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浅说 - JARGON
气脉贯通
反逼下文
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
用典切题而兼有意
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
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
与上句相埒
已有“入门下马气如虹”之概
如河出龙门,一泻千里
不以俗物为譬
益增忉怛
行间字里,仍浩气流行也
炼字精警无比
即从本题直说
吹花嚼蕊
在题前盘绕
纵笔直写,如闻挥塵高谈
一片化机之妙
句法一气挥洒。若鹰隼摩空而下,盘折中有劲疾之势
洵推杰作
全首诗清空旋折,如闻长亭话别之声
起句飘空而来,非特得势,且情韵悠然
觉无情而有情也
连合言之,便有妙悟
用重叠形况字,以酷肖而善体虚神为要
流水句法,妙语天成,十字可作一句读,如明珠走盘,圆转中仍一丝萦曳
满纸皆激楚之音
反正相生,取开合之势,以振起全篇
一篇锦瑟,在笺者会意耳
绘其虚神,善于体物,琢句尤工
悲辛之意,托以俊逸之词,耐人吟讽
以轻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
绝无雕琢,纯出自然,风致独绝,而伤秋怀远之思,自在言外
以首句衬出次句,乃借宾定主之法
非特句法活泼,且事本相因
用反装法,突兀有势
不是藻饰,寄慨遥深,诗品中之超于象外者
非仅“藏”“退”二字之确,且言之有故,作写景诗之炳烛也
才大者数枝才笔,能以一手持之
诗有纯用虚写,而精湛卓立,由其义深而词达,故力透纸背也
若有意,若无意,可默喻而难宣
两静相遇而动生,遂浩浩荡荡而下
义烈之气,诵之声满大宅
从空际着想,包举万有
诗以持志,不仅工月露之词
寻常语脱口而出,句法生峭,如山肴野蔌,淡而有味
诗有作意,而能以气运之,律诗之枕中秘也
意有枨触,偶书数语,览者勿嗤其附会
作旅行诗者,能掩卷若身临其地,便是佳诗
学者解“一”字之胜于“数”字,可与言诗矣
飘然不群,若仙人行空,趾不履地,格高而意超
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
用挽逆句法
通首如神龙拿空,首尾相应
起结皆用对句,一提便起,一勒便住,忘其为对偶
四句天然妙景,为画工所不到
作客途诗,起笔须切合所在之境,而能领起全篇,乃为合作
以其一片天真,最易动人,中年以上者,人人意中所有也
高义英词,可薄云天而铭金石矣
振笔挥洒,英气勃发,不作寻常悲秋之语,发乳直接少陵
此诗论句法则层层推进,论交情则愈转愈深
凡作咏古诗,专咏一事,通篇固宜用本事,而须活泼出之,结句更须有意,乃为佳构
句法复摇曳多姿
不事锤炼,而风致如画,为写景之秀句
诗用倒装句法,便点化常语,为新颖之词
贵心细而意新,必确合情事,乃为佳句
此二句以轻活之笔,写眼前之景,全以不着力处见工
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
此作不事研炼,清空如话,弥见天真
此恒有之景,惟右丞能道出之
此景无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诗笔复能写出
论襟期固雅逸绝尘,论诗句复清空一气,所谓妙手偶得也
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
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
默契于无言之表,但闻空际妙香,如雨天花于丈室
从“”点化而来,遂成妙语,令人揽挹不尽
此诗设色纤秾,托思绵邈,齐梁之精品也
作者特缥缈其词,自成其好句耳
此等诗,虽分四句,实系一事,蝉联而下,脱口一气呵成
以诗格论,如游九曲武夷,一句一转,愈转愈深
力绾全篇,诗格尤高
此诗直抒胸臆,初无深曲之思,而恋别情多,溢于楮墨
此作不落形气之中,忘怀欣戚矣
首句故作问雁之词,起笔已不着滞相
作七绝者,或四句一气贯注,或曲折写出,而仍能一气,最为难到之境
神采飞扬,千载下诵之,如闻香口宛然,词人妙笔也
首尾相应,同一机轴
于无情处生情,情所由来,殆本天赋,若万物皆漠漠视之,宇宙几无生趣矣
此作重在气格之高,不在修饰词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