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那么厉害, 到底是什么人在逛商场?
今年双十一网购狂欢,天猫仅用52秒轻松突破10亿元,1小时破353亿元,相当于3年前双十一全部战绩;2016首个“双十一”订单13分种完成送达签收.....于是,不少人再次感叹:老套的实体消费,情何以堪?
就在电商持续挤压传统线下消费空间时,英国玛莎百货(Marks&Spencer)上个月对外宣布,将退出中国在内的10个海外亏损市场,预计关掉53家店;更糟的是,玛莎百货还将关闭应该英国本土60家门店。随之而来的,便是超过两千人的裁员计划。难道时尚消费空间真的迁移了?
并非电商击溃实体购物,而是用户口味变了。小白是一家银行职员,在她看来逛商场、逛百货大楼是小时候印象中的事儿,现在显得很土。老套的陈列式购物体验,让人提不起一点兴趣,买衣服确实不如淘宝选商品,买水果日用不如街坊猫选商品。购买功能性商品,选择网上购买,而线下实体消费日益需要满足个性、情感、体验。不合时代节拍的老套购物场所开始褪出历史舞台,而另一些购物场所正在全力改变升级,迎来比从前更有趣更有活力的消费时代。

老牌英国玛莎百货,正在遭遇史上最大转型剧痛。
根据Walker Sands2016年零售业报告,除了书籍、电子和办公用品,大多数人仍然喜欢在实体店购物。
“我常混迹在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大悦城、颐提港,约朋友吃饭顺便买东西,既方便又舒服。”在自由撰稿人Tiny看来,有段时间她并不热衷实体购物。不知从何时开始,商业地产齐心走向“吃穿玩乐”升级改造一体化,逛着逛着顺其自然买了很多喜欢的东西。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6传统零售业态整体增速回升,今年前三季度,超市、百货以及各类传统销售额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整体而言,今年已呈现震荡上升趋势。
即使雾霾笼罩,北京有个地方依然醒目而热闹,那就是三里屯。
通常在三里屯出现的时髦男女“网约车”时会在电话中这样描述自己所在位置:师傅,我在三里屯太古里,优衣库门口。三里屯太古里这个京城绕不开的潮流地标,不管天气有多糟、不管游客还是潮人、不管网购如何挤压实体消费,它永远像一颗闪亮的钉子,稳稳扎在北京时尚消费中心。
在土生土长的北京模特黑黑看来,曾经她印象中的三里屯周围是安静而破旧的居民区和使馆区。夜晚热闹的工体和三里屯酒吧街,让人看到的是洋人和酒气,而不是现在三里屯的时尚气。对于模特黑黑来说,如今的三里屯已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这里很“潮”。

通常来三里屯的潮人,逛一天并不是件难事。来到三里屯太古里,时间变得也不重要,当你沉浸在时尚而舒适的购物环境中,碰到明星、网红是家常便饭。所到之处尽是街拍镜头,随走随停皆是一个“潮”字。穿过太古里南区优衣库,到星巴克买杯咖啡,出星巴克往前走是北京第一家苹果店,如果不进苹果店把玩长草新品,有些人右转进了买手店,有些人继续往前走。穿过热闹的商业广场,穿过三里屯一条小街道,继而来到太古里北区。如果逛累了设计师店,可以去喝个下午茶;不想沉迷买买买,可以去PAGE ONE书店消磨时光。
PAGE ONE书店为三里屯太古里带来多样化的客户群体,不管时尚还是土气、不管年轻人、老人还是儿童,精致的书店是一个空间容器,不仅在这里消磨时间、还可以保持商业空间内持续的客流。在寸土寸金的三里屯地界,PAGE ONE店铺有两层楼大小、约1500平方米,来太古里逛街的顾客可以在书店里看书、喝点咖啡或是点一些简餐。 如果对书店不感兴趣了,还有其他更吸引人逗留的地方。当你线下停留的时间越久,自然消费可能越多。

我们现在不再单一看重多少客流量,还看重用户在商业购物区停留多久”在多家商业地产工作过的小如这样说道,“很多人要忍受堵车、雾霾等各种因素,花很大成本出家门购物,好的消费体验和停留时间必不可少”。
吸引用户来到网络之外的购物空间,目的性消费已不再是时尚地产的主战场。消费者的时间成为电商与线下实体店抢夺的稀缺资源。看似漫无目的地游荡,但在一个商业中心停留多久决定着这家线下购物空间运营成败。“个性又有吸引力的消费空间,不仅让人愿意承担路途时间,还能增加随意消费可能。”
以时尚地产著称的三里屯太古里在争取用户停留时间上,做了很多改造和努力。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思考我们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同一个品牌店,为什么他们不在网上买、不在其他的商场买、而必须要来太古里?”三里屯太古里总经理余国安在会议室接受腾讯时尚采访时分析太古里经营之道,“我们更注重经营,严格挑选符合三里屯气质的新品牌、概念店。同时,我们很注重顾客感受,花了很多时间去想象、完整模拟研究顾客从家到商场、然后在哪些地方看到什么样的店、再到离开整个过程。”举个例子,当他们发现一个区域女生喜欢逛的店集中时,会考虑陪同逛街的男友有没有休息的地方?于是,在女生喜欢逛的区域会有甜品店、冰淇淋店出现。果然,看似随意的逛街,舒适体验藏在每个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