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片新看——两部意大利电影观感

比起前两年的乏善可陈,这一年的电影颇有看头,编得不错的新片一部接一部,还有不少经修复的旧片。《海上钢琴师》和《美丽人生》最近重登大银幕,两部都是口碑很高的旧作,分别于1998、1997年公映,凑巧都是意大利的导演。
意大利电影总是独树一炽,游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需要一点耐心去品味。二十年前看这类影片,内心与之还有距离,不懂当中的灵魂,因为这些故事往往带着强烈的创作和传奇色彩,若带着一双功利、现实的眼睛,看到的只是荒诞不经和怪谭。二十年过去了,观众有了足够时间去感悟,这些影片随着时间过去已经成为公论佳作,内里的精神追求借由超现实的手法而更加彰显。
两部电影都有世界大战的背景,《海上钢琴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美丽人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对世界和个人的影响都是颠覆性的。前者讲述一个在游轮上被发现的弃婴成为天才钢琴手并且醉心于海上生活,不愿投入时代洪流而甘愿殉道的故事,后者讲述一位乐观、智慧的父亲为了保护年幼的孩子,一直编造奇幻的谎言来激励他渡过集中营生涯,努力使孩子的心灵不受创伤,安然等到了和平的时刻。
相比较而言,《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复杂一点,有成长、爱情、艰难时世以及新世界崛起等等景象,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形式更传统。电影的配乐迷人,是一大亮点,既有古典音乐的悠扬、深沉,又有新时代的摩登、浪漫,使人为了倾听最后一粒音符而久久不愿离开电影院。《美丽人生》是一则黑色幽默,讲犹太父子在集中营中的遭遇,但它抛弃惯常的大场面、大视角和多条线索同时推进的形式,故事简单而富有想像力,而且丝毫没有着墨于悲苦、仇恨,但观众就是能体会到战争和法西斯的罪恶,这显示了编导技艺的高超。与此同时,这样一部题材的电影却要贡献恰如其份的笑料,天马行空的故事最后能自圆其说,都是很难的,而这部电影却做到了。电影中有两处反差:一是一家三口的形象突出,令人印象深刻,也许正是为此,其它人物有意处理成脸谱化,只起到布景的作用;二是影片中有位德国医生,在集中营暗中请男主角帮忙猜谜一节,有点晦涩,不像影片总体那么直白鲜明。
《海上钢琴师》是献给成年人的礼物,是一曲关于变与不变的礼赞、祭祀;《美丽人生》则是孩子们的糖果、良药,告诉他们再艰难也要盼望和好好活着。二十年后重看两部旧片,觉得没有一点过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