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读写、回顾与梳理
年初计划年阅读量达到100本;现在年末回顾,一共阅读137本。完成阅读计划多半归功于今年大半年都在新疆度过。乌鲁木齐是一个有时差、慢节奏、适合修养身心和思考人生的地方(只要你能忍受干燥)。外派至此,每天穿梭在实验室与寝室之间,得空栖身于一本接一本书籍之中,周围的环境于我便失去了吸引力,鲜有嘈杂的声音回旋,一切皆被阅读填满。现在,回来已经三个多月,那种淹没在人流中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时光,说起来真让人怀念。
开始走流程,按照阅读先后顺序推荐今年阅读让我印象深刻的书。
1、《自深深处》
王尔德因与道格拉斯的同性关系而被道格拉斯父亲告上法庭,最后锒铛入狱。本书便是王尔德在狱中,写给道格拉斯的一份长信。事无巨细地回忆了俩人的过往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在信中也可以读到王尔德对艺术与宗教等独到的看法与见解。
当时读完写的短评,给挚爱那些平时想说却不能说,不能说却又想说,最后不得不说的话。我知道你虚荣,贪婪,挥霍无度,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肤浅,放荡,缺乏想象力,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粗鲁,你的荒唐,你的坏脾气,然而我爱你。
无论多苦多难,依然相信爱。
1、我知道你配不上的。但爱不在市场上交易,也不用小贩的秤来称量。爱的欢乐,一种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自身的存活。爱的目的是去爱,不多也不少。 为了我自己的缘故,我别无选择,唯有爱你。我知道,假如让自己恨你的话,那在”活着“这一片我过去要、现在仍然在跋涉的沙漠之中,每一块岩石都将失去它的阴影,每一株棕榈都会枯萎,每一眼清泉都将从源头变为毒水。
2、 我视艺术为最高现实,而生活不过是一个虚构的形态;我唤醒了这个世纪的想象力,它便在我身边创造神话与传奇;万象之繁,我一言可以蔽之,万物之妙,我一语足以道破。
3、 一个人最辉煌的时刻,我毫不怀疑,是他跪倒在地,双手捶胸,将一生的罪孽和盘托出之时。
2、《断头王后》
“那时她还很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地里标好价格。”玛丽•安托瓦内特,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她的悲剧人生,居然始于床弟之事。王储路易十六无法履行丈夫之责,放任她生活上的恣意妄为,极尽豪奢,沉迷社交。宫门之外,国家早已陷入内忧外患之中,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她如大梦初醒但却悔之晚矣,运气早已花光,命运之神已经站在了她的对立面。几度出逃,都遭遇到意外情况以失败而告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只想做个女人的她,命运却让她一夜之间成为法兰西的皇后接受时代的审判。
今年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茨威格,他写的文字有一种魔力无论是传记还是小说,只要拿起来,就仿佛置身于封闭的环境之中,空气稀薄,令人窒息,只有读完才可以获救。正如茨威格所说:“只有每一页都始终保持高潮,能够让人一口气读到最后一页的书,才会使我感到满意。”茨威格的小说的魅力,多数要归功于他细腻到位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女性心理活动的把握:无论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出于悲悯之心搭救陷入疯狂的大学生却“像前去救火的人几乎自焚,也像救助溺水之人几乎自溺”的孀居贵妇,还是《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对作家无言、卑微、不计代价的爱的孤独女子,又或是《贵妇失宠》里那个把幻想当希望的悲情少妇,共同的的特点就是他对女性心理活动的剖析,当然《断头王后》也不例外。这大概就是茨威格文字迷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1、 这不是她的过错。她所处的时代就是如此。她不过成了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时代在颠覆之前,需要塑造一个典型来表现自我。安托瓦内特当之无愧。她是所有漫不经心的人里最漫不经心的;她是所有奢侈浪费的人里最奢侈浪费的;她是所有风流轻浮的人里最风流轻浮的。她是18世纪的化身,再没有人能比她更好地表现18世纪的社会风情。她是18世纪的象征,也是18世纪的终结。
2、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前半生形成巨大的反差。出身王室的法国王后曾经住过万间广厦,现在只能在一间狭窄的地下室容身,墙壁潮湿的滴下水来,连窗子都被堵住了;她曾经极尽豪奢之能事,现在没有柜子、没有镜子、没有椅子,所有的用品只包括一张木板桌、一个板凳和一张折叠床;她曾经被无数贵族和奴仆众星捧月,拥有分工明确的宫女、化妆师、诵读师、医生、厨师,现在只能靠自己梳理头发;她曾经在一年内购置了300套新衣,现在却没有一根缝衣针;她曾经年轻美貌,现在未老先衰;她曾经和一大群同伴一起在歌舞中消磨光阴,现在却只能自己独自打发寂寞的漫漫长夜。随着夏去秋来,白天越来越短,她的屋子里连蜡烛的光亮都没有,只有走廊中的油灯透过来一丝微弱的光。整个囚室如同坟墓一般阴冷,散发着死亡的味道。她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过去无忧无虑的日子,似乎已经是前世的事情了。
3、《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克利福德•查特莱前线受伤保住了性命却永远瘫痪。他的妻子康斯坦丝虽然形影不离仍旧伴其左右。欲望难解的她先后倾心教克利福德的作家与猎场看守人梅勒斯,和梅勒斯时时幽会于林中小屋,后东窗事发,康妮依旧奔向了自由之爱……
书中康妮与克利福德的结合是刻板守旧毫无生机可言的,而康妮与梅勒斯的相恋打破了阶级枷锁,充满着自由与进步。文中对于性爱的描写色而不淫,充满着美感。除此之外,其主旨依旧是机器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心的摧残迫害,矿区完全与绿色自然背道而驰的一抹黑环境,“黑市板屋,黑泥,又湿又黑的人行道”,与与猎场附近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劳伦斯依恋着那个拥有自然之美、纯洁的英格兰,但一切都不可逆转地走向毁灭。
1、我们的时代说到底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所以我们才不愿意悲剧性地对待它。大灾大难已经发生,我们身处废墟之中。我们开始建造新的小小生息之地,培育新的小小希望。这是相当艰难的:没有一条通向未来的现成坦途,但是我们绕道而行,爬过障碍。我们总得活下去,不管天塌下了多少。
2、 她仿佛是大海,海中只有那幽暗的波涛,澎湃上升,澎湃上升,形成一个巨浪,于是慢慢地,整个幽暗都动了起来,她是那翻动着黑暗海水的海洋。在她下面,在里面深深的地方,肉体慢慢分开,波涛长长涌入,左右荡漾,悠悠地,一波波越荡越远,直抵她最敏感之处,在那一下下温柔探索的着力部位,深深的海底继续分开,那探索越深越深,越深越深,她也越来越深,越来越深地暴露着,更为沉重的波涛涌向了海岸,把她暴露出来,探索一下紧似一下,探摸着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她自己也像波涛一般,越荡越远,离开了肉体,把肉体丢在一种突然而至的温柔,战栗的痉挛之中,她整个生命中的最美妙处触了电,她知道自己触了电,飘飘欲仙,方死方生,她消失了,她出生了,一个女人。
4、《一九八四》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书被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随着温斯顿的视线,展现着这是一个多么阴森恐怖,充满压抑的社会,人已经不能被称为人。衣食住行甚至连思想都被监视,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不知什么时候因何就有可能被举报而丧命。组织控制着方方面面,像新闻、书籍、历史等等;第二部份主要是温斯顿与裘莉亚相爱。陷入热恋的两人尽可能避开监视区域而约会,交心。有反党存在着自我思想的人们有意结盟。好景不长,便被组织思想警发现温斯顿与裘莉亚被捕;第三部分分别叙述了温斯顿与裘莉亚受审的过程。在温斯顿奥勃良的交锋之中,温斯顿一点点被击垮,被洗脑,过去被毁掉而重塑了温斯顿的思想。
温斯顿的抗争,与裘莉亚的爱情信念都带着强烈的悲剧色彩,无论怎样都将败于老大哥之手。温斯顿与裘莉亚阶段性失败了,但是未来呢,那些残存思想的人会不会觉醒呢?
如果让人爱不释手却又后背发凉的小说,那《一九八四》一定是其中之一,毕竟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1、 党叫你不相信你耳闻目睹的东西。这是他们最后的最根本的命令。他一想到他所面对的庞大力量,一想到党的任何一个知识分子都能轻而易举地驳倒他,一想到那些巧妙的论点,他不仅不能理解,因此更谈不上反驳,心不觉一沉。但是他是正确的!他们错了,他是对的。必须捍卫显而易见、简单真实的东西。不言自明的一些道理是正确的,必须坚持!客观世界存在,它的规律不变。石头硬,水湿,悬空的东西掉向地球中心。他觉得他是在向奥勃良说话,也觉得他是在阐明一个重要的原理,于是写道: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这一点,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
2、 不论他是写了打倒老大哥,还是他没有写,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论他是继续写日记,还是他没有继续写,也没有什么不同。思想警察还是会逮到他的。他已经犯了——即使他没有用笔写在纸上,也还是犯了的——包含一切其他罪行的根本大罪。这叫做思想罪。
5、《撒哈拉的故事》
无论是结婚、旅行、与邻里相处的日常、见证那些像《诅咒》和《娃娃新娘》等充满异域色彩的故事以及战火不断的残酷的。三毛用极其平淡的文字中诉说着她的与荷西的故事。情感真挚带给读者浪漫的同时又能触及真心带来思考。
比起记录青少年时代的《雨季不再来》和全篇读来充满着痛苦与压抑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是我更偏爱的一本,在三毛笔下,沙漠狂野的一面被悄然隐藏,黄沙漫天也变得温柔美丽。
1、 我在想,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
2、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得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6、《人性的枷锁》
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出生不久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身为牧师的伯父之家。虽然成绩优异却自作主张放弃大学生活,先后学习会计与绘画艺术,最终子承父业准备从医。在这期间,菲利普遇见了米尔德里德,那个成为他的灾难,让他痛苦无奈的女子,消失、出现又与人私奔。成为助理医师之后,生活趋于稳定,米尔德里德再度出现,搅局之后又离开。亲人朋友相继去世,是他感到生命本无意义。最终,菲利普周游世界的理想化为了与萨莉柴米油盐的日常。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于主人公菲利普而言,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枷锁困扰着他。年少时,常遭嘲笑的跛脚、成年后对米尔德里德那不可理喻的爱、冗繁的宗教习俗等等。毛姆真是一位温情杀手,对于菲利普而言,他穷尽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在现实中一点一点被磨灭,最后却不得不平凡甚至平庸地过一生,看似挣脱了其实不过是妥协的过程。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7、《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罗生门》中极短时间内在善恶之间几经转变的仆役,《蜘蛛之丝》里不同环境下人性的转变,对利己主义的追溯;《鼻子》中变长变短都遭嘲笑的僧人、《疑惑中》通过“我”的不断叙述,不断挖掘是否是我内心早就想杀死妻子和《南京的基督》中拒不接客的金花,却从了基督,这些都对潜藏在人们内心中的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地狱变》中为了创作使活人受难的良秀,最后一幕面对深陷烈火将死的女儿而静心创作,最后在屏风完成之后,自缢身亡。艺术与道德之间的挣扎选择。而黑泽明电影《罗生门》来自《竹林中》,面对一起杀人案件,你有你说法,我有我证词,真相扑朔迷离。《蜜橘》、《杜子春》、《烟草与魔鬼》、《六宫小姐》等等都值得细品。最后,赞一下这版翻译。
关于芥川龙之介。辰年辰月辰日辰时出生,所以取名龙之介。受到19世纪末法国等欧洲国家出现的颓废、享乐、唯美、神秘、怀疑等文艺思潮的影响。大学期间初恋失败,对于离开利己主义的爱表示怀疑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罗生门》的诞生;入夏目漱石门下,东大毕业,文坛成名,擅长从历史文集中取材进行创作;娶妻生子,搬家镰仓,度过一段幸福时光,在这个时间段文字渴望突破而失败;后期慢慢陷入焦虑之中,姐夫自杀,好友发疯,是他精神层面雪上加霜,最后由于其母精神失常怕遗传给自己而自杀。不是想自杀,而是不想再活着。
8、《孽子》
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以李青为代表的青春鸟们,他们被家庭抛弃,为社会所不容。在黑夜中一方天地-新公园-中寻求自由,抱团取暖,苦中作乐。
他们的长情、善良被迫隐藏,可是他们犯了社会环境下的大恶。被发现就落荒而逃,辗转流离;安乐乡中获得的稳定被媒体报道而又四散飞去。即便如此,他们坦然接受命运的一切,认真努力地在心中活出阳光。
最后,与李青同一届的青春鸟们都暂时找到了栖身之地。而罗平的出现则预示着青春鸟的故事,像一个轮回,不可能结束,也结束不了。
9、《丰饶之海》
“丰饶之海”四部曲包括《春雪》、《奔马》、《晓寺》与《天人五衰》。在本多繁邦的见证下描写了松枝清显轮回转世的故事。
《春雪》主要描写了松枝清显的第一世。松枝清显至绫仓家学习使两家结缘。成年后,清显与绫仓家女儿聪子日久生情。正当俩人如胶似漆时,清显被许配给亲王之子,之后两人却继续幽会,不久发现聪子怀有身孕,因为拖延,聪子削发为尼。清显求见遁入空门的不得,最终病逝。
《奔马》清显转世为饭沼勋。勋迷恋《神风连史话》(神风连举兵失败,而队员悉数自杀的故事)。以神风连精神为指导的勋一直策划着他们的神风连兵变。最终暗杀失败后,勋由于父亲搭救而释放后再次行刺,最后以他所希望的方式(切腹)自杀。
《晓寺》本多繁邦在泰国出差时遇见自称日本人的月光公主。长大后金茜到日本留学,本多与她若即若离,金茜归国后,二十岁那年被眼镜蛇咬伤,中毒而亡。
《天人五衰》本多在信号所见到再次转世的安永透并收为义子。随着安永透的长大,本多的老去,他受尽安永透的凌辱却无处诉说。最后安永透服毒自杀却致眼睛失明。本多至月修寺寻找聪子,然而聪子早已忘记过往所有,一切就像一场梦,归于虚无。
四部曲中各有侧重,《春雪》以情节取胜,聪子与清显的命运曲折多变,景物的描写,浑然天成,以及必不可少的三岛式的怪诞哲学思考;《奔马》中便可一窥三岛迷对武士道精神的迷恋,已经从开始便笼罩着死亡的阴影,唯一谜底就是饭沼勋能否依他所想,日出时分,面朝太阳膜拜,自杀而亡,结果也不用多说;《晓寺》中几乎半本书都在探讨宗教学说,佛教生死问题,轮回转世学说,“世界一瞬一瞬地刷新,同时一瞬一瞬废弃”,结尾寂寥静悄悄,充满压抑;《天人五衰》中算是本多与转世的清显第一次正面相处,却被折磨到怀疑自己所求证的一切,仿佛他只是为见证清显转世而生,被困在这命运的轮回之中。
从开始的照片到最后归于无。四部曲的主角几乎都是在等待命中注定的死亡到来,哪有什么丰饶之海,虚无之海,死亡之海罢了。
2019年12月31日