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社会》读书笔记
教育学位是一种体现社会地位的通货,可以用来交换获得工作的机会;与所有通货一样,当供给不断增加而货物却有限时,价格就会飞升(或购买力下降) 第一,从技术上看,劳动者教育水平的增长并未带来高技术工作的比重增加、低技术工作比重下降这样的转变;第二,从经济增长看,扫盲程度已上的教育对经济发展并没有明显的贡献;第三,从生产效率来看,教育水平与工作效率并不如想象中是线性正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不但往往起不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有时反而会起到降低生产效率的作用,因为据统计,在教育程度高到某一程度的人们中,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同其教育水平呈反比关系。第四,各种专门技能的职业训练往往是从工作实践中得到的,而不是从学校中得到的。第五,学生的在校成绩与事业成功程度的微弱关系表明,学校对实际工作技能的训练是及其无效的。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证书(cultural credentials)和社会流动的障碍(mobility barriers) Ps:文化证书指的是有着某一文化背景的群体对一个个体认同的背书,类似于律师执业资格 技术水平最高的雇员并不会拿到最高的报酬,反而更可能处于组织的中低层(以及中层的分支机构里):通往权力与收入的最重要路径必须通过组织政治和管理才行。 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规训 教育系统对经济的重要性不在于它所提供的技能,而是它提供了工业生产力过剩的反作用力。这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首先,教育是政府开销的重要部分;其次,它吸收了劳动力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让他们成为学生、根据美国1975年的数据,单是学院与大学的970万学生加起来就已占劳动力的10%。显然,如果将1570万高中生的任何一部分投入劳动市场,都会让问题的严重性翻上几番。大幅度的削减教育系统会引发灾难性的经济后果。 教育系统对支撑生产力过剩和劳动力过剩的经济系统来说十分关键。 教育系统的本质是一种人为强行规定价值的通货。 学习成绩与未来的事业成就关联度也很低,往往只是在申请更高的学位时才有意义 学校并不是独立于权力和阶级而存在的桃花源,也不是纯粹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存在的象牙塔;如果忽视了教育系统中的文化生产过程与权力关系,也就无法意识到它完全可能成为既得利益者维系特权和掩盖社会不平等的工具,这才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