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日本人是怎么过新年的?来看看日本不一样的新年习俗吧
新年,在我们中国文化的认知中通常说的是农历新年。但是在日本,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和我们中国一样,新年对日本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也有极具文化底蕴的新年习俗及习惯。今天,花水木君就来和大家说说道日本人是怎么过新年的。

和我们过年会准备许多好吃的一样,日本人在过年时也会准备一些美味的食物,比如说:


御节料理,也叫做正月(公历1月,并非我们的农历一月)料理。据说,御节料理是从中国传入的,奈良时代曾作为日本权贵阶层的贡品,江户时代又融入了武家文化,逐步演化成现在的“正月料理”。御节料理,一般会早在正月之前做好。所以到了正月,品尝到的是“冷掉的饭菜”。原因说法大致有两种:
①因为新年初一到初三是和神灵一同度过,所以如果烧火做饭会惊扰神灵,会扰了新一年的运势,很不吉利。因此,日本人在新年这段时间内,宁可吃"冷掉的饭菜",也要讨个吉利。
②因为一年四季都是母亲和妻子做饭,过年的时候她们应该和家里人一样好好地休息一下,所以在新年大家都"不做饭"。

御节料理,最注重的是缘起(えんぎ、engi),也就是幸运、吉祥的意思。正是因为如此,它的制作十分考究。装御节料理的的箱盒,是一种很漂亮的漆器箱,它叫做重箱(じゅうばこ、jyuubako)。重箱并不是说它重,而是说它是由多个箱子重叠在一起。嗯,用日本的说法来说,缘起就是一重一重的交织在一起的意思。
御节料理将多重祝愿相合,凝聚到层层叠叠的重箱中。一般分为四层,从上面开始称作为一重、二重、三重和与重。第四层的盒子不称“四重”,因为“四”容易联想到“死”。而堆放料理的方法、料理的组合,根据地域、家庭、社会规范各有不同,下面介绍最具代表性的堆放方法:一重放黑豆、鰊鱼子、小鳝鱼等表示祝福的小菜;二重放伊达卷、金团这类甜点;三重放鱼、虾等烧好的海鲜;与重放野菜类煮物等山上长的植物。


跨年时日本人习惯会吃荞麦面,而荞麦面的涵义有非常多种,最大众的即是面条细细常常的为长寿的象征。因此在日本,年越荞麦面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这天煮来吃,祈求来年幸福长久,希能像长长的荞麦面一样健康长寿。而且,这份跨年荞麦面必须在1月1日的午夜12点前享用完毕,还必须要吃得精光,否则可能会为新的一年带来厄运。

杂煮,原本称为「煮杂」,是一种以麻薯为主再加上各式各样东西于汤汁中而成的,也是日本新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吃杂煮的习俗传说是从室町时代的民间开始的。当时新年吃杂煮还特别称为「保脏」。其意思就是希望吃了身体健康。杂煮的作法因地方而有所差异,大至上关西是用圆的麻薯,关东则用四角形的。吃麻薯就是祈求圆满吉祥之意。汤汁方面,关东以清汤为主,关西以味噌为主。而其它杂煮里所加的料就以各地的名产为主了。


屠苏酒是在平安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当时是日本的贵族过年时的一种重要仪式。到了江户时代,这个习惯也逐渐在平常老百姓家流传开来。屠苏酒是使用各种中药及味琳来酿制,对人体有许多好处,像白术可以预防感冒,桔梗可以止咳,肉桂、花椒则可以养胃等等。

虽然日本新年和中国新年有所区别,但是日本新年和中国新年一样,会在家中置办很多的新年装饰,比如说:


在日本过年时,日本人会在门口摆上由竹子和松叶组成的门松。之所以要在门口摆放由竹子和松叶组成的门松,是因为在日本文化中,竹子代表长寿,松叶则被认为“年神”会寄宿在上面。因此,在日本过新年时,许多家庭将两棵“门松”分置于家门口两侧,以祈求神灵降临自家。
《荆楚岁时记》曾述及三国魏时的年俗,就有绞索(编绳)和松柏的记载:有人问议郎董勋,“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松柏、杀鸡著门户。逐疫礼欤?”董勋回答说“礼。十二月索室逐疫。”
当年松树和竹子从中国传入了日本,日本现在将“门松”装饰在玄关的习俗是从室町时代开始流传的。正规的门松,是用三根柱子和松枝构成,并绑以特制的稻草绳。但是,许多居住在公寓楼里的人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可以放门松,因此,超市里专门有卖小松枝,可以挂在门上,以表心意。


在日本朋友家里过日本新年时,相信有不少人看到过两团相叠的圆形麻糬顶端放上柳橙的装饰,这种装饰叫做镜饼,目的是祭神。相叠的圆形麻糬除了有圆满之意,也代表着好事叠叠高升。柳橙则因谐音而被视为祈求家族世代兴盛繁荣的吉祥物。
镜饼的由来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在古代的日本,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灵,因此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进行祭祀。而镜饼因类似于古代的铜镜而得名。自古以来,日本人都以为神明是在铜镜之中,所以镜子对于日本人而言,被当作一种神物,用于祭祀神典的场合。
早在奈良时代,“镜饼”就已经是新年来祭祀神明的供品,到了室町时代,榻榻米的家中开始设置壁龛,用武士的铠甲甲胄(具足)装饰在上面,然后将镜饼放置在前面供奉。 镜饼上还可放上交趾木、干鲍鱼片、虾子、海带、橙子等,被称为“具足饼”或者“武家饼”。 现则铺上三面的半分纸,上面放上里白草,重叠着大小两个年糕,上面也可用干柿饼、干鱿鱼、桔子、海带进行装饰。镜饼的形状逐渐固定了下来。


注连饰是在注连绳上装饰带有吉祥寓意物品,因此得名。注连绳就是大家在日本神社里可以看见用绳子编成用来分隔神明与人类的结界的粗大注连绳。在新年时在家家户户门口摆上的华丽注连装饰则是在新的一年迎接神明的道具。
每种注连装饰的配件各有不同的涵义,像是红白或金银搭配的「水引」绳结代表着人们美好的心愿,红白的方形纸片「御币」代表着净化污秽,另外由于昆布的日文发音可以联想到欣喜欢乐,且有健康的涵义,所以日本新年也能看见挂上长长昆布装饰的注连绳。

和国内一样,日本人在过年时也举办了很多多种多样的新年活动,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年活动是:


和国内一样,日本寺庙在跨年时也会举行敲钟仪式,在12月31日晚上的除夕夜各个寺院会敲院内的钟108下,这108下钟声象征着除去人的108个烦恼,且第108下还必须在午夜十二点跨年那瞬间落下。许多日本人在跨年夜看完NHK红白歌合战或不能笑之后都会赶到寺院内来参加这敲钟仪式,没出门的也一定会在家看电视转播。


在日本新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活动就是到神社寺院参拜,而「初诣」的意思即是新的一年中第一次前往参拜这回事。据说,初诣所抽的签更代表这一整年的运势,因此对许多人来说意义尤其是特别重要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年新年日本各地的神社寺院都会挤满了人。以东京的明治神宫为例,每年一年一月一日到一月三日来初诣的人次都超过300万,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


福袋是日本的商家在新年(日本的新年于明治维新后改为西历元旦)前后,将多件商品装入布袋或纸盒中,进行搭配销售,这种袋子或者纸盒就称为“福袋”。
这是一种消费者能够随机获得数样商品的特殊产品,虽然无法详细知道会买到什么样的东西,但却可以用相对优惠的价格获得,因此喜爱特定日系品牌的人在新年期间都会一大早就到出售福袋的店外面排队购买,而且由于福袋大多数量有限,热门品牌的话提早好几小时甚至前一晚就到店外排队领取号码牌的也大有人在。
虽然说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十分相近,但是两国的新年文化却都有自己的本土特色。如果大家有机会在快年跨年期间在日本旅游的话,不妨仔细观察一下中国与日本的新年风俗差异,增长一番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