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面基故事—艺术生与小硕
有些日子没登豆瓣了,闲暇的时候,面了几个小盆友,倒不是想吐槽什么事情,就是有些感悟想分享一些:
第一个
是24岁学艺术的男孩子,185的身高,纤细修长的大长腿,打扮就是艺术类那种偏中性风格,算是酷酷男孩风。在四川的大冬天穿了条9分裤,脚踝露在寒风里,本叔看着都觉得冷。
其实不属于叔的审美范畴,但是出于对艺术或音乐的偏好,觉得随意谈谈交个朋友也挺好的。
本来想象中无非就是谈谈音乐、聊聊未来或者吃喝玩乐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他坐下就跟我讨论生死、养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不结婚,以后养老怎么办?
其实多少TXL们大多数都会遇见这个问题,叔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怎么办,该如何就如何。无非就是多存点钱,住个好一点的养老院,或者约上三五好友,互相照顾养老。
通过实际的交谈下来,我发觉他的忧虑跟思考有点片面且极端,唯一想告诉他的就是:不要把人生活得太窄了。
他是想活成极致的那类人,那类人觉得某一样事业就是他的唯一,就是他活着的价值。如果离开了这个事业,他根本就没办法活下去,或者他的生活就毫无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叔看来沉溺的一个事业或者爱好中,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一旦你把它当成唯一活下去,唯一证明自己的理由的时候,就变得很极端。人生有许许多多的乐子,不要只局限在一个事情当中。
当然这是两种世界观,跟人生态度,我绝对没有批评他的意思。
小盆友年纪不大,跟我谈论的话题那么消极悲观,我倒是情愿他直接,谈论吃喝玩乐也好。起码我觉得在这个年纪,对吃喝玩乐有追求,其实挺好的。
聊天过程中我说:中国成功的艺术家来说,郎朗算是不错的。
他说,当然,但是郎朗在钢琴这件事上只走了一半。我觉得他走不完下一半。况且中国所谓的艺术教育中,大部分都是混的,都不是为了艺术而存在的,是很难培育出真正的艺术人才。我在看来一些学了20年的,演奏的时候就是辣鸡。
世俗的叔看来,不是每个人都要当成功的艺术家,大部分人确实是为了混口饭吃。但是不能否认这些混口饭吃的人,从中会产生一两个杰出的艺术家,并不矛盾。至于是否辣鸡,我也没有资格评判。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理念上跟大众的冲突吧,或许他的看法是准确的。
我倒不觉得自恋不好,无论你是用什么姿态来跟其他人相处或者交流,都无所谓。只要你舒适是没问题的,对方的感受如何这都不重要,但是重要的是究竟是什么要让你那么展露自己的自恋呢?
毕竟传统认知上,如果一个人真的身怀绝技,藐视群雄,是不会太表露的,只会在出手时一击致命。
我在回想自己那么年轻的时候,是否考虑过生死或者养老问题,可能有过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或者看法。但是年纪越大,有时候觉得越看得开,反正活着的最大最求就是让自己开心一点。整日缠绕在生死、自我里面也挺难过的。
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