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你读到了哪些好书?
查看话题 >[ 思蕾 | 读书 ] 2019年那些带给我幸福感的文字故事

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目前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情,我相信白纸黑字里蕴藏着让人幸福的力量,可以扭转天地的魔力。每年都有无数好书出版,在庞大图书海洋里去寻觅,去发现,去相遇,这种和好故事好内容邂逅的感觉也不失为一种浪漫呢。感谢2019让我和这些书们相遇。

《蛙》 无限叹息 大师讲的故事就是不一样
“姑姑说她行医几十年,不知道走过多少夜路,从来没感到怕过什么,但那天晚上她体会到了恐惧的感觉。常言道蛙声如鼓,但姑姑说,那天晚上的蛙声如哭,仿佛是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在哭。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

《蛙》绝对是今年的年度最爱,在我今年看过的范围内,从故事性来说如果《蛙》称第二绝对没有小说可以称第一了。最初是看了小隐视频被安利了莫言的作品,因为想补充一些经典作品的阅读,所以首先选择了《蛙》。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一开始以为《蛙》会是比较晦涩难懂,可一读进去,根本停不下来。故事性非常强,从情节上就很抓人,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通过文字感受到沉重,唤起读者的思考。 感谢时代中的每一个人
《剩下来的孩子》 关于失去的催泪大作
《剩下来的孩子》算是意外收获。年假时去欧洲旅游,出发前在Kindle下载了几部电子书,《剩下来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本质上我算是纸质书的忠实粉丝,Kindle肩负了我旅游阅读的重任,有时候想读一读看题目就知道是鸡汤文的书也会选择Kindle版。从维也纳出发去往布达佩斯的火车上,配着窗外秋天的夕阳,沉浸在了《剩下来的孩子》的世界里。

很多书都说是从儿童视角出发,而《剩下来的孩子》是彻彻底底的儿童视角。不论是他对死亡的不理解,还是后来对成人情感的不理解,都是真实的“儿童视角”。正是因为这种儿童感,衬托的这出悲剧更加令人心痛,痛得更加真切。这个孩子,以自己小小的身躯想撑起这个家庭的悲伤,在父母沉浸在仇恨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他在努力探寻如何寻找幸福,他稚嫩的样子通过文字在我眼底落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关于失去之后如何生活下去的故事。曾经看过一句话:“现实是你会永远悲伤,你不会从丧失所爱中走出来,你将学会与之共处。你会好起来,会围绕所承受的缺失重建自我。你会重新变得完整,但永远不再和过去一样。你既不应该和过去一样,也不该想和过去一样。”我想这就是所谓破损之后的裂痕吧。真正失去过的人才会明白,失去后的确还能再站起来,还能生活下去,可那种刻在灵魂上的痕迹,那种撕扯肉体般的疼痛,无法忘记。在布达佩斯街边的咖啡店读完这个故事时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太阳铺在广场上,鼻子里是咖啡的香气。这就是生活吧,希望即使阳光不再那么明媚,但也一样可以温暖。
《和你在一起》 伟大的爱的杰作

光是题目就已经非常是我的菜了,“和你在一起”几个字在我这里可以算是浪漫词汇之一。 这是讲述了一个自闭症小男孩和他心爱的小猪的故事,是一个无条件的爱创造了奇迹的故事。书中提到的每一个人都极具善意,美好的不真实。我爱这个故事,她让我想起我和亲爱的贝贝一起走过的17年时光,让我看到了一个善良、美好、让人觉得幸福的故事。 无条件的爱永远是治愈伤痛的良药
企鹅手绣系列&《小妇人》 年度颜值第一&朴素的真善美
手绣系列算是我今年淘到的颜值top 1了,美得让我流口水。



这套书选的都是比较经典的儿童文学,很多都是小学读过的故事。借收藏颜值的机会把那些可爱的故事又读了一次,以成年的眼光再来看一遍有一种老阿姨看可爱小朋友们的感觉。 其中我最爱的是《小妇人》。

老实说,小时候《小妇人》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刻。也许是没有读懂精髓吧,当时只觉得这是个故事而已。现在再以成年人的角度来看,不禁为其中朴素的真善美感动!如果今生有幸可以有个女儿的话,我一定会把这个故事介绍给她。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我比较倾向于书中所描述的幸福生活,特别是对金钱、家庭的描写是我最喜欢,也是我最向往的。在这个把真善美≈傻白甜的时代,这种故事像是给真善美重新证明。
《无缘社会》 压抑的绝望,却依然不放弃向阳。

《无缘社会》无疑是今年读过最让我压抑的书。因为读虚构类作品比较多,所以为了营养均衡,今年开始尝试阅读一些纪实作品,而第一本就是《无缘社会》。 首先从写作上来说,我比较喜欢《无缘社会》的风格。后来又看了《血疫》、《汤姆斯河镇》,对比起来还是《无缘社会》更是我的菜。 读的时候会想起松子,松子也可以算是无缘死者吧。无人认领的遗体,被浓缩成一句话的人生,何等凄凉!可换个角度说,其实这种凄凉,也只有活着的人可以感受到吧……作为独生子女,又是一个非常非常害怕孤独的人,这种没有家、没有自己家人的感觉让我非常恐惧。从这点来说,我喜欢豆瓣网友的短评:“我们不会无缘社会,因为我们有广场舞。”哈哈哈哈。

这本书最赞的地方就是它没有将主题停留在凄凉,在后半部情绪上扬,在现实的残酷中透出一点光亮。无缘社会的凄凉和冷漠说到底还是人造成的,我们还是要走出去,走到人群中,与他人产生关联,与他人产生互动,只有勇敢的走出自己设置的壁垒,才能开始与他人产生联系,制造缘分,才能将无缘社会的冷漠变成有缘社会温暖。
《一个人去跑步》 运动的鸡血
同事今年的主题是断舍离,从她那里淘到很多本高木直子的漫画,《一个人去跑步》就是其中之一。

高木直子的漫画有一种治愈感,有点像樱桃小丸子。我是一个特别懒的人,运动这件事吧……看身上的脂肪就知道运动和我多无缘了。《一个人去跑步》就是我今年的运动鸡血书!高木直子把枯燥的跑步描写的非常有趣,和朋友之间互相鼓励,定下小目标然后不断攀登的过程也让人振奋。尤其喜欢他们到处去参加跑步活动,这点创意也给了我很强大的动力。嗯,动力似乎没变成行动力……也借此希望明年我能够真的运动起来吧!
《生命的运作方式》 生命力的感动,我们是一个人又不是一个人。
这本书在科普让世界变得更大里有做简单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后来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了生命的感动。

我想把这本书强烈推荐给那些跌入精神谷底,没有力气的朋友。这是一本科普类的书,但从中你可以看到生命的感动。当我看到地球上,自然界中,人体里,有这么多这么多的元素,这么热烈的运转,我真的很感动。设想一个人痛苦到割开了自己的身体,血流了出来,那些血液里的元素是落水的遇难元素,他们伸着手,拼命呼救,不想离开这幅躯体。血小板跑过来,他们集体努力堵住伤口,还在呼唤同伴:“你们快来!这里有缺口!兄弟们快堵上!”那些离开的元素们不舍得离开躯体,那些用于帮助躯体的元素们在拼命努力保护生命。我无厘头的脑洞想象出的这幅画面感动得自己眼眶都酸酸的。也许我形容的比较抽象也不准确,真的希望那些身处谷底的朋友,如果能从这本书中产生一丝丝力气,感觉到一点点温暖就好了。 我们都是一个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一个人处理自己的精神磨难,一个人抵抗生理疾病,最后又一个人死去。看着很孤独吗?没关系,我们同时还和这地球上,自然界里的种种相互关联,彼此缠绕,我们的身体里还有无数元素和我们在一起。我们是一个人,却又不是一个人。孤单的时候想想这些吧,如果能够带给你一丁点安慰,产生一丢丢幸福感,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