形态啊!不过食材新鲜,怎么吃都好吃😝。明炉烧鹅皮脆肉嫩,不蘸梅子酱也不会腻口。

晚饭去吃了一哥的执念,煲仔饭。(此处日常鞭尸牛展。)去的是最有名的红星光发。因为一哥特别想去,于是从大良打车到了容桂,这可是一站路的火车呢!可见一哥必吃的决心。我妈很喜欢这种清淡原味的煲仔饭,我还是比较喜欢酱汁更多的黄鳝饭。煲仔饭的精华在于锅巴,我妈点的那煲锅巴金黄脆香,火候刚好,我的锅巴就火候有点太大了。

去中山是因为我特别想吃中山脆肉鲩。虽说广州也能吃到,但是来广州这么多天,不能只去顺德一个地儿吧。于是斥巨资买了每人50块的轻轨票和2块的中山公交,跋山涉水跑到中山美味园专门去吃脆肉鲩。因为吃饭的地方和景点离得太远,我和我妈又不会开车,所以吃完午饭我们就撤了。中老年吃货的旅行就是这么任性。美味园据说是中山最早且还在开的脆肉鲩馆子,因为位处郊区,占地超大,里面还有几个养鱼的大池子。不是鱼缸,是真水泥池子。农家乐式的馆子分量巨大,我和我妈没敢点整只鱼,就散点了仨菜:清水涮鱼片、豆豉蒸鱼腩和椒盐鱼骨。结果椒盐鱼骨只吃了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吃撑到晚饭也吃不下。一鱼三味里面鱼腩太肥,一咬一口油,吃不习惯。椒盐鱼骨有点太硬。最喜欢的还是清水涮鱼片,放锅里涮20秒,蘸酱油姜丝青椒圈,原汁原味。虽然是鱼肉,但口感像在吃脆骨,好特别。

说回广州,最最喜爱的还是惠食佳。去了两次,没有一道菜踩雷。惠食佳主要是吃各类啫啫煲。广州做啫啫煲的店很多,但是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在工作日的六点半多,排位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去,可见惠食佳的火爆。第一次点了啫生肠、啫芥蓝和干炒牛河。吃了一口就觉得,让我再等一个小时我也愿意!生肠和芥蓝都脆爽味足,听着煲底滋啦滋啦的声响特别有食欲。牛河炒得亮晶晶,但不会油腻,是NASA发射火箭级别的大火才能炒出来的美味(←吹水大王本王)。

第二次去吃是午饭,因为去得比较晚,错过了高峰,幸运地没等位。点了黄鳝煲仔饭跟啫排骨,都好吃!嗯,惠食佳值得放两张图!

还有一家印象比较深刻的馆子是信记海鲜。这家让我和我妈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菜真的好吃。那天去信记是因为突然特别想吃南乳肉,然后发现信记的南乳肉评价比较好。于是过去点了南乳肉和葱姜炒蟹。南乳肉切薄片,炸得焦脆,所以肥而不腻,可以空口连吃好几片。现在虽不是吃蟹的季节,但是葱姜炒蟹的蟹肉很嫩,姜葱汁也挂得不薄不厚刚刚好,也很好吃。恨是因为只点了两道菜结果花了将近300块,感觉被宰了,好气哦。外地人没文化就是吃亏。

离开广州前,很想吃佛跳墙和脆皮大肠。发现九大簋家宴这两个菜都有,于是就去了。我妈不爱吃下水,所以很怨念我要吃大肠。正好那天其他桌坐的都是老人家,我妈就吐槽我的口味老年人。那能怎么办,脆皮大肠卤过再炸就是好吃嘛!

广州好吃的正餐当然不止这些,随便出去找一家都不差。刚到的第一天在住家门口的东山小厨吃的白切鸡、牛展蒸菜心;爬完白云山饥肠辘辘去山下觅食,找到一个叫潮韵的馆子吃的炒花甲、香煎杂鱼跟炒粿条;还有妈妈非要看广州塔夜景,于是看完过了桥去天河区,随便找了一家酒家吃的铁板墨鱼饼和泡饭,都能甩我们十八线乡镇十条街。
甜品、小吃、菜市场
我虽然平常不太吃甜品,但到了广东,作为一个称职的游客,还是得吃点糖水。第一顿糖水是在顺德清晖园对面的民信老铺。一哥和我妈这俩大小姐爱吃甜,一下点了四样糖水:双皮奶、椰子炖奶、炖桃胶、椰汁亚塔仔。本甜品门外汉表示味道都还可以,就是太甜。感觉这个甜度,美国佬会喜欢。一哥还买了隔壁的黄糖味伦教糕,我蹭吃了一口,不会太甜。作为一个发糕,居然没有酸味,也是神奇。

后来在广州去了文明路的甜品十字路口,吃了百花甜品和玫瑰甜品,也都甜度比较高,还是龟苓膏最好吃嘻嘻。

还有一个比较喜欢的甜食是在堑口菜市场的一家糕点店买的杏仁酥。忘记店叫什么名字,但是每次去,小小的店面都挤满了老头老太太。大部分老人家都会买花生酥,但我和我妈都觉得杏仁酥更好吃,因为杏仁的苦味和清香可以中和一些甜味。此外,这家店还有我的一个怨念。我想吃新鲜出炉的鸡仔饼,第一次早上十一点多去排队,结果人家说鸡仔饼十二点后才做。后来有天吃完午饭,下午一点多了再去排队,好不容易排到了,被告知今天忙不过来所以不做鸡仔饼……行行行,你们生意好,任性……
除了这家任性的店,堑口菜市场其他好逛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卖各种奇珍异兽(鳄鱼、水蛇之类)的铺子、各种新鲜水灵灵的蔬菜、有超级好吃的腊排骨的小店等等。妈妈还买了鲮鱼泥和云吞皮,回去给我和一哥包了鲮鱼云吞,什么高汤底都不需要就可以鲜美又暖胃。

其他非甜品的小吃也吃了不少。印象深刻的有达杨原味炖品的椰子炖鸡(鲜甜好喝),林记粥品的咸煎饼(淡淡南乳香),咏春葱油饼(葱花够多)。然后还突发奇想吃了一顿江浙特产蟹黄面。嗝。
刚想起来,这次寒假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寒假了(hopefully)!不知不觉读书读了那么多年,快毕业了发现自己离自己10年前的愿景越来越远,已经记不起初心是什么了。可能还在保持的初心就是爱吃、爱犯懒、随时想退休吧。这个寒假感谢男票理解我想回国的心(胃)原谅我在圣诞节飞走。感谢一哥不远千里飞来跟我相会,陪我和我妈度过了愉快的三天。特别感谢妈妈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还这么纵容我没心没肺地吃喝玩乐。跟几年前相比,妈妈的身体肉眼可见地衰老了,眼睛需要老花镜才能看清菜单,耳朵也需要我提高点音量说话。毕竟我在奔三,我妈在奔六了。好在她提前退休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没事能跟自己的老姐妹们上个老年大学、出去旅个游啥的,虽然跟我爸不对付,也算心情愉悦。希望妈妈能继续身体健康,以后还能一起出去吃吃玩玩,让她开心开心。下次回国有机会的话,想去江浙吃腌笃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