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读书笔记
《定位》
先胜而后求战。
能取得胜利的人,往往都是准备充分。
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这是定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创新的需求都意味着重要的不是制造更廉价的产品,而是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才能使中国赚更多的钱。
“制造更廉价的产品”只会死路一条,因为其他国家会想办法把价格压得更低。
二战胜利的关键历史人物并不是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而是弗雷德里克·泰勒。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掀起了现代史上的第一次生产力革命。
如果没有管理,整个社会将因无法消化这么巨大的知识群体而陷入危机。
正如泰勒的成就催生了一个知识社会,德鲁克的成就则催生了一个竞争社会。
我们的顾客是谁,顾客的价值是什么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可口可乐就是可乐的代名词,这才是巴菲特最看重的内在价值以及“深深的护城河”。
定位提升运营绩效
企业和品牌要获得竞争力,唯有聚焦。
但是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也就是说,将产品定位于潜在顾客的心智中。
定位最新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人的心智只接受与其以前的知识与经验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改变心智是广告的灾难。
应对传播过度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简化信息。
新出现的媒体哪一种也不能取代现有的媒体,但它却改变和改造了原先的媒体。
一旦给人留下了第一印象,就绝不会有机会更改它。
要想让信息穿越层层的屏障,抵达潜在客户的心智,你必须使用一种尽量简单的方法。
第一人、第一高峰、第一家占据你心智的公司名称很难从记忆中抹掉。
你首先需要的根本不是信息,而是心智,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受到其他品牌污染的心智。
屈居第二和默默无闻没什么区别。
尽管有好几百个类似越战的反例,我们还是生活在“我能行”的状态里。然而,不管你如何努力,许多事情还是不可能做到的。
定位与提不提对手毫无关系。它必须做到的是,在搞营销活动之前,先“考虑”竞争双方的强势与弱势。
许多公司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路选对了,就能获得巨大成功;路走错了,就会力竭而亡
事实上,彻底的失败往往胜过勉强的成功。
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建立领导地位,必须用潜在顾客的标准来确立领导地位。
领导者—即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的公司—同样有可能拥有该市场中最高的利润率。
万物之中没有与世长存的
人们喜欢看到神话的破灭。
传媒业就像个长舌妇,它靠坏消息而不是好消息为生。
这些也许不是你认同的行事规则,但事情确实这样进行着。
你如果想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通常要做的第一步是换个名字。
最容易毁掉一个品牌的做法是品牌延伸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生活中的定位是什么?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一试。如果是不值得做的,那就根本不该去做。
不对。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更加聪明才是更好的办法。
如果你跟随失败者,那你多么出色都无济于事。泰坦尼克号上最好的船员到头来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条救生艇,而且他还得足够幸运没有落水才行。
光凭你自己无法成功。
翻翻成功人士的传记,你会惊奇地发现,有多少人是靠紧跟别人后面爬上成功阶梯的。
第一匹马是你所在的公司。你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第二匹马是你的上司
第三匹马是朋友
第四匹马是好的想法
第五匹马是信心
第六匹马是你自己
通常人们在通盘思考问题前就想找到解决之道。而在匆忙得出结论前,最好先思考当前的处境。
定位需要逆向思维。定位需要从潜在顾客开始,而不是从自己开始。
不要问自己是什么,要问自己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是什么。
最好聚焦自己的专业,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专家,而不是什么都干的通才。
要应对变化,有长远的眼光很重要。要选择基本的定位并坚持下去。
定位需要积累,利用的是广告的长期特性。
需要年复一年地坚持。很多成功的公司很少改变制胜之道。
同一辆车叫“野马”会让人觉得比它叫“乌龟”模样更帅、脾性更野、跑得更快。
成功定位的秘诀是,在以下两方面保持平衡:(1)独一无二的定位;加上(2)较大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