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补习中挣扎的学生们
(本文仅记录过去工作一年中所见所闻所想,并不针对任何人。文中所有人物均无明确指向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毕业后这一年,我在一家留学培训机构当老师。
该机构是我当时面试的第二家公司。
第一家公司也是机构,以初高补习中为主,工资开的不算低,但是这家公司给我一种管理混乱之感。首先是约了两点面试,等了将近两小时才轮到我,期间没有任何人理会;其次各级面试人员之间沟通不及时,一共面试了三轮,第二轮面试结束后,由于等了一会依然无人通知任何后续安排,我就先离开了,都到车站了,才收到信息,还有一个主管要面试;第三是首面时我被告知每周有一天全休,但到了第三轮,全休的那一天,晚上也要上班,前后矛盾,很有欺骗之嫌。
第二家公司就是后来入职的这一家了,工资低不少,原因在于“没有工作经验”。第一次求职,HR说什么就听什么,直接签了合同,颇为随意地开始了我的社畜生涯。
从大一起,我一直在兼职当家教,算上工作这一年,可以说这五年,我阅客户无数了。本文就是和各类学生客户接触五年来的所有感受。
我的客户们,我基本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类:1. 985211普通生;2. 985211艺术生;3.普通一本普通生; 4. 一本及以上但严重偏科的;5. 普通一本艺术生;6. 二本普通生;7. 二本艺术生;8. 中学生。
(每个分类中一定都有例外,请不要钻牛角尖。)
第一类客户,机构从他们身上赚不到什么钱。首先是基数很小,这种背景的学生,很多仅靠自己刷题就能考个相当不错的成绩(雅思6.5及以上小分不低于6/托福90分及以上小分不低于20),非语言相关专业,这分数足矣。其次是他们报的课程通常不多,一般只报高分冲刺段,费用通常低于一万。这类客户,老师只需要提供一些技术性指导,就可能考出高分(雅思7+/托福95+)。另外这些客户都是实打实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不愿屈就保底学校,申请难度大,签约风险高,毕竟没有offer要退费的。
虽然赚的不多,机构却很乐于签这类客户。这些学生能出高分,申请QS前50,甚至前30、20的名校,可以用来后期宣传。
第二类客户目前我只接触过一个,中央美院的。样本不够多,我直接把她归为第三类。当然可以直接把她划到艺术生那一栏,但艺术生和艺术生差别也可以巨大,后文会展开阐述。
第三类是人数占比最多的客户。这些客户高考英语一般在110上下,偶有120的;出分要求一般是雅思6.5+/托福90+,目标院校QS100-200,港英澳居多;量大,多以班课为主,少上一对一,培训成本低;报课费用高,比第一类多一倍,一般在一万五到两万左右;最重要的是,对分数要求较低,自身基础尚可,可能出分。
为了竞争,有的机构(比如我所在的机构)推出了保分机制,即所有自费课程上完,但考试分数未达到承诺分数的客户,可以再回机构跟着班课免费重读一次。客户重读,利益必然受损,他们占用了班课的一个名额,但是不创收。假设一个班人数上限是6人,预计每人缴费一万,那这个班的收入应该是6万,其中有一人重读,收入就成了5万,但开班的成本是一样的,付给教师的工资不会因为这个班的收入少了就减少。资本是不喜欢重读的,因此,能一次或者两次出分就很重要了。
普通一本的普通生具备这个能力,他们学得不精,但也可能考出需要的分数,皆大欢喜。
前三类要说的就这么多,后面几类才是本文的主角。
这几类客户,是培训机构中比较奇特的存在。他们人数没有第三类那么多,却能带来和第三类客户相当,甚至更多的收益。
这5类人中,最郁闷的是严重偏科的那批。他们很聪明,具备足够的专注力,出色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扎实(参考GPA),绝不甘心混文凭,对自己高度自信。补习之前,他们还听过足够多的“成功案例”:某个同学,自学了两个月考托福就90了;某个学长,刷题两个月,雅思7,等等等等。
一开始他们总是踌躇满志,要求每天上课6-8小时,全周无休,试图在三四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之后考出一个高分;如前所述,985211院校的本科生,的确具备这个能力。
然而等真的开始上课,他们才发现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别说一天6小时,一天只上4小时,学习任务就够难应对了,全周无休更不可能。即使可以做到每天高度专注于学英语,压缩过的任务依然完不成。于是他们的雄心与自信一再被消耗,考试时间也一拖再拖,从三个月延迟到半年,或者直接推到下一年。
我教过两个严重偏科的客户,也是仅有的两个,都打算去日本,都考托福,都是从基础段上起的。其中一个本科是985,曾经考研北大,考研英语大60分,相当不错,也成功上岸,但是由于任性,专业不喜欢,中途退学,这堪称他人生中最后悔的决定之一;另一个高考前狂补了一阵英语,成绩将过100分,但凭借数学、理综的强大发挥,高考总分依然超一本线几十分,上了本地一所不错的理工科高校。
据我所知,他们前后投入的成本都已超过4万,但是两个人都没有考到想要的分数。他们怪机构,机构却也无辜。不是同事们教得不用心,只是他们对单词文法就是没感觉,不像对着数字公式那般得心应手;另外学托同时,一个要上班,一个被毕设分走大半精力,真正给托福的时间,也没那么多。如果他们能脱产学习,考到80分还是很有希望的,但生活并不那么正好,脱产学习的成本,要去到多高,也没有人知道。
最后两个人都心灰意冷地离开了机构。他们都没放弃申研这条路,转为自学,用时间换分数,我真心祝愿他们可以成功。
除去最郁闷的这类人和最后一类中学生,其他三类,说实话我不是非常明白,他们出国读研的原因,或许是知道自己本科背景不好,知道自己国内考研无望,又听说留学很简单,至少比考研简单,于是为了增加竞争力,为了镀金,他们都一头扎进了托雅这个无底洞。
是的,对他们来说,留学就是个无底洞。
有个小姑娘,二本院校的艺术生。从她进机构的第一天就是我教,连培训带留学少说花掉4万,但是没有结果。去年她拿到几个学校的录取,其中也有确实比较知名的院校,但是直到最后一天她也没考到要求的雅思成绩。19年暑假期间她回来重读,再考,分数较上一次并没有提高。
请注意,她已经脱产学习了,学校离公司很远,她甚至在附近租了个房子。
今年她再次申请,由于香港问题,原计划去香港的人,有一部分转去英国,导致英国申请人数暴增,去年下offer的学校今年都给了拒信,只有一所排名700开外的学校录取她。然而这有什么用呢?她是要回国的,回国的人要的就是那个拿得出手的院校排名。
哦,即使是这所学校,也有雅思6.5+小分不低于5.5的要求,她能不能考到这个分数都还是未知数,假设能,又是在什么时候能呢?offer是有时效的。
另一个客户,她也来自某二本院校,同样已经投入近4万。原专业汉语言文学,被调剂到英语。是的英语。但就是一个英专生,英语能力甚至不如一个优秀的初三学生。我没问过她高考英语多少分,她是个过于敏感的女孩,我们也不够熟络。
最后一些人,主要是我这几年家教带过的中学生,本机构也有,但极少,目前他们还不是主要客户群体。
这些家长总是很着急,“我家孩子英语平时只有6、70分,马上就要中考/高考了,怎么办呢?”一般我会先和他们分析一下成绩不好的原因,通常都是单词没背练习没做,无他。
起初我也以为只要有人能督促这些孩子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成绩自然会提高,但是过去五年之中,只有两个人做到了。不是我不够尽心,是这些孩子,确确实实不适合“读书”。
教过一个孩子,初二,没有哪一科及格,且离及格线(90分)还有3、40分的距离,从初一起家教、补习班没断过,但丝毫没用;也教过一个孩子,认识他的时候高三,艺术生,也是没有一科及格,给他上了半年课,高三下学期他被送进价格不菲的封闭式考前培训班,高考应当是二本线不过,复读了;还有一个孩子,认识他时他在国际小学读五年级,之前跟随父母在加拿大上学,回国之后跟不上国内的教学速度,无论是语言、数学或其他,所有作业都是我帮他做的,我口述,他写,如果别人(我或他父亲)指导他自己写,那一晚上也做不完。
在亲眼见到以前,我不相信有人真的会在背单词/做练习的时候睡过去,而且是每次,无论白天晚上,还叫不醒;也不相信有人会反复背同一个词组,半小时后就忘记;又或者同一个知识点,可以反复错五六次,见识到他们之后,我算开了眼界。而且他们都不偏科,即不是某一科很烂,150分考40、50、60,是每一科都如此。语数英数理化史地政,没有一科拿得出手。当然不排除有些初中成绩垫底的孩子,上了高中/大学后仿佛开窍,突飞猛进,但这种人太少了。绝大多数中学时成绩垫底的学生,是没什么机会进一类高中/一本的。
有时他们会求助特长生这条路,然而那些通过特长生方式进高校的学生,在“特长”方面其实也并不是很特长,他们不是因为对某样东西特别感兴趣或者做得特别好而从事它,只是,也确实没什么选择余地了。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个高三生,他学萨克斯。原本他是打篮球的,因为某些原因体育生走不通,半路转投艺术。这样的学生也有不少,通常编导是他们的首选,因为门槛最低。当中多数人只是试一试,拼个“万一”,有些真的拼到了,考上大学,再后来,其中一些成了5/6/7类客户。
这些年我听家长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家孩子是聪明的,ta就是不学,或者学习方法有问题。
这可能也是中国几代人上了几十年学,最常听也最爱听的一套说辞。太多补习机构、学习app的宣传都是如此,“人人都可以学好xx”,或“人人都有xx天赋”。最多最早的当属英语,甚至某个英语app的代言人以“至少你学会了母语”来佐证,人人都有语言天赋。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或许真的如此,但是这种内在语言学习机制如果没在某个年龄之前使用,长大后就没有了。资本家不会告诉你后面这段,他们只释放糖衣炮弹,客户听着舒服最重要,因为舒服了就会掏钱买课。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简单美好呢?当然不是了。对很多人来说,一样东西,想学好是很难的,能学到“凑合”已经实属不易。以雅思为例,凑合就是6分,烤鸭肯定都知道,每项都6分有多难,为了那磨人的0.5分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当然,如果付出一切之后能学到“凑合”,那也算值回票价。
但某些时候,你或者你家孩子不是没学,不是不愿意学,也不是学习方法不对,而是学不了,说白了,就是不聪明,甚至更直白一点,就是笨。
我知道这样说,肯定会伤了很多人的感情,或者会招致谩骂,“难道你是什么985高材生吗,有什么资格说别人笨?”我确实不是高材生,我并不聪明并不优秀,但是我也不笨,没什么特别擅长的事,也不是一无是处,就很普通。
过去十年间,对于高考我一直持鄙视、反对态度。但近几年我的态度变了,因为事实一再告诉我,一个高考考得很好的人,无论ta做什么都会比搞不定高考的人更轻松。应试教育虽然一直被诟病,但现在我承认,是我当初太幼稚,高考是检验一个人能力最直接的方式。
要知道,初高中的知识,只要不笨,有一定专注力,就可以掌握百分之80,根本不需要多聪明。四六级/托雅也是,这些都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如果投入了大量时间还掌握不了,那真的有必要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学习,至少,是不是真的适合学语言,是不是真的适合出国。
但是没有一个想赚钱的人会这样告诉他们的客户,这些客户呢,在投入大量金钱精力之后,似乎也没“醒悟”的迹象。
不过别误会,对他们我没有丝毫鄙夷嘲笑的意思,正相反,我非常羡慕他们,甚至可以说嫉妒,本文字里行间都充斥着这种情感,我并不掩饰。
这些人(5/6/7/8类客户),在公立教育系统里,是根本不可能分配到资源的。师资力量有限,当然是优先分配给那些成绩好的孩子。资源就是这么残酷的,没能力,就不会被倾斜。这也是我羡慕这四类客户的原因,他们没有资源,但有资本,因此他们可以买,甚至可以买到更多。
事实是,“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资本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是不争的。
天赋本就不低的,可以通过购买额外资源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如前三类客户;天赋不强或根本没什么天赋的,也可以通过购买额外资源挤掉同等条件没有资本的竞争者,最后的“受害者”,还是普通或者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而且他们可能在只有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受害者”了。
大中小城市中产阶级的育儿压力,早已被反复讨论过。但是社会忘记了另一些人,就是那些中产甚至温饱线以下,根本没有机会体验这种压力的人,比如我的父母。
如前所述,从大一开始我就到处当家教了,绝不是自愿,是生活所迫。14年入学,18年毕业,我家直到17年年末还在负债,大学四年的学费是亲戚赞助的,所以我需要钱减轻家里负担。
高中时我也请过家教,数学,因为我意识到高中数学凭我一己之力已经掌握不好了,我需要一个人帮我。但只有四次。不是家教的问题,她教得不错,是当时的家庭无力负担每个月400的家教费。每个月400,这听起来其实一点也不多,只不过对于当时的我家来说,这很多。我想过无数次,如果当时我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再购买一些资源,只要数学,是不是高考时,我就能考的更好,进一所更好的高校呢?当然了,这些都过去了,心知肚明。只是看着这些客户,我会忍不住做各种假设。
在将来,或许是现在,像我这样家庭的孩子,只是普通已经不够了,他们必须非常优秀,优秀到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才有可能挤进教育的顶尖行列,因为没有额外资源可以帮助他们。不是危言耸听,趋势就是如此。这是一环套一环的,中学时成绩越好,越可能升入名校,继续深造的几率更高,进世界名企的机会也越多,这其中每一环,都是资本的比拼。没有资本的孩子们,真的只能完全靠自己。
教育是最烧钱的一种投资,且并不一定有回报,看看45678类客户吧,十个之中有一个有成果已经实属不易了。
一万,两万,或者更多,那些从小学时代起就购买额外资源的家庭,投入究竟几何,是我这个曾经来自贫困家庭的人不能想象的。
我偷偷地给某个第8类客户算过,每个学期,不计寒暑假,仅补习,他们一家至少要花掉两万,这绝对不是一笔小钱,要知道本省2019年人均月薪才5000多,这个数字还很有可能是虚高的。两万全打水,难道家长不知道吗?但难道要他们直接放弃吗?一家就这一个孩子,放弃了,就没有了。少生不代表优生,失去了旧时多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优势,现在一个家庭的全部资源都放在一两个孩子身上,只要这一两个孩子没有天赋,投资就成空。但拼一拼总好过放任吧,补习了只能考60/150,不补习可能就只剩30,投资方会怎么选呢?分散投资是投资原则101谁都知道,但是,没有选择啊。
等到找工作,差距会被继续放大,招聘方不了解求职者,履历就是一切。针对履历,资本市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大好时机,世界百强的实习机会也可以买,单次一万到五万不等。这个价格,已经把全部温饱家庭和相当部分小康家庭挡在门外。实习经历有多重要,找过工作的肯定都懂。
我不同情5/6/7/8类客户,因为他们有我没有的资源,轮不到我来同情,这条路走不通时,他们还有别的路可以走,或许回去继承家族生意也不一定。我只见过一个例外。他来自本地211高校,基础挺好而不够好,家庭非常不富裕,据我所知,他的一万多学费是借的。上了两节课之后他退费了,因为他考上了一个实验班,没时间来上课。他应该知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中国把英语学好都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毕竟考研申博找工作都要看英语,如果再进一层,语言好,可能将来有机会公费出国深造,不然也不会借钱来上课。但显然,他也知道,比起学好英语,强化专业知识对他来说更重要,这个成本最低而效益最高。如果有足够的资本,他就是第1类客户,是非常适合继续深造的学生,可惜没有如果,他离开了。这是这一年来我唯一同情过的客户。
我即将离开这家机构,不知道将来是否还会再回培训行业。各类客户们,还在机构中挣扎,吃金主的投资,追寻一个不知何时才会有的结果。祝我们都好吧,愿付出终能有回报。
西五区闲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62--我有自己的生活,在这里 (2人喜欢)
- 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61-- 天使之城,造梦与下堕只一线之隔 (5人喜欢)
- 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60--裁员的成本低到你想不到。 (2人喜欢)
- 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59--囧事系列:暂时与西红柿分手(已和好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